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红流纪事:汉口人收回英租界
48882400000004

第4章 流血惨案(1)

1926年9月6日北伐军攻克汉阳,兵临汉口城下,英国驻长江舰队公然开炮轰击北伐军。9月7日,北伐军攻克汉口,同年10月10日,北伐军攻入武昌,湖北成为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中心地带。北伐军占领武汉后,全国总工会在武汉设立了办事处。随后不久,湖北全省总工会也在武汉成立。汉口英租界从1861年设立到1926年底已有65年历史,这个“国中之国”完全是帝国主义者进行各种侵略和罪恶活动的根据地。北伐军占领武汉,武汉民众的反帝反封建运动迅猛发展,帝国主义极其仇视和恐慌,他们并且向武汉国民政府提出抗议,要求“取缔工人运动”。1926年底,汉口和武昌各界均举行反英大会,要求武汉国民政府对英国实行经济绝交并要求收回英租界。1927年1月1日,湖北省总工会在汉口召开了第一次全省代表大会,到此为止,湖北全省工会组织已经发展了340多个,工会会员人数达30多万,并且建立了工人纠察队。

在湖北总工会全省代表大会召开期间,发生了英帝国主义制造的“一三”惨案,在大会的领导下,武汉举行了数十万人的示威大会。大会结束后,武汉工人和革命群众取得了收回汉口英租界斗争的胜利,大大鼓舞了全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士气。

(一)汉口“一三”惨案

1924年至1927年,一场以推翻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和北洋军阀为目标的革命运动,似滚滚洪流席卷中国大地,人们通常把它称为“大革命”或“国民革命”。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之后,中国共产党的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便利用当时有利的客观形势和国民党组织积极合作,使工人运动很快就走出“二七”惨案以后的低谷。1925年初,上海、青岛、北京、奉天等十几个大中城市,纷纷出现罢工事件,罢工波及到各个行业。其中以上海、青岛两地日本纱厂工人的罢工规模最大。1925年5月30日,上海各校学生2000余人,在公共租界的马路上散发传单,进行讲演,揭露帝国主义枪杀工人、抓捕学生的罪行,并宣传反对工部局提案。巡捕即连续逮捕学生100余名,引起学生和市民的极大愤慨,接着上海有近万人聚集在南京路老闸巡捕房门口,要求释放被捕学生。帝国主义捕头竟下令向群众开排枪射击,造成震惊世界的“五卅”惨案。

五卅惨案震动全国,北京、汉口、长沙、哈尔滨等全国30多个城市,以及一些边远省份、县镇的工人、学生、农民、商人、市民等,都举行了罢工、罢课、罢市等斗争,海外各地侨胞和留学生也积极支援国内反帝斗争,其中最著名的是1925年6月19日开始的省港大罢工。

1925年5月31日,上海五卅惨案的消息传到武汉后,汉口、汉阳和武昌的工人、学生在湖北地区的中国共产党组织领导下,纷纷起来声援上海工人的反帝爱国斗争。1925年6月10日上午,英商太古公司“武昌轮”抵达汉口后,该公司雇员无端殴伤码头工人余金山,激起工人无比愤怒。6月11日,汉口码头、人力车工人及学生2000余人举行罢工和示威游行,强烈抗议英帝国主义分子打伤中国工人的暴行,坚决要求惩办凶手。这时一艘英国军舰越界停泊在江汉关上侧的苗家码头,向武汉人民示威。6月11日晚7时罢工工人和群众聚集在河街与江汉关,抗议英帝国主义挑衅。英国驻汉领事悍然命令海军陆战队全副武装登岸,向群众扫射,制造了导致汉口工人和群众死40人伤数十人的惨案。

惨案发生后,英帝国主义反以“保护外侨不力”向段祺瑞政府提出“抗议”。

英帝国主义的暴行激怒了武汉人民,他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一步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反帝、反军阀斗争。

1926年7月,开始了北伐战争。北伐战争的直接打击目标是受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主要有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派势力。10月,北伐军全歼吴佩孚主力;11月,歼灭孙传芳主力;12月占领福州。北伐战争胜利大局已定。北伐战争进展迅速是国共合作的成果。当时,国共基本是团结的,能够共同对敌。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共产党员叶挺领导的第四军英勇善战,被誉为“铁军”。共产党人的政治工作和发动群众,都对胜利起了重要作用。随着北伐战争的胜利,工农运动空前高涨。中国共产党根据当时工农运动的实际情况,就职工运动做出了决议和指示,并且指出,中国工人阶级当前主要的职责就在于领导全民族的解放斗争,工会组织与其他阶级民族团体需要建立反对帝国主义以及反对军阀的行动的联合阵线。强调了工会组织要围绕广大民众的共同利益,领导工人阶级参加实际的反帝反军阀的斗争。

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及其以后全国工农反帝反军阀群众运动的发展,推动并支援了北伐战争,同时,随着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展,北伐军所到之处,军阀统治被推翻,又推动了工农运动迅猛发展。北伐出师时,中共中央及中华全国总工会派出许多特派员到全国各地,依靠当地组织大力开展工作,发动群众,组织工会、农会,给北伐军带路、侦察、救伤员、做后勤等,同时开展对地主、资本家的斗争,争取改善自己的权利。北伐前,湖南全省工团联合会有工会76个,工人10万余人;湖北仅有13个工会;江西更弱。北伐军进占这3省后,湖南和湖北两省的工团联合会,分别改组为全省总工会,并先后在长沙和武汉召开本省的第一次工会代表大会,加强对工人运动的领导。北伐军占领湖北后,湖北工人开展的反帝斗争中较著名的有1926年11月至12月历时两个月的汉口英美烟厂工人罢工;1926年11月武汉邮务工人的总罢工;湖北武穴、天门、宜昌、随县等地工人的反帝斗争。到1927年初,湖北工会会员达到30万人。江西南昌也成立了总工会,有73个工会,会员4万人。

工人组织的扩大和斗争的展开,震动了帝国主义。1926年11月26日,武汉的外国领事团正式向武汉革命政府“抗议”,要求取缔工人运动。同时,帝国主义还支持直系和奉系对抗北伐战争,干涉中国革命。为此,在打垮直系以后,中共在全国掀起了一个大规模的反英反奉运动。

12月26日,武汉市民20万人召开反英大会,强烈抗议英帝国主义干涉中国革命的罪行,并号召全国“实行对英经济绝交,要求政府立即收回妨害革命工作的租界”。会后,继续扩大反英反奉运动。

1926年10月10日,北伐军攻入武昌,湖北成为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中心地带。北伐军占领武汉后,全国总工会在武汉设立了办事处。随后不久,湖北全省总工会也在武汉成立。北伐战争不断取得胜利以及工农运动的迅猛发展,使得当初决定北伐的革命阵容内部在政治权力中心的向北移动这一问题上展开争论。从表面上看来,这一问题仅仅是有关国民政府和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的驻地问题。但事后表明,这一问题关系到以汪精卫为首的国民党左派权利的恢复以及蒋介石的地位极大的削弱。

为适应北伐战争胜利进展的形势,1926年11月,广州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决定把国民政府及中央党部迁到武汉。12月13日,第一批由粤汉路北上抵达武汉的国民党中央委员和国民政府委员临时联系会议在武汉成立,并于次年1月1日正式办公,代行国民党中央和国民政府的职权。但是,蒋介石在迁都问题上却采取了出尔反尔的态度,拒不执行国民党中央迁都武汉的决定,提出把国民党中央和国民政府迁往南昌,并截留赴武汉的部分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和国民政府部长,挑起迁都之争,公开制造分裂。由于武汉革命势力的坚决反对,蒋介石的企图未能成功。国民党二届三中全会为反对蒋介石的军事独裁、提高党权、扶助工农运动,1927年3月,国民党在汉口召开二届三中全会。大会的主要成就是:限制了蒋介石的权力,提高了党权;重申了彻底打倒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国民革命方针,继续坚持联俄联共政策;强调了工农群众的历史作用,提出了支持以及援助工农运动的政策。

1926年11月上旬,北伐军攻克南昌,与此同时,湖南、湖北的工农运动也在蓬勃发展,国民党总顾问鲍罗廷此时认为国民政府应该迁都武汉。这与斯大林在联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所做的决定有关,斯大林认为在占领浙江和南昌的时候,可以不反对国民政府和国民党中央委员会迁到汉口。

1926年11月26日,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正式决定国民党中央党部以及国民政府向北迁到武汉。做出这一决定之后,国民政府负责相关工作的人员相继分批前往武汉。1926年12月7日,先期抵达江西省南昌市的宋庆龄、徐谦、陈友仁、孙科、宋子文、鲍罗廷等人会同蒋介石在庐山召开会议,决定了迁都武汉后国民政府的方针和政策。同年12月13日,已经到达了汉口的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的委员们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讨论并通过了成立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国民政府委员联席会议的决议。联席会议的组成人员有宋庆龄、徐谦、陈友仁、孙科、宋子文、邓演达、唐生智、张发奎、董必武、于树德等。徐谦为联席会议的执行主席,叶楚伧为秘书长,鲍罗廷为总顾问。1927年1月1日,联席会议正式在汉口开始办公。

为了庆祝北伐的胜利以及国民政府迁都武汉,在1927年1月3日下午,几个宣传员在江汉关码头前面的中英交界的空场内演讲。来听演讲的人非常多,宣传队里有专门的人负责维持秩序。但是英租界当局以为是挑衅的机会到了,接着就调派大批武装水兵登陆,在沙包前布置起了电网,架设了16挺机关枪准备开战,并且对空鸣枪威吓群众。但是他们没想到当地民众训练有素,置之泰然。英兵于是就蜂拥上前实行驱逐。听众知道他们是有备而来并且是有意挑起事端,都退入中国区域。英兵紧接着就汹涌冲入,用刺刀刺杀群众,当场杀死一个码头工会会员,打伤十多人,其中有个工人大肠随刀拖出,鲜血流得到处都是。另一个工人的腰部受重伤,这两人都命危旦夕,演讲的听众中受重伤的有80多人(其中有几个人在5日早上,因重伤不治而死),受轻伤的有300多人。帝国主义暴行激起民众的反抗怒潮。1月5日,在李立三等共产党人的领导下,武汉工人纠察队和市民数十万人举行示威大会,会后驱逐了英国巡捕,占领了英租界。随后,武汉革命政府派遣军警进驻英租界。不久,英帝国主义在九江进行报复。1月6日,英水兵在九江登陆,镇压英资太古、怡和两码头工人的罢工,开枪打死工人1名,打伤数人,英舰还开炮示威。九江工人即英勇抗击,也占领了英租界,并由武汉政府派员接收。

1927年1月1日,湖北省总工会在汉口召开了第一次全省代表大会,到此为止,湖北全省工会组织已经发展了340多个,工会会员人数达30多万,并且建立了工人纠察队。在湖北总工会全省代表大会召开期间,发生了英帝国主义制造的“一三”惨案,在大会的领导下,武汉举行了数十万人的示威大会。

汉口、九江工人收回英租界的斗争,把全国反英斗争推向高潮。在中国人民强大的压力下,英帝国主义不得不在1927年2月19日和20日与武汉国民政府签订了汉案、浔案协定,正式承认将汉口、九江英租界交还中国。

这是中国人民第一次依靠自己的力量夺回帝国主义侵略和统治中国的据点——租界,具有伟大的意义。此后不久在1927年3月,上海工人阶级举行武装起义,解放了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中心——上海,更在中国历史上写下光辉的一页。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人民收回汉口英租界的英勇斗争开启了又一轮反对帝国主义的高潮。

(二)英国的仇视与群众运动

早在1926年9月,为了减少帝国主义列强对北伐进军的阻力,时任广州国民政府代理外交部长的陈友仁对外阐述了革命政府的外交立场,他说:“任何国家如果以帝国主义的态度对待我们,我们也必然以反帝国主义的立场对待它;如果它以平等的立场对待我们,我们将保持最和蔼的友善立场,以在物质与文化上有利双方。在所有与中国保持外交关系的国家中,我们对于谁是我们的友好国家,并无成见,只依据它是否以平等的立场对待我们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