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幸福的12堂课
48914800000016

第16章 后记

应该说明写下这些文字的缘由。

从我识字开始,便与书打交道。先是读书,而后教书,再后编书。尤其是近几年,主编出版了很多书。

如果主编的书也可算做着作的话,用“着作等身”来形容似乎并不夸大。然而,主编这些书并不是我个人的成果,也不完全代表我的观点,因为这是很多人共同智慧的结晶。在这些书中,我曾试图把个人的一些观点讲出来,但总觉得不合时宜,或者与该书风格不一,因此终未如愿。

为什么现在要把这些话或者个人的一些观点讲出来呢?原因大概有三:

一是梳理一下自己的生活思路。我说过,一个人对生活的认识需要30年的历程。从20岁到30岁,经过第一个10年,才能明白自己不该干什么,该干什么还不明白;从30岁到40岁,经过第二个10年,才能明白自己该干什么,怎么干还不明白;从40岁到50岁,经过第三个10年,也许才能真正明白自己不该干什么、该干什么和应该怎么干。我快到这个年龄了。因此,生活的思路需要重新梳理一下,找一找坐标,把一把定力。

二是表明一下自己的生活态度。我的生活不是孤立的,而是生活在一个团队中。在这个团队中,有和我共同的创业者,也有我的追随者。他们是我的伙伴、我的合作者、我的良师益友。我们有共同的愿景,也有共同的利益。对他们,我有必要重申我的生活态度。

因为,在某种程度上,我的生活态度决定着这个团队的生死存亡,也会影响他们的前途和命运。

三是选择一下自己的生活方式。工作也是一种生活方式。这些年来,我身边的人越来越多,找我合作的人也越来越多,这似乎是好事,但并不是我的初衷。我向往简单的生活,但并不排斥合作。不论是什么样的合作或合作者,归根到底,是人与人的合作。选择合作就是选择共同的价值观。只有共同价值观的合作,才是默契的、可靠的、长久的和愉快的。

我非常看重这一点。

实事求是地讲,这些文字并不是当下完成的。它是我十几年乃至更长时间的思考。它不是为了创作,而是时间的积淀、生活的感悟和激情的思辨,也有切肤之痛以及偏爱与偏见。这些文字中没有假话,当然也并不全是真话。因为,我不喜欢说假话,或者说,说假话对我没有多大意义了。而说真话则需要更大的勇气,还需要适当的时间和适当的场合。更何况,真话说多了,或者真话说的不合时宜,有些会伤及别人,或伤及自己。季羡林先生说,“假话全不说,真话不全说”大概就是这个理吧!

应该声明一点,把这些文章结集成册,是我对生活的一些感悟和心得。但是,文章毕竟不是生活。它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在这个“高于”中,字里行间不免会有夸张、渲染或煽情的成分,希望读者去伪存真或不要过于较真,权作您茶余饭后的“作料”罢了。

最后,特别感谢多年来一直关心、支持和激励我的人,他们用真诚、厚爱和行动给予我生命的活力和生活的动力;还要感谢我的同事、朋友、合作者以及我的家人,他们把所有的成绩和荣耀给了我,而留给他们自己的是无私的奉献和默默无闻的创造;

感谢着名画家马海方教授的精湛画作为本书增色,感谢孚思智库首席设计师胡凯先生担任本书的装帧设计总监,感谢当代中国出版社的社长及责任编辑对本书的厚爱和付出,感谢为本书的出版付出辛劳的所有人,正是他们的心血和智慧,赋予本书以文字美、装帧美、思想美和艺术美。所有这些都令我无比感动和感恩。在此,再次衷心地谢谢大家!

2009年6月6日初稿

2013年5月8日终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