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李嘉诚的处世之道
49007800000031

第31章 舍得:做生意,首先要有分享的意识(3)

当年轻人对禅师道出自己的困惑后,禅师并没有马上给他解答,而是邀请他一起上山顶欣赏风景。沿途的风光很美,尤其是山路上各种晶莹剔透的小石子非常漂亮,这个年轻人想捡一些回去收藏。

他一路走一路捡,越捡越多,口袋里塞满了,可是看到前面还有很多漂亮的石头,他又不舍得把口袋里的石子扔掉。这时,禅师递给他一个大袋子让他装石子,很快,这个年轻人便捡满了一个袋子。

上山的路陡峭,背着沉沉的袋子,年轻人累得气喘吁吁,他问禅师还有多久才到山顶,禅师说这才走了一半的路。年轻人嚷嚷着说走不动了,怕是没力气上山顶看风景了。禅师开解他说负担太重,自然走得累,卸下负担,才能轻松登上山顶。在一番犹豫之后,年轻人扔掉了那一袋子石头,果然觉得轻松了许多,不一会儿就登上了山顶。

看到山上的好风景时,年轻人明白了做学问不能什么都研究,什么都想研究透彻,要有侧重点。回去之后,他选择了自己最擅长最喜欢的一门学科专心研究,没过几年,他便成为了那个领域的大专家。

人生重在选择,不能什么都想要,有舍才能有得,果断的舍弃不代表放弃,而是代表另一种拥有。

吃亏有时是一种福气

顾及对方的利益是最重要的,不能把目光仅仅局限在自己的利上,两者是相辅相成的,自己舍得让利,让对方得利,最终还是会给自己带来较大的利益。

—李嘉诚

成功学中有一条“互利法则”,即你给人一分利,别人就会给你一分利。“利益共沾”,这是聪明商人遵循的法则。李嘉诚也深知这一法则的重要性,因此在市场竞争中,他始终坚持:不独利己,更要利人,不能总把自己的利益摆在别人的之上,而是要学会利人法则。

在功成名就之后,有一次李嘉诚曾问他的两个儿子李泽楷和李泽钜:“如果我要入股一家公司,按照协议我可以拿10%的股份,但是凭着我的地位和名望的话,拿11%也不算过分,你们说我该拿多少?”

李泽钜给出的回答是拿11%,这一答案被李嘉诚否决了,李泽楷马上给出了拿10%的答案,李嘉诚同样否决了,他说:“我只拿9%,有些时候我们做事情不能只考虑自己,更要考虑和我们打交道的人,你拿11%发不了财,只有拿9%,财源反而会滚滚而来。”

李嘉诚并不仅仅只是口头说说,他也是这样做的。提起汇丰银行,在香港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因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香港所有的港币全部由汇丰银行发行,而且在汇丰银行扶植下成为顶级富豪的人不计其数。因此香港经济界人士常说的一段话就是:“谁攀上了汇丰银行,谁就攀上了财神爷;谁攀上了汇丰大班(指香港大机构的主席、董事总经理或行政总裁),谁就攀上了汇丰银行。”

在长实系发展的过程中,李嘉诚自然需要更多的资金支持,而汇丰银行无疑是不二人选,因此李嘉诚想方设法想要和汇丰银行搞好关系。当时汇丰集团董事局常务副主席是沈弼,他对李嘉诚这位“地产新秀”所表现出来的聪明才智十分欣赏,早就萌生了与其合作的念头,而随后发生的一件事情,更让他决定立刻和李嘉诚合作。

一次,李嘉诚得到一份绝密情报,虽然香港九龙仓有限公司的大东家是英资怡和洋行,但实际上怡和洋行占有的股份非常少,还不到20%。而九龙仓股票价格多年未动,股价非常低,李嘉诚有把握购买50%的股票,取代怡和成为大东家,这可谓是一本万利的买卖。

1978年,李嘉诚采取分散户头暗购的方式吸纳九龙仓的股票,想通过控制九龙仓入主董事局,而这时,随着股价的飞涨,怡和财团察觉到其动态,不甘示弱地展开了反收购,开始在市面上高价大抢散户持有的九龙仓股票。然而在混战中怡和财团始终运气不佳,屡屡败北,这个在香港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地位的英资财团呈现出让华资财团骑在头上的态势。因此在危急关头,怡和财团不得不紧急向汇丰银行求救,此时沈弼亲自出马斡旋,奉劝李嘉诚放弃收购九龙仓。

此时,李嘉诚得知“香港船王”包玉刚也购入了不少九龙仓的股票,如果自己再坚持参加这场收购大战,势必会造成两虎相争,必有一伤的局面,同时为了能够在今后长江实业的发展中得到汇丰银行的支持,于是李嘉诚决定卖一个人情给沈弼,退出收购九龙仓的战争。

随后,李嘉诚密会包玉刚,把手中的1000万股九龙仓股票转让给他。在这一进一出的买卖中,李嘉诚不仅获纯利5800万港元,取得了包玉刚手中持有的另一老牌英资洋行和记黄埔之9000万股股票,而且还帮助包玉刚得到了吞噬九龙仓的绝对优势,同时巧妙地回避了与介入九龙仓争夺战的汇丰银行的正面冲突,从而为接下来与包玉刚和汇丰银行的合作打下了坚实的深远的基础。在九龙仓收购战的竞争中,李嘉诚一箭三雕,可谓是最大的赢家。

赢得了汇丰银行信任的李嘉诚迅速与其建立了合作关系,没过多久,李嘉诚的长实就与汇丰银行合组成立华豪有限公司,重建位于中区黄金地段的华人行,这次合作不仅让李嘉诚收获颇丰,而且也让他的经济地位在香港更上一层楼。1979年9月25日,李嘉诚更是就收购和黄股份与汇丰银行达成协议,以6.39亿港元收购汇丰银行持有的22.4%和黄股份。

持有近20%九龙仓股票的包玉刚得以顺利入主九龙仓,没过多久,他就决定将西环的货仓大厦交给李嘉诚重新设计,创建为一座拥有50多万平方米楼面的新型商业大厦。在这次合作中,李嘉诚只需要投入建筑费,而不需要付出发展总成本的70%至80%的地价,并且日后的利润,由两家平均分配。

古语说“吃亏是福”,能吃亏是做人的一种境界,会吃亏是处世的一种睿智。李嘉诚的故事充分证明,在商战中,最先尝到甜头的人未必到最后也饱尝硕果,暂时的吃亏不仅能帮助我们实现既得利益,还能够招来更多的合作伙伴,使自己财源滚滚。

东汉时期,有一个名叫甄宇的官吏,时任太学博士。他为人忠厚,遇事谦让,人缘极好。一次,皇帝酒会下诏赏赐群臣每人一头羊,在分配的时候,负责分羊的人有些为难,因为这群羊有大有小,有肥有瘦,又瘦又小的羊分给谁,谁都不会愿意。所以大臣们纷纷献计献策,有的人主张抓阄,有的人主张按照官衔的大小分发,有的主张把羊全部杀了,平均分发羊肉……

就在大家议论纷纷的时候,甄宇站了出来,主动牵走一只最瘦小的羊,并说:“分羊真有这么困难吗?大家随便牵一只算了。”甄宇的举动平息了大臣们无谓的争执,他们纷纷效仿甄宇,一群羊很快被分发完毕。

甄宇牵走了最瘦小的羊,从表面上看他是吃了亏,但是,他却得到了群臣的拥戴,皇上的器重。后来,这件事传到光武帝耳中,甄宇得了“瘦羊博士”的美誉,不久在群臣推举下,他又被朝廷提拔为太学博士院院长。

对于吃亏,弘一法师从佛法的角度进行了独特的讲解。他曾这样评价君子与小人的区别:“我不识何等为君子,但看每事肯吃亏的便是。我不识何等为小人,但看每事好便宜的便是。”每个人都想成为富翁,做成大生意,但是如果没有“吃亏是福”的豁达胸襟,即使有机会摆在你的面前,你也最终会变成一个斤斤计较的小商贩,眼睁睁地看着机会从自己眼前溜走。只有那些从不计较个人得失的人,具有大胸襟、大气度的人,才能最终成为企业大家,因为他们知道,一时一事的吃亏或许会给他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