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青少年成长手册——交际篇
48965300000009

第9章 显出你的教养

在谈到对人印象时,我们往往喜欢用“这个人有教养”来表示好感,而用“这个人教养不够或没教养”来表示不喜欢或厌恶。有教养与否,成了印象好坏的分水岭。

一个人的教养,是翩翩风度的内化,是文雅大方的内涵,是仪态美观的根基。教养是一个人修养情操的综合反映,是文化水准高低的显现。

教养,大多表现在日常的谈吐、举止、言行之中,虽是无形的东西,却能支撑着一个人行为的结构方式,表现为一定的素养气质。

教养同文化水准是密切相关的。一定的文化素质是有教养的基础,品德是组成教养的细胞,较好的文化水准和高尚的品德融合在一起,才会有文明的举止、健康优雅的谈吐、彬彬有礼的姿态。

一些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在归纳各种现象的基础上,提出了注意教养的十条建议:

1.具有较高层次的清洁观和审美观。穿衣戴帽要整洁大方,服饰最好同自己的身份、身材相符,给人以和谐美,邋邋遢遢,使人看了不舒服。比如你到十分熟悉的同学家做客,穿的衣服特别考究,这就过分了,假如你出席别人的生日party,穿戴太马虎,那也不妥当。还是以自然、清新为好。

2.出入公共场所和社交场合,言行举止要合乎文明礼貌的规范。例如,人家谈兴正浓,你不管三七二十一,便插进去,随意打断别人的话,这就失礼了,听别人讲话,跷起二郎腿,眼神不集中,毫无反应,也是不尊重人的表现,到陌生的地方,要随乡入俗,踏进人家的屋子,不要东张西望,更不要随便翻阅人家的东西。在公众场合遇到非礼行为,不必多费口舌,更不要以牙还牙。至于说话带有脏字,那就更不好了,往往会使人同丑恶联系起来。

3.送别人以体谅的目光。能取人之长,也能补人之短。不当众揭人短处,不讲别人忌讳的话,不做别人忌讳的事,不背后议论别人。拿别人的弱点来取笑,非但不是道德之举,反而会露出人格上的缺陷。

4.待人接物恰到好处,不卑不亢。不卑,就是不卑躬屈膝,做出一副讨好、巴结的样子,这是有损人格的。不亢,就是不自傲,不以老大自居,盛气凌人,似乎自己比别人高出一等,这会引起别人反感。不论同谁交往,也不论对方地位高低、资历深浅、条件优劣,学识多少,都奉行不卑不亢,热情谦让、有礼有理的准则。

5.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自知之明,既知己之长,也知己之短,不要不懂装懂,知之为知之,知一点就知一点,不知就不知,不要把一点说成一片,不要不知强为知。天花乱坠吹一通,说话没有根基,容易露馅,贻笑于人。

6.信守诺言,遵守时间,不随便承诺,一旦说定的事情一定办到,自己没有把握的事情,即使碍于面子不宜当面回绝,话里也要留有可能办不到的意思。为了奉承、讨好别人把明明不可能办到的事情统统包揽下来,会弄巧成拙,失信于人,赴约、开会这类都应准时到达。

7.不要做“包打听”,充当“小广播”。不该自己知道的事情不要去问,多嘴多舌。旁敲侧击,常会引起别人反感。尤其是不要问别人难以启齿的隐私,免得别人不愿继续交往,别人告诉了你自己的私事,不应凭此作材料,充当小广播,否则别人以后不会对你说真心话、知心话。

8.拜访、打扰别人要适可而止。拜访要讲究礼仪,有准备,尽可能约好。即使有事打扰别人,也要事先衡量有无可能。事情办毕一般要适时告辞,不要老是没完没了让别人无端地陪伴自己,这样别人下次会不欢迎你。

9.为人切忌过分敏感。有些话,对方出于无意,你过分敏感了,就是出于性格的多疑与狭隘,有些事情,对方不是这个意思,你却想入非非,彼此也就难以投机。古人说的“君子坦荡荡”,就是对有些事情,不必过于认真,若样样都要琢磨一个究竟,会使自己烦恼无穷。

10.不做有失风度的事,注意小事上的规矩。有些人吃东西喜欢舔手指上的粘物,并发出声响。有些人看书习惯于用手指蘸唾液翻纸;有些人请别人代劳不懂得道谢,说了对不起别人的话不懂得道歉;有些人借了别人的东西常常忘记归还;有些人当众抠鼻子、脱鞋子、挖耳朵;有些人对异性表示出过分的热心,甚至动作轻浮,诸如此类都是有失教养和风度的,应当克服。风度往往表现在一件件细微的小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