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中国大参考(2013-2014)
48867900000008

第8章 趋势报告(8)

根据IMF 的数据,2010年TPP9个成员国的GDP总量达到16.9万亿美元,占世界GDP总量的27.2%;如果算上刚刚申请加入的日本,TPP的GDP总量将达22.3万亿美元,占世界的35.5%,TPP将因此成为世界最大的自贸区。

美国企业所常驻学者、前美国贸易代表署顾问克劳德·巴菲尔德称,TPP为“新一代、更高级别,超越WTO谈判”,对中国而言,有着一道非常高的入门门槛。协议要求的降低环保产品关税,中国现阶段难以达到;降低GDP能耗同样是中国的难题;“国有企业在买卖商品和服务时,必须以商业方式进行运作”,则直接打在中国改革的软肋上。

TPP所有规则的谈判都还是“瞄准中国”,即为未来中国可能的加入做准备。“中国要想加入TPP确实需要先修改贸易政策、管制措施等,让其他9个成员国接纳中国。”巴菲尔德坦言这并不容易,“但这就像WTO 一样,只有通过艰辛的谈判,才能加入。”

短期内,TPP引发的是一场中美之间,以区域贸易联盟的形式进行的短兵相接。如果中国被排除在这个俱乐部之外,将不可避免地受到经贸孤立。安邦咨询公司在英国《金融时报》的文章中分析,TPP一旦成事,对中国未来经贸甚至政经形势的影响不可轻视。目前中国在亚洲参与了多个多边贸易机制,如东盟10+1、东盟10+3等,多个国家因此担心中国在亚洲的经贸合作机制中将起主导作用。随着TPP的不断壮大,对上述多边贸易机制甚至APEC机制都具有极大的代替性,TPP可将后者架空、掏空,亚太也将会更加分化。

TPP并不是一个纯粹的经济问题,还有安保的问题。日本主动寻求加入“TPP”,是为了配合美国实施“重返亚太”的战略布局强化美日同盟关系,遏制中国崛起2013年3月15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正式宣布日本加入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TPP)谈判,并在自民党第80届党大会上透露,将召开首次相关阁僚会议,挑选负责与TPP成员国进行磋商的“首席谈判官”,以及成立一个数十人规模的事务局。

2011年11月14日,时任日本首相野田佳彦就在夏威夷举办的APEC上正式宣布日本将加入TPP谈判。18日,日本最大的电视台日本广播协会(NHK)开始播放该台久负盛名的一档名为“NHKspecial”的特别策划节目,主题是“彻底讨论TPP——日本何去何从”。

在日本提出要加入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仅仅1个月前,奥巴马高调宣示美国战略重心东移,从中不难看出,日本选择加入TPP的时间是相当微妙的。

对于日本为何迫不及待地要加入TPP,《东方早报》曾组织一场专题讨论。日本早稻田大学金融大学院综合研究所顾问、一桥大学名誉教授野口悠纪雄认为,TPP对美国来说,相对于经济上的利益,可能更多的考虑是安保方面。所以,TPP并不是一个纯粹的经济问题,还有安保的问题。TPP就是美国把日本拉进一个经济圈,从而抑制中国对亚洲的渗透。这是美国的战略意图。

赞成TPP的日本学者认为,日本不光可以加入TPP,而且可以在加入TPP的同时推进东盟10+3。日本早稻田大学亚洲太平洋研究科教授浦田秀次郎希望日本对TPP和东盟10+3双管齐下,在两者中都发挥先头主导作用。对此,野口悠纪雄表示,日本想双管齐下,这有点太乐观。美国是不会允许的,因为这本来就是排挤中国的政策,是美国的亚洲战略、对华战略。

对于如果最终TPP成立,而中国的FTA没什么进展,会对中国产生怎样的影响,野口悠纪雄表示,首先日本加入TPP没任何经济效果,所以TPP成立后和现状会没什么两样,对日本出口不会有什么影响,对中国出口也不会有什么影响。最大的影响可能就是政治、外交上的,背后还有安全保障上的问题,这是毫无疑问的。

野口悠纪雄认为,与其说中美会在亚洲争夺中产生冲突,不如说是竞争。比如现在美国的保洁公司很强大,但是中国将来可能会有企业发展成比保洁更强大,制造出比保洁更好更便宜的产品,这一天终会到来。

那时,中美在经济上的竞争将真正开始。

两年前参与日本广播协会(NHK)“彻底讨论TPP——日本何去何从”的榊原英姿认为,现在,在东亚东盟10+3是中心,且在经济上已经非常的一体化了,虽然在制度上还有些距离,但在企业和市场的主导下,由一整套供应链形成的跨越国界的经济系统正在东亚迅速形成。

且该区域是当今世界经济增长最强劲的地区,包括中国、东南亚、印度等。

对美国和澳大利亚来说,他们非常想从中得到实惠。他们希望通过TPP这样一个形式,加入到这个经济系统中来。榊原英姿认为,TPP就是美国和澳大利亚想从亚洲增长中得到实惠的一个机制。中国当前对TPP并没有多少兴趣,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理所当然的。韩国和美国也缔结了FTA,因此不加入的可能性也很大,只有日本。

针对有观点认为日本加入TPP后,东盟10+3的合作会陷入停滞,榊原英姿表示,这就是美国和澳大利亚的意图。TPP从某种意义上是给东盟10+3从外面踩个刹车。如果美国不推动TPP,而东盟10+3以现在的进度发展的话,美国就会逐渐失去其在亚洲的地盘。美国已经有一种危机感。因为东盟10+3已经使得这个区域在一体化了,而且今后亚洲将是世界经济中增长最强劲的地区,所以美国想进来。一般认为,日本最终加入的可能性很高,但谈判会花很长时间,日本的加入会让谈判更加困难。榊原英姿认为,日本在谈判中几乎会完败给美国。

《东方早报》上海经济评论的相关分析认为,日本加入对于美国至少有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没有日本,美国在TPP中基本上等于唱独角戏,类似于一只大象和几只蚂蚁在玩游戏。日本的加入,至少使得游戏中出现了一只老虎,老虎还可以为大象提供一个稍微丰厚的市场。二,可以起到号召的作用,成为其他犹豫不决并观望国家的榜样。

在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东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陈子雷看来,日本对于自贸战略的调整是其整个国家战略转型的一部分。日本认为,如能推动东盟10+6来应对东盟10+3,不但可以扩大自贸谈判的对象国,还有利于拓展自贸谈判的范围和内容,从服务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等角度来制约中国。日本主动寻求加入“TPP”,是为了配合美国实施“重返亚太”的战略布局强化美日同盟关系,遏制中国崛起。

TTIP也是应对中国实力提升而采取的防御性策略。美国主导下一代贸易规则制定的意味十分明显。如果TTIP建成,以北美自由贸易区为躯干,外加TPP和TTIP的两侧联动,“一体两翼”的两洋战略将强力驱动美国全球政治布局

继TPP之后,美国又推动TTIP,试图以此带动欧、日透过跨国地域经贸整合,重新掌握全球地缘政治优势。

2013年6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和欧盟领导人正式宣布启动“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Transatlantic Trade and Invest- mentPartnership,简称TTIP)的谈判,打算在2014年底前完成谈判。3月12日,欧盟委员会宣布,正式授权展开“欧盟-美国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的谈判。

美欧对TTIP有巨大的需求,虽然跨大西洋关税平均水平只有3%-5%,但取消关税作用仍然巨大,不仅简化通关程序,而且可以开放公共采购市场,刺激经济,从而使深陷经济衰退、复苏乏力的美欧从中获益。据欧盟独立研究报告,TTIP生效后,欧盟对美国出口总体上将增长28%,欧盟每年将从中受益1190亿欧元,按平均计算欧盟每个四口之家每年将增加545欧元的可支配收入,同时也将为世界带来1000亿GDP增长。而这些收益大部分是建立在TTIP所带来的监管负担的下降、手续的简化、服务贸易和公共采购的自由化基础上的。

欧美约占世界国内生产总值的一半,世界贸易额的1/3,平均每天贸易额达27亿美元,相互投资达3.7万亿美元。这个协定如果达成,将成为史上最大的自由贸易协定:美欧关税降至零、覆盖世界贸易量的1/3、全球GDP的1/2。很大程度上,TTIP将改变世界贸易规则、产业行业标准,挑战新兴国家,尤其是金砖国家间的准贸易联盟。

TTIP前景不容小视,谈判进程中的难度可想而知。目前来看,双方至少要在以下方面达成一致:第一是立即或在一定时期内,将产品关税从目前的平均3%-5%降至零;第二是在服务和采购上扩大市场准入;第三是处理双方市场内部的监管和国内标准;第四是将食品安全、转基因生物、音像制品等行业问题上观念的差别消弭或达成一致。

过去十多年,中国对外贸易额占到全球1/10,未来20年中国市场潜力巨大,但是通过TPP、TTIP,美国正在拉拢欧、日另起炉灶,创建起超越WTO 规范的全面性经贸自由化网络,这些网络一旦建成,将抵消中国的硬实力发展成果。

TPP和TTIP将打造一个以高度自由化为堡垒的市场准入屏障,使中国等相对滞后国家因无法高尺度互惠开放本国市场而无法加入,在新规则的制定中无发言权,从而阻隔中国经济影响力在全球的扩展。

TPP和TTIP谈判几乎把中国最主要的贸易伙伴“一网打尽”。在TTIP里边的美欧是中国最大的两个出口市场。TPP现已有12个成员国,已把东盟、日本与美国连在一起,我国排名前10位的贸易伙伴基本上都被拉进去了。如果TPP和TTIP最终达成协议,那么除中国和金砖国家之外的主要经济体都进入到这两大贸易区之内,中国届时处境将十分被动。

TTIP谈判的开启是欧美倡导全球政治经济环境全面巨变的号角,谈判一旦成功,全球贸易将出现全新格局,对欧美的好处难以历数,而中国因此受到孤立和压制。

无论是TPP还是TTIP,中国都被孤立在外。与美方希望与亚太地区(不包括中国)达成的TPP类似,TTIP也是应对中国实力提升而采取的防御性策略。美国主导下一代贸易规则制定的意味十分明显。在不少专家看来,如果TTIP建成,以北美自由贸易区为躯干,外加TPP和TTIP的两侧联动,“一体两翼”的两洋战略将强力驱动美国全球政治布局。

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副会长李永认为,TTIP高调启动也可看作是在向中国发出信号:美国要绕开中国,不仅跨越太平洋,还要跨越大西洋,建起技术标准和监管规范,更有效地遏制中国的迅速崛起。

实际上,美欧跨洋拥抱的想法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已有之,但因分歧严重以及双方对世贸组织的高度关注而被搁置。如今,无论历经金融危机倾轧的美国,还是被债务危机折磨的欧盟,能够起作用的“子弹”,诸如货币政策、财政政策都已经用光,TTIP终于被提上日程。

自WTO 成立以来,TTIP可谓是最有野心的贸易举动。与以往取消关税的自贸协议谈判不同,美欧双方如今最为渴望的是削弱最厚实的非关税壁垒,统一监管标准。“统一双方的食品安全标准、药品监管认证、专利申请与认证、法规和认证等,可以让欧美市场更好地融为一体。”

欧洲智库欧洲国际政治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弗雷德里克·埃里克松说。

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世界经济研究室副主任张茉楠认为,美国高调推进TTIP,更深层次的原因是美国欲推动经济转型,并重夺国际贸易规则制定的主导权。即美国分别通过控制美洲大陆两侧的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制海权,进而主导欧亚大陆的政治、经济秩序,最终实现称霸全球的战略目标。

美国推行遏制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不仅表现在推动建立TPP和TTIP形式的地区自由贸易体,还通过美国再工业化战略、出口倍增计划以及“重返亚太”战略等组合,通过对区域化贸易体系的构建和对全球新贸易规则制定权的掌控,从而形成一个全面且系统性的遏制体系,增加中国反遏制战略的难度,逼中国就范。

美国这些战略组合,对中国的经济发展以及地缘政治安全必将造成根本性的影响。首先,中国对外贸易特别是对美欧的出口扩张将会受到极大的挤压,美国及其盟国针对中国的贸易摩擦事件会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其次,逆全球化和区域贸易体系的政治化趋势在美国的推动下会出现明显增长。再次,在美国的刺激下,中国的地缘政治安全问题和领海领土纠纷事件在一定时期内会长期存在,局部可能会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