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李嘉诚的处世之道
49007800000029

第29章 舍得:做生意,首先要有分享的意识(1)

绝不同意为了成功而不择手段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是我的钱,一块钱掉在地上我都会去捡。不是我的,一千万块钱送到我家门口我都不会要。我赚的钱中每一毛钱都可以公开,就是说,不是不明不白赚来的钱。

—李嘉诚

李嘉诚很有做生意的头脑,他能敏锐地嗅到各种商机,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智,李嘉诚成功地成为了一名知名商人。但李嘉诚做生意也是有自己的原则的,他不会为了赚钱而放低自己的做人底线。在李嘉诚以后的经商生涯中,他始终坚持一个原则,那就是:“绝不同意为了成功而不择手段,刻薄成家,理无久享。”并且李嘉诚还时常告诫员工,在生意场不要占任何人的便宜,绝不要赚“黑心钱”。

李嘉诚曾在巴拿马进行过投资,拥有集装箱码头、飞机场等项目以及大片的土地,带动了当地经济快速地发展。为了表示感谢,巴拿马政府曾拿赌场牌照作为酬谢的礼物送给李嘉诚,开赌场可谓是一本万利的买卖,李嘉诚当时在巴拿马有三家旅馆,开在任意一家都可以为他赚取巨额的利润。但是就是这样一个赚钱的项目,却被李嘉诚委婉地谢绝了,因为他认为自己的旅馆绝对不能开赌场,有些钱他是不会赚的,这是他的原则。

后来在汕头大学的演讲中,李嘉诚谈到做生意应当如何掌握机会时,再次谈到了这件事,他说:“在一个商业社会,钱当然是赚得越多越好,假使有一项赚钱的事业,非常非常吸引人,前景好得不得了,法律也准许,这个事业可以做,但是就算这样的事业,如果带有疑问在我心里,我情愿牺牲。有个国家的prime minister(总理)给了我一个赌场的牌照,这是配合他整个旅游区的牌照。我公司的经理知道我不喜欢赌场的事,就提了一个建议,说这个是无本生意,又肯定有钱赚,可以先将这个牌照租给其他外国人经营,租金一亿五千万美金。我看过后马上写了‘放弃’二字,绝对不可以经营这个事。

还有军火,有人劝我:这不是枪,这是一个新的武器。大概只有这么大吧,但是放在这里的话,一平方公里所有的compiter都动不了了,这是最新的我也不要,这个国家的prime minister到香港来,他说:‘整队兵跟着我,向我要牌照,我给你,因为你有发展在这里,你为什么不要?’我的经营理念是:可以赚的钱应该赚,不过要合法合理。可以赚足last penny,可以想办法赚到最后一分钱,但是不能伤天害理。”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香港地产和股市受到很大冲击,国际对冲基金和大炒家们多次利用股市的崩盘来获取暴利。有人曾建议李嘉诚这时也抛售股票,加速股市崩盘,从中获取利润。但是李嘉诚却认为,这样做会对香港的经济造成很大的危害,所以他坚决不肯这样做,不肯对香港的经济造成危害。

无论是创业之初还是后来的大富大贵,李嘉诚始终坚守不赚黑心钱这一原则,李嘉诚曾说过:“我对自己有一个约束,并非所有赚钱的生意都做。有些生意,给多少钱让我赚,我都不赚……有些生意,已经知道是对人有害,就算社会容许做,我都不做。”当然,在商人的行列里,像李嘉诚这样坚持自己原则的人并不多,大多数商人满脑袋只知道赚钱,不惜在道德上有所亏欠,干出恶劣行为的人不在少数。他们伤害到企业本身及整个行业的形象。也有一些企业钻营于道德标准和法律尺度中的灰色地带。今天商业社会的进步,不仅要靠个人勇气、勤奋和坚持,更重要的是建立社群所需要的诚实、慷慨,从而创造出一个更公平、更公正的社会。

胡雪岩是中国近代著名的红顶商人,富可敌国的晚清著名企业家。他涉足多个行业,在风险之中赚取巨额利润,但是在他的心中,也是有底线的,对于不义之财,他一分也不会赚取。

清朝后期曾爆发过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有一次,太平军的队伍逼近杭州城,当时杭州城的守将是王有龄,因为城内粮草缺乏,导致士兵们的士气十分懈怠。眼见形势十分危急,胡雪岩带领几个人冲出重围,为清军购买粮草,可是当他准备带人杀回杭州城时,却得到杭州失守、王有龄自杀身亡的消息,于是胡雪岩不得不将粮草转运到其他地方。

在转运的过程中,守卫宁波的清军得到消息,希望能够从胡雪岩手中买下粮草,以解燃眉之急。此时胡雪岩如果将这批粮草高价卖出,必然会赚取几倍的利润,但是他并没有乘人之危,而是将粮草借给宁波驻军,并要求他们在重新夺回杭州后,归还所借的粮草。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商人的本质是追求利润,这本无可厚非。但是一个人如果盲目为利益所驱使,那么很可能会在自己不注意的时候,落入别人的陷阱,不仅会给自己的人生留下不光彩的印记,也会使自己陷入困境。

在商业社会中,赚钱是可以的,但是一个违背最基本的商业道德的企业注定是无法长久发展的。一个商人不应该为了赚钱而不择手段,坦坦荡荡地做生意,清清白白做人,才是一个商人应有的气节。

不能贪心,要给自己留后路

当生意更上一层楼的时候,绝不可有贪心,更不能贪得无厌。

—李嘉诚

纵观李嘉诚追求财富的一生,每当遇到重大事件,他都能以平和的心态处理,绝不贪心,绝不争强好胜,避免使人际关系陷入僵局,断了别人和自己的后路。所以无论形势怎样变化,他都能够在最后胜出。

有一年,香港特区政府因为财政紧张,为了缓解财政状况,香港政府想要将中环海边康乐大厦所在的那块土地拍卖掉。这块地皮面积很大,而且处于黄金地段,很有升值价值,是非常值得投资的地方。这个消息传出后,很多商人纷纷想要购得这块地,就连不在香港的商人听闻了这个消息,也纷纷赶来参与投标。

但参加投标的人多,真正有实力能够购下这块地的只有在香港的李嘉诚的长江实业有限公司和英国的渣打银行。香港政府出于考虑,不想让香港以外的人士购买下这块地,便有意想让这两家中的一家获胜,便采取了暗中投标的方式。

李嘉诚虽然对这块地皮很中意,但他也有自己的考虑,他在心中给自己设置了一个底线,如果超过底线,那就算把地买回来也是亏本,不值得这样做。可是渣打银行却一心要得到这块地,便拼命抬高价钱,渣打银行之前也和长江实业有限公司竞争过,但都败给了长江实业,为了挽回面子,渣打银行这一次非常想要投中标。

李嘉诚报了他心目中的价钱28亿港元。但渣打银行不了解,他们认为李嘉诚可能会为了得到这块地而报高价,于是渣打银行也报了高价,足足有42亿港元,这样高的价格,最终自然是渣打银行赢得了这次的投标。

本来,渣打银行觉得这一次能够胜利,是件非常高兴的事情,正当渣打银行上下举杯欢庆这次胜利时,得到消息的员工回来说李嘉诚的报价比他们的要少14亿港元。这个消息让渣打银行的高层大吃一惊,他们的总裁惊得连杯子都掉在地上摔了个粉碎,他们万万没想到李嘉诚只会报这样的低价。

李嘉诚没有被眼前的利益蒙蔽双眼,他冷静地思考之后,做出了理智的选择。他经受住了黄金地段的巨大诱惑,果断抽身,将这块地留给了渣打银行。如果李嘉诚一心想要赢得这块地,拼上身家,没准也能赢过渣打银行,但那样做,就没有实质性的意义了,完全是为了赢得竞标而去做的。

不是每一个生意都要做成,李嘉诚不论是做生意还是做人,都会留有余地,不会为了达到目的而不顾一切。在李嘉诚的人生观中,有进取就有后退,进退之间,才是人生的大天地。一味贪婪地进取,最后只能逼得自己不留一寸之地,得不偿失。

《菜根谭》中有这样一句话:“路径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时,减三分让人尝。此是涉世一极安乐法。”意思是告诫人们,遇到道路狭窄时,应该停下来让别人先行一步;有美味的食物时,不要自己独享,要拿一部分与人分享。然而,有些时候,人们却做不到这一点,他们不懂得退让,为了获得更多华而不实的东西,却最终失去了不该失去的东西。

在俄罗斯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在很久以前,有一个年轻人救了一位部落酋长,为了报恩,酋长答应拿出一块地赏赐给年轻人。他让年轻人从现在向西走,一边走一边做标记,只要能够在太阳落山前回来,那么做了标记的地块就全部是年轻人的。

年轻人非常高兴,为了获得更多的土地,他一直往西走,直到太阳快要落山了才拼命地往回赶,最终,因为过度劳累,他累死在回来的路上。

贪心是一个魔咒,就像故事中的年轻人一样,越贪心的人最后得到的越少,反而失去了生命。而那些懂得自己真正要什么、能要什么的人,往往最终收获颇丰。同李嘉诚一样,马云也不是个贪心的人,他是个生意人,但他并不是个只知道赚钱的生意人。他是一个很懂得判断形势、清楚自己什么时候该进什么时候该退的生意人。

在马云与孙正义谈妥了3000万美元的投资后,马云回到杭州,在董事会上宣布了软银投资阿里巴巴的计划。大家经过一番激烈讨论后,认为软银要占30%的股份太多了,这样会造成股东结构不平衡,为阿里巴巴日后的发展埋下隐患。

马云冷静思考之后,也为在日本的决定感到后悔了,“我要那么多钱干什么呢?这真是太愚蠢了。”想清楚利弊关系后,马云立刻给孙正义的助手打电话,告诉对方自己不需要这么多钱,只要2000万美元就够了。孙正义的助手听完马云的话,差点儿跳起来,他还从来没有见过嫌钱多的人。

“这简直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我们投资的钱,你竟然嫌多,你这是在赌博,这是无法谈下去的。”

面对孙正义助手的质疑,马云如实答道:“是的,我在赌博,但我只赌自己有把握的事。尽管我以前控制的团队不超过60人,掌握的钱最多只有2000万美元,但2000万美元我管得了,过多的钱就失去了价值,对企业是不利的,所以我不得不反悔……”

与孙正义的助手争执不下,马云只得给孙正义发了一封电子邮件,他说:“……希望能与孙正义先生牵手共同闯荡互联网……如果没有缘分合作,那么还会是很好的朋友。”发出这封电邮没几分钟后,孙正义就给马云回复了:“谢谢您给了我一个商业机会,我们一定会使阿里巴巴名扬世界的。”最终,以孙正义为阿里巴巴投资2000万美元为这件事情画上了句号。

从人性的角度来分析,每个人都想要更多更好的东西。当一个看起来非常诱人的机会摆在眼前时,很少有人能够控制住自己的贪念。但作为一个成熟的企业家,他就能够迅速在冷静下来之后,分析清楚这其中分寸,在市场竞争中的必要时刻,他宁可退后一步,也不会盲目增资和扩张,他能够做出一点儿牺牲来给日后更大的迈步做铺垫,从而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节省自己,但要对别人慷慨

只要勤奋,肯去求知,肯去创新,对自己节俭,对别人慷慨,对朋友讲义气,再加上自己的努力,迟早会有所成就,生活无忧。

—李嘉诚

英国心理学家乔治?菲尔德曼博士认为,促进人类利他行为和社交的基因符合人类的进化规律。那些乐于助人的人往往能在社会上取得更大的成功,因为做好事的人将会得到回报。李嘉诚就是这一理论的明证,他乐善好施,待人友好,很多人都愿意和李嘉诚交朋友,也非常信任李嘉诚。对自己节省,对别人慷慨,是李嘉诚一贯的为人处世风格,在尔虞我诈的商场中,做到这一点实属不易。

香港《文汇报》曾刊登过李嘉诚的一篇专访,其中一个问题是这样的:“俗话说,商场如战场。经历那么多艰难风雨之后,您为什么对朋友甚至商业上的伙伴,抱有十分的坦诚和磊落?”

李嘉诚的回答是:“最简单地讲,人要去求生意就比较难,生意跑来找你,你就容易做。”李嘉诚做生意,一向讲的都是“宁亏自己,不亏大家”,和李嘉诚做生意的人都不会吃亏,他们总能赚得很多,李嘉诚照顾生意伙伴,也在工作中照顾企业的人员。李嘉诚对待身边的每个人都是如此良善,他不但对他们很尊重,同时也很顾及他们的利益。

曾担任和记黄埔董事总经理的马世民在离职之前,他每年可以在和记黄埔拿到的薪水以及分红共有1000多万港元。这是非常高的收入,相当于当时港督彭定康年薪的4倍还要多,而且马世民平时还会有其他的收入,所以,马世民在和记黄埔的收入非常之高,这就是李嘉诚慷慨的一个体现。

李嘉诚的得力干将霍建宁,在1995年的时候,年薪就达到了2100万港元,还不包含股票和分红。对待集团的员工,李嘉诚也是会给他们最好的待遇,让公司业绩百分百地和员工挂钩,这样员工会干劲十足,更加卖力地工作。

还有,李嘉诚为了体恤下属,增强员工对集团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还经常会给他们以低价购入“长实”系股票的机会,这让员工非常满意,因为买进“长实”的股票不但能够升值,而且还很安全,会让很多员工觉得未来生活有了保障。马世民就曾经用每股8.19港元的价格购买了160多万股的“长实”股票,然后以23.84港元每股的价格出售,轻轻松松就净赚了2500多万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