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青少年成长手册——交际篇
48965300000070

第70章 如何看待“性解放”

曾有过这么一件事,某校高中三年级有一个女学生,经常晚上到一些高级宾馆或大学留学生宿舍找外国人鬼混,以骗取钱财,被公安局拘留时竟说:“外国人有的是钱,和他们在一起有吃有喝,有高档享受,有什么不好?现在不是讲性解放、性自由吗,我这样做有什么错?”

有一部分青少年在西方“性解放”思潮的冲击下,传统的性价值观和性价值标准失落,对性的认识处于失衡状态,再加上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如宣传色情的书刊、图片,尤其是那些具体、直观、形象描绘性行为的录像、VCD等,刺激着这些青少年的感官,严重腐蚀了他们的心灵,性伦理道德观念一下子转向放纵型,他们摒弃科学的性道德规范,在异性交往方面,以往的严肃、纯洁和文明少了,轻率、随便和粗俗多了。

“性解放”与“性自由”的错误舆论影响使一些青少年在性观念、性道德上步入误区,性行为开始变得轻率,上述女生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性解放”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该如何看待“性解放”呢?

“性解放”是一种资产阶级要求行为有绝对自由的理论。性解放运动起源于欧美,由于上世纪末开始,本世纪初到六七十年法,以及社会上普遍的对性问题的禁锢,性解放运动不失为一种有一定反宗教、反封建、反传统陋习的积极意义。但是,在性解放运动的实际发展中,由于资产阶级的极端利己主义和自由化,性解放运动渐渐失去了它的积极作用,成为一些人纵欲、淫乱、不负责任、追求利己原则的护身符和代名词。

历史事实证明,“性解放”与“性自由”对性道德的全面否定是错误的。“性自由”给西方社会带来了严重灾难。西方社会离婚率猛增,家庭的解体使大量儿童从小就失去了双亲的爱抚。家庭对子女的教育职能严重削弱,青少年犯罪率猛增,未婚生育的母亲和孩子增多。同时还造成了性病和艾滋病的蔓延。从60年代到80年代,是西方社会“性解放”的盛行期。仅仅20余年时间,西方“性自由”就已经给人类社会带来艾滋病肆虐的“一种全球性的空前大灾难”,构成对人类健康的主要威胁。有关资料介绍,“死于艾滋病的美国人要比死于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的总人数还多。”美国一个名叫阿丽葛兹的女孩受“性解放”的影响,16岁时即与一男性约会,约会使她享受香槟、玫瑰花等,也使她染上艾滋病。8年后她24岁时,艾滋病发作去世。当她得知这仅有的一次“性自由”使她染上艾兹病后,开始到处进行宣传、演讲,警告青少年洁身自好,以避免染上艾滋病。她说:“听我说吧!洁身自好没什么好羞愧的。其实,这正是唯一的保护自己的方法。”

在惨痛的历史教训面前,为了生存,许多西方人重新约束自己的性行为,“性解放”已成为人们憎恶的名词。中华民族有着优良的性道德传统,我们要尊重自己的历史,珍视自己的文化,以科学的态度审视西方的“性解放”的灾祸,决不盲目仿效,重蹈覆辙。如果再把别人已扔进垃圾箱的破烂“性解放”作为一个时髦的口号加以欣赏,那就不仅是愚味无知,而且是一个历史的倒退。

我们要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树立正确的性伦理道德观念,自尊自爱,尊重他人,尊重异性;培养健康的性道德情操,正确对待异性交往,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养成符合社会文明的性道德规范,男女交往讲究文明礼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