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青少年成长手册——交际篇
48965300000006

第6章 学会悦纳他人

既能正视自我,又善于悦纳他人,方可找到一片适合自己的天地。

纵观现实生活,那些总感到“处处不顺眼,事事不称心”的人,不仅无法尽到自己的社会责任,还会因此产生不良的社会效果,从某种意义上说还是一种性格的病态。这些人或自视清高、自命不凡,将自己游离于群体之外。气度狭小、猜疑嫉妒、挑剔苛求、锱铢必较,老把生活的视野固定在某一点上。由此带来的人际隔阂、心理上的负担和精神上的紧张,往往导致种种心理性疾病的发生。在美国心脏病协会的一次年会上,著名的精神病学专家雷德福·威廉斯教授就提出了这样的观点:“如果你工作废寝忘食,急于求成,富有很强的竞争意识,这一切倒并不一定会损害你的心脏。但假如你经常对别人怀有敌意和戒心,动辄迁怒于人、难以相处,那将真正有害你的心脏。据此他认为:豁达宽容、与人为善是一种健康的心理素质。

要悦纳他人,首先得真诚待人、将心比心,多懂点心理学,多添点爱心,尽可能用微笑的、书情达理的目光去打量周围的人和事。举个例子,每天上下班,面对摩肩擦踵的挤车者,委实让人心烦,但如果静下心来细细思忖一下:除了不怀好意者,在车上恐怕不会有人愿意这样拥挤的,要是你把这看作一次跑步那样的锻炼,一想着只要达到目的地就心满意足了,那么你就会把挤在周围的人看作同舟共济的朋友和同志,这时尽管由于拥挤而不舒适,但内心是平静愉快的,紧张敌意便也无影无踪了。此外,培养活泼、热情的性格,学会驾驭赞美、互酬的语言,亦能达到消融解僵、传情达意、同心共曲、琴瑟和鸣的效果。

总之,现实中不虞之事、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多得很,特别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生活时空显得越来越小的当今社会里,为避免人与人之间的摩擦和磕碰,减少“心理能量”的无谓消耗,人们彼此不妨多一分理解、关情和信任。当然,悦纳他人不等于取悦他人,并非违心地让自己去喜欢你实在不以为然的事情,更不是放弃原则、世故圆滑地去左右逢源。可尽管你不喜欢、不认同,也没有必要为此浪费情感、烦心、动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