书城成功励志李嘉诚的处世之道
49007800000039

第39章 传承:创业艰难,守业更加不易(5)

我仍记得三十年前,当年这里是一片稻田,今天看到大家灿烂的笑容与自信的脸孔,告诉我当年的决定是正确的,教育是掌握未来的关键,命运与坚持让我和国家共创汕大,但承传发扬汕大精神的重责落在你们身上。如果我们坚信万物凝聚有始,长江不择细流,汇聚百川,如浩繁宇宙,点点银河繁星,那你们必须谨记,建立自我让个人梦想成真,追求无我能让更大的理想成真,汕大人要活出超越梦想的人生。

2008年8月8日,我在北京参加奥运会开幕礼,眼前是各国的运动员抖擞出场,脑海中是一幕幕民族和个人经历的回忆。同学们,你们置身民族兴盛之年,携着你们的热望与知识和不屈的精神出线。祝愿你们旅程中有无尽一展所长的机遇,挑战中充满欢欣,寻得及珍惜良师益友。我会永远与大家共勉。

谢谢各位。

我们都是“80后”(李嘉诚2010年在汕头大学的演讲)

尊敬的宋海主席,尊敬的各位领导、校董、老师,各位嘉宾、家长们、同学们:

今天我很高兴代表校董会,欢迎各位到临汕头大学,分享各位毕业同学的喜悦。你们经过数年努力,完成了人生一个重要的阶段,我首先向同学们致以衷心的祝贺:恭喜你们!

各位同学,你们知道吗?我和你们一样也是80后,所以今天想和大家互动一下:在座有多少同学认为自己在汕大的岁月可以为你日后的成功奠下基础?

有多少同学认为自己具备充沛的精神与力量、矫健的体魄,以及所有必需的重要元素来实现抱负和目标?

有多少同学希望自己不甘心光是活着,而是能攀登理想高峰,创出非凡成就?

有哪些同学相信自己仍有很多需要学习的空间?

有哪些同学知道什么障碍令你却步?

现在进入一个较难回答的问题:有多少同学可肯定自己必定会一直坚持原则,拒绝自欺欺人,拒绝把走捷径视为正途?

各位同学,我们都知道空抱宏愿并无太大意义,漫无计划地急于求成徒然令自己身心疲惫。人生必须立志,必须以热切的努力来追寻自己的梦想。如果追求个人快乐与满足不一定能在课本中找到答案,只有在你积极实践与心灵共鸣的行为时,富有意义的体验才可驱赶心灵的空虚,让你享受富足人生的滋味。

你对自己有多少信心?你有没有不屈不挠的精神,知道如何正视和克服成长的过程中将不断出现的挫折和障碍?你是否愿意信赖自己?面临选择时无惧接受考验?逆境求存的你,能否在磨炼中孕育更强的生命力?你是否懂得承担责任的意义,有坚持公平公正的公义心,为自己和社会追求进步?你是否懂得珍惜有选择的福分,有耐心成为后辈的良师益友,有奉献心,为国家、为民族当中流砥柱的角色,在天地间寻找和活出恒久的价值观?

以下是我今天向你们提出的最后一个问题:你有没有知遇感恩的胸怀,有没有在这快乐一刻中想起在你成长路上一直给予无怨扶持的父母和悉心善导的老师而心灵有所触动?

各位同学,在准备今天的讲稿时,我的同事们建议说到这里最好来一下引经据典,以强化学富五车的感觉。我不同意这个观点,前人的启发固然重要,但如何让哲理历久常新更需要你们的思考和提炼;若你能尽你的忠诚,努力在责任路上活出丰盛、快乐和充满尊严的人生,日后能成就大业者,能出类拔萃者,能出尘不染者,舍你其谁?你就是精彩,你就是经典。今天你以汕大为荣,明天汕大必以你为荣。

谢谢大家。

柠檬汁人生观(李嘉诚2011年在汕头大学的演讲)

尊敬的郝平副部长、林海帆教授,尊敬的各位领导、校董、老师们,各位嘉宾、家长们、同学们:

大家好!欢迎各位到临汕头大学,与我们一起共度同学们这快乐的一刻!各位同学,你们从小学至大学毕业,寒窗努力十六载,今天踏上新的一段,衷心祝愿你们能振翼乘风,成就志向,追求梦想。

你们知道吗?我以为活到这年纪,早看尽太阳底下的事,想不到令人莫名其妙的事还是不少的。近期媒体在热炒年轻人应否成为李嘉诚,观点之多,煞有介事的炒作令人费解发笑。对我而言这议题本身挺空洞,每一个人各有不同的独特天赋、经验,并按自己的选择踏上命途,虽然没有人应附人骥尾,盲目模仿他人,但从他人经验悟出心得,也是不错的成长教材。

坦白地对大家说,我爱当我自己!

但这句话不意味我未曾梦想当一名内科医生,或是科学家,一点儿痴性,人人可有。不太久之前,我还希望自己是高球高手。人生的价值不仅需要重视结果,奋斗过程,也同样重要。

东坡先生曾说:“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生活所需全部欠缺,我小时候比苏东坡这句话的生活条件更苦,在这艰难阶段中,我还能在品格、个性、能力、情感与志趣的探索里找得到快乐的滋味。

这篇闹哄哄的要不要当李嘉诚的炒作,反而促使我对自己的旅程反思,如果一切有机会从头再来,我的命运会如何不同?人生充满着很多“如果”,转折点比比皆是,往往也不由我们控制。如果战争没有摧毁我的童年,如果父亲没有在我童年时去世,如果我有机会继续升学,我的一生将如何改写?我对医学知识如此热忱,我会不会成为一个医生?我对推理与新发现充满兴趣,我会不会成为一个科学家?

这一切永远没有答案,因为命运没有给我另类的选择,我成为今日的我。

人生的过程中尽管不无遗憾,但我学到最价值连城的一课—逆境和挑战只要能激发起生命的力度,我们的成就是可以超乎自己所想象的。

我成长的年代,香港社会艰苦,是残酷而悲凉的。那时候没有什么社会安全网,饥饿与疾病的恐惧是强烈迫人。求学的机会不是每一个人的权利,贫穷常常像一种无期徒刑。今天社会前行,新的富足为大部分人带来相对的缓冲保障,贫穷不一定是缺乏金钱,而是对希望及机遇憧憬破灭的挫败感。很多人害怕可上升的空间越来越窄,一辈子也无法冲破匮乏与弱势的局限。我理解这些恐惧,因我曾经一一身受。没有人愿意贫穷,但出路在哪里?

七十年前这问题每一个晚上都在我心头,当年十四岁时已需要照顾一家人,没有接受教育的机会,没有可以依靠的人际关系网络。我很怀疑只凭刻苦耐劳和一股毅力,是否足以让我渡过难关?我们一家人的命运是否早已注定?纵使我能糊口存活,但我有否出人头地的一天?

我迅速发现没有什么必然的成功方程式,首要专注的是,把能掌控的因素区分出来。如果成功是我的目标,驾驭一些我能力内可控制的事情是扭转逆境十分重要的关键。我要认清楚什么是贫穷的枷锁—我一定要有摆脱疾病、愚昧、依赖和惰性的方法。

比方说,当我发觉染上肺结核病,在全无医疗照顾之下,我便下定决心,对饮食只求营养不求喜恶、适当地运动及注重整洁卫生,捍卫健康和活力。此外,我要拒绝愚昧,要持恒地终身追求知识,经常保持好奇心和紧贴时势增长智慧,避免不学无术。在过去的七十多年,虽然我每天工作十二小时,下班后我必定学习,告诉你们一个秘密,在过去的一年,我费很大的力气,努力理解进化论算法里错综复杂的道理,因为我希望了解人工智能的发展,以及它对未来的意义。

无论在言谈、许诺及设定目标各方面,我都慎思和严守纪律,一定不能给人嚣惰脆弱和依赖的印象。这个思维模式不但是对成就的投资,更可建立诚信;你的魅力,表现在你的自律、克己和谦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