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青少年成长手册——交际篇
48965300000082

第82章 主动与别人接近

有一个男孩,生性腼腆,跟人说话常脸红。尤其是与女同学交谈,更有一种难以启齿的拘谨。有一次,班级组织活动,让他去通知一个与他邻近的女同学,事情虽然很小,但对他来说犹如一个天大的负担,走一步都觉得困难,不知如何上门通知为好。

不少男孩也遇到过类似的问题。对于陌生的人,想接近的欲望往往被不敢接受的心理和不善接受的障碍所浇灭。今天的学生将来踏上社会,总归要与人打交道,这种心理和拘谨是会给自己交往带来困难的,那么如何解决呢?

如何接近人,看似简单,真正身临其境时的情况就大不一样了。

人与人之间的接近,不仅表现为空间距离的缩短,而且进一步体现在心与心的沟通。人们从互不相识到成为知心朋友,接近是维系双方的纽带;双方从带有疑惑的目光到转动信任的双眸,接近是眼神转换的制动阀;彼此从有好感到“心有灵犀一点通”,接近是叩开友谊和爱情圣殿的钥匙。

人,生活在大千世界上,在同自然发生密切联系的同时,同人的摩擦是时刻发生的。这种“摩擦”有正负效应之别。接近是一种正摩擦,有的导致友谊的开始,有的预示关系的发展。

接近,是生的艺术,是人际交往的基本课题之一。

究竟如何接近人呢?

1.弄清接近的目的。交往总是服从一定目的的。接近的时间、地点、形式都各有差异,但目的如果不加掩饰的话总是明显的。

接近,纯粹性的相识而已,这种接近或出于慕名,或出于交往联系,没有太多的其他意思,具有偶发性。如举行电影首映式或足球赛,主动接近迷恋的影星或球星,以能相识为快。

接近,为表达某种发展意向的愿望,希望接近导致某种结局。如与学校附近的小卖铺营业员或食堂里的阿姨接近,期望能给予方便。这种接近,以主动渗透为开端,继而企求对方给予某种便利、认可。

接近,受一种强烈的意识、愿望所驱使,希望达到主观愿望。如男女同学之间,从接近到好感,从好感到友谊,从友谊到倾慕,从倾慕到相互结缘。

不管是哪一种接近,都有一种目的。接近的目的无非是发生经济的、社交的关系,满足一方或双方的需求,从接近人本身来说,弄清接近的目的,可以为接近定下基调,为实际接近创造条件。弄清接近的目的,决定了接近的方式。

2.微笑是最好的介绍信。在接近发生的一瞬间直至一次交往的结束,如能以微笑开道,以含笑结尾,那笑的价值不言而喻。微笑,对接近人来说,是一种诚意与善良的表征,是愉悦别人的良好形象。而对被接近的人来说,是一种比较易于接受的方法,是引起兴趣、好感的温泉。有人曾说,微笑是比纸上介绍信还能征服于人的介绍法。反之,如果我们去接近人,面孔铁板,措词尖刻,那么回报自己的不是发生联系,或是发生了联系也很勉强,缺乏一种吸引的魅力。可见,微笑是接近人的“热线”。

3.选择有趣的话题。交谈是一种渗透,也是接近的交流方式。话题选择要同接近目的吻合,而且话题要相当明确。话题选择还要引起对方兴趣。如在校刊上,选择彼此感兴趣的组稿、办刊思路等话题交谈,就容易互相接近。另外,话题选择要会变化,如对方的眼神、动作、语言已告诉你表示厌烦,那么一则应变换话题,二则结束话题,因此,话题的针对性、互导性、有趣性,是双方迅速拉近的催化剂,也是从表面接近走向内向接近的传导器。

4.要学会推销自己。推销已不再是经销者的“专利权”和术语了。在现代交往中,把自己推销出去,让别人有机会多侧面、多层次地了解自己,这也是使别人迅速决定接近自己的前提。推销自己,是指合适地表露自己,来一个适度的“亮相”,而一个人躲躲闪闪,含糊其辞,令人捉摸不透,别人是难以接近的。因此在社交场合,可通过有分量的话语来留给别人回味,并展示某方面的特长。在关键时刻,能挺一挺身子,也会让人感到有力量,只要推销得不俗不傲,不倚不轻,那么这也更好地被人接受。

5.增加联系的密度。接近,在保持联系的情况下,能增加彼此认可的机会,使接近不会成为廉价的一次性交往。我们往往碰到这种情况:有许多过去的好朋友,如果一旦分手,不再经常联系,那么不论过去多么亲密交往,多么投机,终会导致陌生,接近不能成为现实。尤其是要接近人的内心,保持联系的经常化、渗透化是必需的。社会交往的心理学表明,一定频率的联系,可以加强人的心理定式。

自然在接近中,倘能注意礼貌和举止,放下架子,主动招呼,运用目光、表情、动作、姿态等,亦能产生很好的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