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中国国力报告(2013-2014)
48868200000024

第24章 产业经济(6)

全球页岩油气资源非常丰富。全球页岩气资源量相当于煤层气和致密气的总和,约占全球非常规天然气资源量的50%,与常规天然气472万亿立方米的储量相当。据美国《油气》杂志援引的专家预测,全世界页岩油储蓄11万亿-13万亿吨,远远超过4000多亿吨的世界常规石油储量。

美国能源信息署(EIA)2011年针对全球页岩气储量的评估显示,全球32个国家的页岩气技术可采资源量为163万亿立方米,加上美国的24万亿立方米,全球页岩气技术可采资源量升至187万亿立方米。

其中,中国页岩气技术可采资源量为36万亿立方米,排名世界第一(约占20%),其后依次是美国(约占13%)、阿根廷、墨西哥和南非。

而EIA 于2010年测算的全球天然气技术可采资源量约为453亿立方米,此次探明的页岩气资源量使全球天然气资源量增长40%以上,达到640万亿立方米。而该结果还未考虑俄罗斯、中东等非常规天然气储量丰富的国家和地区。

据EIA估算,美国拥有技术可开采天然气储量超过49.38万亿立方米,其中页岩气、致密型砂岩气和煤层气等非常规天然气储量占60%。

在非常规天然气储量中,有机页岩储量巨大,广泛分布于美国48个州。

美国专家兴奋地认为,有了页岩气,美国100年无后顾之忧。IHS剑桥能源研究机构最近公布的一项研究报告指出,按美国目前对天然气的需求计算,北美洲以外地区的可开采页岩气储量,可供美国用上211年甚至可用690年。

EIA认为,未来美国天然气可采储量的增长将主要来自非常规天然气储量,预计页岩气产量占天然气总产量的比重,将从2007年的12%上升到2013年的35%,到2030年这一比重将上升到55%。

相比于北美洲,欧洲(除俄罗斯以外)页岩气技术可采资源量相对较低,但分布广泛,主要集中在波兰、法国、挪威、乌克兰和瑞典等国。

波兰的页岩气可采资源量为欧洲之最,预计未来10-15年波兰每年可提供200亿-300亿立方米天然气。此外,德国、英国、西班牙等国也已开始开展页岩气研究和试探性开发,部分企业已着手商业性勘探开发。

但在法国,由于担心页岩气的开采会对水资源带来较大负面影响,已暂时停止相关开采活动。总体来看,由于欧洲缺少大型石油服务行业,人口稠密,政治限制多,且存在更严格的环保要求,欧洲距离实现页岩气大规模商业开发仍为时尚远。

在亚太地区,中国和澳大利亚的页岩气储量都很丰富,上述两国及印度、印尼都已相继开始对页岩气资源展开调查与勘探。目前中国页岩气开发刚刚起步,总体处于以资源评估与勘探为主的探索和准备阶段。2011年7月,中国国土资源部举行了首轮页岩气探矿权招标。

中国相关部门和石油公司也已着手与美国有关机构在页岩气开发、技术合作研究等方面展开多种形式的合作。目前中国正在积极推进天然气定价机制改革并加快修建天然气管道等基础设施,为日后页岩气的大规模开采做准备。

拉丁美洲的页岩气资源主要集中在阿根廷、墨西哥和巴西等国。目前道达尔、埃克森美孚等能源公司已经开始与阿根廷国内的石油公司合作,参与其国内矿区页岩气的开采。墨西哥的页岩气可采资源量位列世界第四,2011年10月墨西哥北部与美交界处发现大规模页岩气田,预计该气田能满足墨西哥90多年的天然气需求。

未来,随着非常规天然气的快速发展,天然气有望成为全球第一大能源。根据2011年埃克森美孚发布的《2030年能源展望报告》,预计到2030年天然气在世界一次能源结构中所占比例将从当前的23.8%提高到28%,超过石油成为世界第一大能源。因此,页岩气革命将有望改变国际能源格局,重塑世界工业版图,并改变国际地缘政治关系。

能源革命:或将改变全球地缘政治格局

美国是最早研究开发页岩气能源的国家。早在19世纪末,美国米歇尔能源及开发公司成功将水平钻井技术和水力压裂技术相结合。“水平钻井”和“水力压裂”技术的成功使页岩气大规模开采条件成熟,极大提高了深层页岩气的开采效率和营利性,页岩气开采开始进入规模化和商业化发展阶段。21世纪开始,美国拉开了页岩气产业革命的序幕。

2009年11月,美国《华尔街日报》刊登剑桥能源研究机构主席丹尼尔·耶金和该公司负责全球天然气部门总经理罗伯特·伊尼森合写的题为《美国天然气革命》的文章指出,10年来最大的能源创新是天然气,更具体地说是“非常规”天然气的开发,有些人称其为一场革命。美国兴起的“页岩风”势头越来越强劲。2010年春季在美国休斯敦举行的剑桥能源周的议题就是“页岩气”。数据显示,页岩气产量占北美天然气产量的比重,已从2006年的1%升至现在的17%,预计到2030年这一比重将升至50%,这对美国的能源储备将产生深远影响。

据美国能源情报署(U.S. 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估算,美国有超过近50万亿立方米的技术可采天然气储量,其中页岩气、致密砂岩气和煤层气等非常规天然气占60%,且页岩气的储量最高。美国国会研究中心(Congressional Research Service)的研究报告认为,美国的能源储量超过中东国家,居全球之首。

国际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在2012年11月发布的《国际能源展望》中预测:美国将在2015年取代俄罗斯成为最大的天然气生产国,在2017年将超过沙特成为最大的石油生产国,到2035年美国能源自给率将到达97%。在未来的5年内,美国将相继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气和石油生产国。

随着技术的进步及探明储量的持续增加,未来页岩气开采将进入爆发式增长期,带动美国的天然气生产进入“黄金时代”。根据EIA测算,到2035年,美国页岩气产量预计将增至3885亿立方米,占天然气总产量的比重将提高到49%。而国际能源署的测算则更为乐观,其认为至2035年美国非常规天然气(主要是页岩气)的产量有望达到6700亿立方米,占美国天然气总产量的比重将达到2/3。

目前天然气最重要的用途是发电和供热,因此天然气对煤炭具有明显的替代效应,未来10年全美三分之一的煤炭有望被天然气所替代。

以页岩气为首的非常规天然气正在重塑美国能源市场,且未来将对全球天然气市场产生持续影响。过去十年中,基于对美国将大量进口天然气的预期,能源企业在美国建造了大量的液化气再气化设备,然而美国国内页岩气产量自2007年开始意外快速增长,导致天然气进口需求显着减少。美国白宫于2011年发布的《未来能源安全蓝图》中指出,由于页岩气和页岩油技术快速发展,美国能源对外依存度已大大降低。未来美国将加大本土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力度,目标是在2035年之前使美国成为能源净出口国。

石油和天然气在地缘政治中的地位有着很大的不同。从战略角度来说,石油的重要性远超天然气。这是由于石油在战争和交通运输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现代战争离不开石油,也没有别的能源能替代石油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所以,想建立现代军队的国家,必须确保石油的供应,在这一点上,天然气无法比拟石油的战略地位。

北美非常规能源革命推动着世界能源形势的变革。非常规油气的大规模开发使北美有望崛起成为可以跟中东比肩的全球能源高地,这将对国际地缘政治格局产生重要影响。按照2012年度《国际能源展望》所绘制的“能源路线图”,北美页岩油气的大规模商业开发将重塑国际能源市场的秩序,有望催生新的“赢家”与“输家”。

过去40年中,中东地区一直是国际政治舞台的焦点,欧佩克组织为维护自身的利益,经常通过限产来确保国际油价稳定在高位,从而对世界经济产生重要影响。未来,随着天然气对石油在一定程度上的替代,欧佩克组织在政策选择上将面临两难选择。一方面,天然气供应的持续增加使得欧佩克组织通过限产来提高原油价格的“饥饿平衡”策略将受到明显的掣肘;另一方面,受液化天然气贸易的带动,天然气价格将逐步与原油价格脱钩,这意味着常规天然气价格也将面临长期走低趋势。

在这种趋势下,中东地区的能源地位将可能下滑,由此美国的外交政策在远期可能会发生一定的调整,从而有助于缓和中东的紧张局势。

在未来的5-10年中,北美作为新崛起的世界能源供应重心,将是能源新秩序的主要受益者,美国则是最大的“赢家”,不但能提高能源自给度,实现“能源独立”构想,还能拉动国内经济发展,推动国民经济“再工业化”进程;而以能源出口作为国家复兴战略支点的俄罗斯或为最大“输家”,在美国非常规能源“革命”冲击下,它不但会因能源价格下降导致其财政收入缩水,其“能源大棒”的地缘政治“杀伤力”也将大打折扣。

2012年1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了美国新的军事战略,其内涵就是,即使以牺牲美国在其他地区的军事掌控为代价,也要确保美国对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完全掌控。这意味着美国会加强与印度和中国南海地区国家的军事同盟。

美国这一军事战略的另一个内涵,是希望欧洲能摆脱对俄罗斯的能源依赖,实现能源独立。美国正在和波兰、乌克兰开展页岩气开采的合作,希望减少它们对俄罗斯天然气的依赖。俄罗斯对美国的这一战略十分紧张。因此,俄罗斯希望增加它在东边的能源出口,比如中国和日本。

天然气进口国与出口国之间通常存在着一种微妙的政治关系。天然气出口国常常将天然气作为政治工具,而进口国则深受能源安全和价格的困扰。一直以来,俄罗斯利用自己天然气输出国的强大实力,力图垄断市场和控制价格,运用天然气“武器”来控制依赖自己的欧盟市场。

2001年在俄罗斯总统普京的倡议下,世界上主要天然气出口国成立了“天然气输出国论坛”,其终极目标是成立一个类似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的“天然气输出国组织”,共同协调天然气的产量和价格,以保障出口国的收益,维持国际油价、气价的平衡。俄罗斯的意图是借此建立自己的“能源霸权”,以此为平台来增强自己的油气话语权,但目前正日益受到来自美国页岩气的挑战。

俄罗斯天然气价格面临美国廉价天然气的冲击。随着美国页岩气的大规模生产,美国在2009年一举超过俄罗斯成为世界天然气最大生产国。美国页岩气的加速开发,使得美国页岩气在价格上比俄罗斯的天然气更具优势,美国液化天然气的大规模出口将大幅拉低国际天然气市场的整体价格。2012年4月,美国亨利中心的天然气批发价格仅为2美元/百万英热单位,而同期欧洲市场天然气进口价格是美国的5倍,亚洲市场天然气进口价格则为美国的8倍。未来,一旦美国页岩气大幅出口,俄罗斯在欧亚大陆的天然气主导价格就将受到重创。

在页岩气经济的催化作用下,美国凭借资源主导优势在能源外交方面有了更多主动权,未来,美国将会与俄罗斯争夺天然气贸易伙伴,排挤它在欧亚大陆的能源供应垄断地位。从全球来看,欧洲、亚太地区天然气供应格局日益多元化,这将使两个地区油气市场的联系与互动更加紧密,因此,原本复杂的油气地缘政治互动将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在美国天然气大幅出口的影响下,俄罗斯在欧洲的强硬定价权及市场份额都将被削弱。此外,在新技术的带动下,欧洲丰富的页岩气资源有了用武之地,对俄罗斯天然气出口的依赖也将进一步下降,能源安全状况将大幅改善。此外,加拿大的管道气和卡塔尔的液化气都在寻找新的买家,若它们进一步占领欧洲市场,俄罗斯能源出口环境就将更加恶化。

美国页岩气的开发成为传统天然气市场的“搅局者”。美国凭借其技术与成本优势,将使其他国家的“人心向背”发生变化,俄罗斯建立“天然气输出国组织”的倡议恐怕是“曲高和寡”,难以成功。

页岩气的开发会改变国际天然气市场的供求结构,这意味着俄罗斯将失去在欧洲天然气市场强硬的定价权和一定范围的市场份额,欧洲国家天然气消费单一依赖俄罗斯的局面将发生实质性改变,北美地区将成为欧洲天然气供应“多元化”的重要来源。在欧洲市场,美国出口的液化天然气可以成为欧洲天然气进口的来源,欧洲可借此减少对俄罗斯天然气的依赖,并直接引发美俄之间天然气“霸主”地位争夺。借助于美国页岩气的大规模商业化产量,严重依赖俄罗斯进口天然气的欧洲国家势必获得更有利的“谈判筹码”,俄罗斯的“价格杠杆”优势将逐步丧失。

贝克研究所的报告指出,俄罗斯在西欧天然气市场所占份额将从2009年的27%降至2040年的约13%。美国页岩气开发将使2040年俄罗斯、委内瑞拉和伊朗预期占全球天然气供应份额由33%降至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