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中国大参考(2013-2014)
48867900000025

第25章 智库报告(7)

连续的政府财政赤字,再加上日本经济的缓慢增长,导致了日本债务的GDP占比不断恶化。

新加坡《联合早报》2012年9月15日题为“钓鱼岛危机的‘韬光养晦’之道”的文章认为,中国战略遏制日本最佳的武器并不是船坚炮利而是时间,因为日本是一个患上了经济绝症、去日无多的国家。打个比方说,一个年轻的小伙子和一个患癌症的老人,为了抢东西而拼命是很不值得的。

英国《金融时报》网站2013年5月28日题为“改写历史不会复兴日本”的文章认为,从未来发展趋势看,如果日本国内自我约束被打破,国际制衡与管理“日本问题”就迟早会被提上议事日程。

当然,中国政府亦不能忽视民意,必须照顾到日益高涨的民族主义情绪,但绝不能为这股情绪劫持而发动战争,应该放弃过去消极的“韬光养晦”政策,转持积极的“韬光养晦”政策。这个积极的“韬光养晦”政策,就是用巨大的经济利益去对冲尖锐的战略争端。

“韬光养晦”绝非无能怯懦,这也是中国作为一个崛起的大国对亚洲的责任。欧洲和美国陷入衰退,亚洲和平稳定,发展经济,则全球重心东移指日可待。

欧债危机的经验:对一个破产边缘的国家而言,主权是奢侈品。钓鱼岛回归中国只是时间问题。

北极:资源新大陆、贸易新航道、博弈新前沿

世界主要国家特别是靠近北极周边的8国已纷纷加入北极争夺战,北极约80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和岛屿,已被环北极国家分割完毕。所谓北极之争,实际上是海洋与北极冰盖区的归属争议,该地区地下资源极为丰富,由此引发的激烈竞争已由科学层面上升到政治和军事层面。

北极将是新世纪重要的资源尤其是能源基地

根据保守估计,北极地区潜在的可采石油储量在1000亿至2000亿桶之间,天然气在50万亿至80万亿立方米之间。在全球油气资源日趋匮乏的今天,北极被称为“第二个中东”2013年5月15日,经过激烈辩论,北极理事会批准中国为正式观察员国,一同被批准的还有日本、韩国、印度等5个国家,但欧盟此次被挡在门外。北极事务再次引起世人的关注。

北极地区通常是指北极圈(66°33′N)以北的区域,包括北冰洋的绝大部分水域、格陵兰岛、冰岛等岛屿以及欧亚大陆、北美大陆的北部地区,总面积约2100万km2,其中陆地近800万km2。也有学者以最热月陆地10℃等温线、海域5℃等温线作为北极地区的南界,总面积约2700万km2,其中陆地近1200万km2。

北极是全球气候变化的“启动器”之一,海冰、洋流和气团的变动直接导致全球变化或异常跳跃。北极地区广达1300万平方公里的苔原带,是全球最大的固碳地,近200年来该带北缩300公里-480公里,已使大量的固碳氧化进入大气层,加剧了地球的温室效应。

近100年来,北极苔原带平均升温2℃-4℃,已对周边地区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北极脆弱易变的自然环境,使其成为全球变化重要的“指示器”。极光、哨声、磁暴等太空对地球的作用信息,只有在极区才可捕捉,不仅是为日地关系研究而且也为空间科学提供了天然的“实验场”。

人类历史上三次大规模的挺进北极,不仅形成独特的冰雪文明,而且也提供了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典型样板,尤其在人类面临生存与发展这一共同命题的今天,探索解析北极人地关系更显其重要。过去30多年的连续观测证明,这一地区气候正在快速变化,海冰覆盖面积不断减少,海洋生态系统发生了结构性变化。

北极地区的土着居民是因纽特人,总人口近500万,包括拉普人等19个分支,主要分布在北冰洋沿岸,属蒙古利亚人种。

北极地区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它是一个世界级的资源宝库,除油气资源外,北极地区还发现了世界上最大的铜、镍、钚、钴、铅、锌、金、银、金刚石、石棉和稀有元素等矿产资源,其中大部分还没有得到有效开发。

在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方面,北极地区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北极拥有世界13%未探明的石油储量和30%未探明的天然气储量。根据保守估计,北极地区潜在的可采石油储量在1000亿至2000亿桶之间,天然气在50万亿至80万亿立方米之间。在全球油气资源日趋匮乏的今天,北极被称为“第二个中东”。西方媒体甚至预言,对北极的争夺可能将像当年欧洲殖民者瓜分非洲殖民地一样激烈。在煤炭资源方面,北极地区不仅储量十分丰富,而且质量上乘,大多处于未开发状态。

未来20年内,北极的海冰在夏天将会全部融化,不仅可以带来更快捷的航运、每年节约数十亿美元的费用,而且令原先因处于冰冻状态而难以开采的北极资源变得可以开采,能带来巨大经济利益北极地区还拥有其他一些具有优势的矿产资源。如俄罗斯的科拉半岛有名闻天下的世界级大型铁矿。俄罗斯诺里尔斯克是世界最大的铜-镍- 钚复合矿基地。白令海峡两岸还分布着许多稀有金属,具有重大的经济价值和战略价值。俄罗斯远东出产丰富的黄金等贵金属和金刚石,如科累马地区是着名的黄金和金刚石产区。在美国的阿拉斯加,库兹布北部的红狗矿山是世界级的贵金属产区。北极地区还储有铀、钚等核原料,如加拿大的威尔士王子岛蕴藏有28.5万吨钚矿石,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基地。

北冰洋及其邻近海域拥有丰富的水生动物资源,经济鱼类多,渔业资源丰厚,商业价值大,在世界渔业格局中拥有重要地位。巴伦支海、挪威海和格陵兰海都是世界着名的渔场。

北极丰富的自然资源,对于饱受能源价格上涨威胁的世界经济而言意义重大,将是新世纪重要的资源尤其是能源基地。北极地区的经济增长和发展高度依赖于其独特的地理环境,石油、天然气、矿产、鱼类、航道、景观等自然要素是北极经济的巨大依靠。随着气候变暖,北极地区长期以来被冻存的资源价值即将得到释放。

有专家表示,未来20年内,北极的海冰在夏天将会全部融化,不仅可以带来更快捷的航运、每年节约数十亿美元的费用,而且令原先因处于冰冻状态而难以开采的北极资源变得可以开采,能带来巨大经济利益。

但冰雪融化、资源开采等将令北极环境改变甚至被破坏,会危及当地土着居民、珍稀动物的生存,并进一步威胁平均海拔较低的国家和地区。

“北极正在毁灭当中”。2013年5月15日参加在瑞典基律纳举行的北极理事会会议发言时,瑞典外长卡尔·比尔特表示。关注环境的脆弱性,制订科学合理的开采计划,已成为全球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

北极航道雏形显现 开启独立航行时代为期不远

未来5年内,北冰洋的夏季适航期将提高至5个月以上,作为连接欧亚大陆与美洲最近的航线之一,北冰洋西北航线的发展可使美、亚、欧航线缩短6000公里至8000公里。这可能将影响世界贸易重心的转移。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冰层融化正在使北冰洋夏季冰面以每10年9%左右的速度消失,2012年9月16日夏季海冰范围减小再创历史新低,仅341万平方公里(约为整个北冰洋面积的1/4)。

总体上,北极航道作为连接亚欧交通新干线的雏形已经显现。海冰融化后浮出水面的“新航道”,使开通连接欧洲、东亚、北美的北极航线成为可能。未来5年内,北冰洋的夏季适航期将提高至5个月以上,作为连接欧亚大陆与美洲最近的航线之一,北冰洋西北航线的发展可使美、亚、欧航线缩短6000公里至8000公里。这可能将影响世界贸易重心的转移。

东北航道商业运营已经开始,通过船只达46艘,货运量快速上升到126万吨,航行时间跨度已从两三个月延长到5个月(7月中旬到12月上旬)。2012年最晚的一艘是运载LNG 的船,12月6日出发,从挪威的哈默非斯特港到日本横滨港。

从2012年北冰洋冰融的情况看,东北航道在8月初逐渐具备较好的通航条件,直至9月底通航逐渐变得困难。一年中的最佳通航期为50余天,借助强大的破冰船,通航期能达到90天或更长时间。东北航道对普通商船的通航来讲,已不再是“未来”,而将成为现实。

西北航道穿过加拿大北极群岛,虽然海冰也在迅速消融,但地形极其复杂。对于过境通行尤其重要的深水航线(水深超过15米)位于北纬74度左右。由于北冰洋海洋和大气环流的作用,海冰往往漂移到西北航道水域,使得其通行条件比东北航道差一些。另外,加拿大和美国北极油气开发,主要通过既有管线向南部港口输送,对西北航道的油气运输需求不太大。西北航道到目前为止除了1969年美国亨伯石油公司的“曼哈顿”号油轮在加拿大、美国两艘破冰船护航下象征性地携带一桶石油穿过西北航道外,很少有外国船只过境。相对而言,西北航道没有东北航道来得热闹。

北极航道主要具有三个方面的功能:(1)俄罗斯、加拿大用于其北极社区的后勤补给运输。(2)北极资源(主要是油气)出口运输。(3)过境国际贸易运输。一直以来主要是后勤补给运输活动,当前则以油气出口运输为主。如果海冰进一步融化,过境运输会大幅度增加。应该说,利用北极航道的海上运输刚刚开始,成规模、定型的商业运营模式尚在发展中。

气候变暖和海冰与冰盖的融化,也将使得北极许多地方成为人类可以到达和活动的地区,资源开发成为可能,孕育地缘经济发展的巨大机遇,与前景乐观的北极航道相配合,北极地区逐渐焕发活力,最终将迎来一个大开发的时代。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航运公司积极试水北极航道,通过“东北航道”的商业船只显着增多。2011年夏季通过“东北航道”的商船达到34艘,2012年夏季增加到62艘。可见,欧亚之间穿越北冰洋的海运新通道已经基本建立。而穿过加拿大北极群岛、连接大西洋与太平洋的另一条北极航道“西北航道”也在热烈的讨论之中。

穿越北冰洋的新航路直接向运输商派发红利,其商业利益极其丰厚。

在2009年7月德国布鲁格航运公司组织的试航中,每艘船只的航次费用就节省了约30万欧元。2012年9月,挪威船东捷舒迪船运公司和丹麦船管公司北欧船运公司与俄罗斯方面合作,组织了一次取道“东北航道”从挪威东北部的希尔克内斯港到中国的商业航行。负责运载任务的是北欧巴尔克公司旗下的“北欧巴伦支”号最高冰级干散货船,此次航行载有4.1万吨铁矿石。由于航程大幅缩短,航行时间节省了8天,仅燃料开支就减少了18万美元。捷舒迪船运公司老总捷舒迪称,北方航线能更快运载油气产品、矿石和其他原材料到亚洲市场,对于在北欧和俄罗斯科拉半岛的企业极为重要。丹麦船东协会副主席弗利兹汉森表示:他们对北方航线非常感兴趣,认为北冰洋航线具有优厚的商业潜力。

北极航道将大大缩短航程,许多地区之间的往来可节省约40%的航行时间。因此,随着北冰洋海冰的融化,未来北极航道一定会发展为一条新的海洋交通大动脉,改变现有的世界海运格局与传统的经苏伊士运河航线相比,北极航道具有突出的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优势。根据捷舒迪公司的航运实践统计,从挪威北部的科肯奈斯港到中国的上海,走苏伊士运河航线的实际航程为12050海里,按14节航速航行,需要用37天时间;走“东北航道”的实际航程为6500海里,按12.9节的实际速度,用时21天。北极航道可以使中国与北欧之间的海洋运输节省大量时间,每个航次的燃料费用可节省30万美元左右,并具有明显的减排效果。而对于日本、韩国等国家来说,北极航道的优势更加突出。

越来越多的船只选择北极航道,将导致世界海运格局的改变,产生深远的战略影响。目前,全球最主要的海洋交通运输线基本上呈东西走向,环球航行只能通过巴拿马运河或苏伊士运河,甚至需要绕道非洲南部。

这种海运格局造成欧洲、东亚、北美三大地区之间比较严重的绕航现象,导致运输成本过高,产品贸易周期变长,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与之相比,北极航道将大大缩短航程,许多地区之间的往来可节省约40%的航行时间。因此,随着北冰洋海冰的融化,未来北极航道一定会发展为一条新的海洋交通大动脉,改变现有的世界海运格局。加拿大魁北克大学教授拉塞尔指出:随着北冰洋消融和航海制造技术的不断进步,加拿大沿岸的“西北航道”和西伯利亚沿岸的“东北航道”将成为新的“大西洋-太平洋轴心航线”。

世界海洋交通格局的改变对世界经济与政治的发展意义重大。北极航道贯通后,北极地区这个原本冷僻的区域将渐渐变为一个穿梭往来的热门场所。新航路将带动沿线经济的发展,催生出一些新的居民点,促进现有港口、城市规模壮大。如经过加拿大北部和阿拉斯加北部海域的“西北航线”,将在石油、矿产和货物运输中发挥重要作用,促进该地区的经济开发和社会发展,取得良好的商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