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烹饪美食深度品鉴葡萄酒
48816500000024

第24章 世界葡萄酒产区与名酒(1)

“新”不完全表示“先进”,“旧”更不代表“过时”或者“落后”,新、旧世界的区分,只是为了交流的方便而确定的一种文字对仗,似乎在中文里用“老世界”与“新世界”更为公平、贴合现实。

一 葡萄酒世界的“新”“旧”之分

旧世界早已形成丰厚的文化,技术的积淀惠及今天全世界的葡萄酒从业者,他们对当地传统的品种、栽培方式、酿造工艺以及产品风格特点进行限定,目的就是“传承”。

新世界国度由于没有传统的制约,生产者也就具有更广泛的发挥空间,新技术更容易被接受,没有很多限制。你可以看到葡萄酒旧世界的品种、种植方式以及酿酒技术在新世界群星荟萃、百家争鸣的局面。

葡萄酒的世界,通常分为旧世界与新世界。所谓葡萄酒的新世界,是包括美国、澳大利亚、智利、新西兰、南非、阿根廷、加拿大等新兴的生产葡萄酒的国家。这些国家的葡萄酒生产和消费的历史并不是很长,葡萄酒的生产与消费是伴随着欧洲殖民扩张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而葡萄酒的旧世界,指的是包括欧洲的葡萄酒生产国,如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德国、葡萄牙、奥地利、匈牙利等传统的葡萄酒生产的国家,这些国家的葡萄酒生产与消费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传统,长久以来,各地形成了适应当地自然条件的独具特色的葡萄酒。

法国香槟地区葡萄园防霜冻设施

1. 旧世界——传承悠久历史

在葡萄酒的旧世界国家里,从国家与行业的层面,早已形成了丰厚的文化与技术的积淀,这些积淀足以惠及今天全世界的所有葡萄酒从业者。影响最为广泛的当数在法国最早形成的AOC体系(限制原产地命名体系)——这是对千年以来种植葡萄与酿造葡萄酒的经验总结,对当地传统的品种、栽培方式、酿造工艺以及产品风格特点进行限定,目的就是“传承”。由于旧世界秉承着悠久的传统,并因此形成了独特的各地的葡萄酒产品,如:德国与奥地利的冰酒、波尔多索甸以及匈牙利的贵腐酒、西班牙的雪利酒等,这些风格独特、工艺悠久的佳酿带给我们丰富的享受,同时也让人们有机会去品味历史、感受文化,这是所有钟爱葡萄酒的人士之幸。

2. 新世界——没有传统制约

葡萄酒的新世界国家,大都具有类似的发展历史:葡萄酒的生产主要是伴随着欧洲国家在其他各大洲的殖民扩张而产生的,欧洲移民在改造这些新的环境之时,也把自己熟悉的传统文化嫁接到这些新的世界国家,就如同中国人无论漂泊到世界的哪个角落,总是不能忘却饮茶一样。种植葡萄、酿造葡萄酒在葡萄酒的新世界国家中不过200年上下的历史,但在这里,旧世界的品种、种植方式、酿酒技术已是群星闪耀、百家争鸣。

在葡萄酒的新世界国度,由于没有传统的制约,生产者也就具有更广泛的发挥空间,现代工业的新技术在这里很容易被接受。这里通常没有品种选择的限制,葡萄园中可以进行人工灌溉,酿造的过程中可以采用一些模拟传统技术效果的简易手法。如同当地文化的成型与发展一样,由于没有历史与传统的束缚,只要符合当前人们价值观的,就会很快获得广泛认同,并得以发展。葡萄酒的生产,是以“像”某个旧世界的风格,或者以消费者的口味趋向为目标,葡萄酒在很大程度上首先是一种商品。由于采用工业化技术以及较少的限制,葡萄酒的生产更像是个人(企业)行为,新世界的葡萄酒往往具有成本优势,这又何尝不是钟爱葡萄酒的人的福音呢?

尽管我们习惯于这样区分葡萄酒的“新世界”与“旧世界”,但是,更多时候,我们很难以将二者完全区分开来。当消费的目的只是为了饮用一种可以配餐的酒精饮料的时候,显然旧世界的葡萄酒(当然不是全部的葡萄酒都这样)承载的内涵过于沉重,但是,当葡萄酒作为一个话题的时候,消费者都期望葡萄酒的内涵更为丰富。这也是新旧世界葡萄酒并存的价值所在。

“新”不完全表示“先进”,“旧”更不代表“过时”或者“落后”,新旧世界的区分,只是为了交流的方便而确定的一种文字对仗,似乎在中文里用“老世界”与“新世界”更为公平、贴合现实。

二 葡萄酒的旧世界

1. 法国——人们公认的葡萄酒圣地

法国葡萄酒产量居世界第二位,葡萄园种植面积居世界第二位,但是,葡萄酒的产值一直居于世界第一位,这些骄人的数据,使法国葡萄酒享誉世界。

法国葡萄酒起源于公元1世纪,最初,葡萄种植在法国南部隆河谷,2世纪时到达波尔多地区。尽管法国葡萄酒的历史不是世界上最久的,但是,经过千年的连续不间断地努力,法国葡萄酒在葡萄酒世界中享有极高的声誉,成为世界葡萄酒的标杆。

法国拥有得天独厚的温带气候,有利于葡萄生长,不同地区的气候和土壤也不尽相同,不同产区的葡萄酒有不同的品质和口味。因此尽管法国的葡萄品种也不是世界上种类最多, 但是,法国葡萄酒的种类却是极为丰富。

法国拥有一套严格和完善的葡萄酒分级与品质管理体系。葡萄酒被划分为四个等级:法定产区餐酒(AOC)、优良地区餐酒(VDQS)、地区餐酒(VDP)和日常餐酒(VDT)。自2012年起,法国葡萄酒分级执行新的标准。新标准包括三个级别,分别是:AOP(Appelation d"Origine Protge主要由原来的AOC及部分VDQS组成,IGP(Indication Gographique Prot ge)主要由原来的VDP及部分VDQS组成,VDF(Vin de France)主要由原来的VDT组成,但是允许在酒标上标注年份及葡萄品种。法国“产地命名监督机构(INAO)”对于酒的来源和质量类型为消费者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法国葡萄酒各个产区风格鲜明,是绝好的葡萄酒教材,通常划分为以下几个葡萄酒产区:

1 波尔多

波尔多地区,13000个种植者(酒庄或葡萄园),经营着11.3万公顷的葡萄园,分为57个独立的AOC;每年生产出85亿瓶葡萄酒,全部为AOC酒,(限制原产地命名葡萄酒)占全法国同类酒产量的1/4,大约1/5的波尔多人口依赖于葡萄酒这一产业生活与发展。

公元1世纪受罗马文化影响,波尔多城市开始发展,为了抵御外来侵略,当时波尔多建有四方的城墙,并在城市周围开始种植葡萄,但并不广泛为外界所知。

波尔多及其葡萄酒的成名,是与阿基坦公主(Alienor d’Aquitaine)分不开的,她改嫁诺曼底公爵后,诺曼底公爵成为英国国王,阿基坦公主将家乡特产葡萄酒介绍给英国贵族,葡萄酒成为地位与身份的象征,喝葡萄酒成了亲近王室的途径之一。

18、19世纪随着葡萄酒贸易的发展,波尔多城市发展进入黄金时代,葡萄与葡萄酒开始在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这一时期,葡萄酒的生产获得空前的发展。尤其是1855年的第一次葡萄酒评级以及1857年路易·巴斯德发现酒精发酵原理等,以及巴斯德的助手创建的波尔多葡萄酒学院,都极大地推动葡萄酒生产的发展。

① 自然条件

在波尔多几乎没有冬季,所谓冬季,也很少有结冰的日子,更不用说下雪,赏雪也就成为一种奢侈。习惯上我们把波尔多分为:左岸、右岸、格拉夫以及两海之间。

A. 左岸

左岸是指吉仑特河(Girond)与加龙河(Garone)的左岸,被市区分割为上——梅多克地区(Medoc)、下——格拉夫(Grave)两个部分。

这里,土壤中布满了白色的(或者浅色的)鹅卵石,鹅卵石增加了土壤的通透性,为葡萄根系提供了更多的空气,还避免根系受水涝之灾;白色的鹅卵石在阳光下又具有反光作用,提高树体叶片受光量,且白天吸收光热(比土壤具有更强大的储热能力),夜间缓慢释放热量。同样的品种,左岸早于右岸采收的原因之一,就是这些鹅卵石。位于靠近市区的侯伯王酒庄(Chateau Haut Brion)常常首先开始采收。

这样的河道冲积沙土相当贫瘠,不适合于种植粮食作物,但葡萄树在这种贫瘠的土壤中,反而孕育出高质量的果实。

B. 右岸

习惯上右岸包括波美侯(Pomerol)、圣达米里翁(St Emilion),这里的土壤颜色比左岸更深一些,偏黑色,砾石的含量明显少,土壤相对黏重。但是这里多山丘,土层并不深厚,深层土壤是石灰岩。

右岸的酒庄通常规模较小,再加上地形复杂、微气候多变,这里(尤其是波美侯)的葡萄酒是葡萄酒投资人追捧的重要目标。

C. 两海之间

所谓两海之间,指加龙河、多尔多涅河之间。

两海之间的土壤相对肥沃,由于可以种植粮食作物,历史上(在梅多克开始种植葡萄之前)曾经是相对富足的地区,在看到自己周边的“穷兄弟”摇身一变,超越了自己后,两海之间的地主也不甘落后,开始种植葡萄、酿造葡萄酒。

这里地势相对平坦,土质主要为石灰岩,气候相对冷凉,是出产干白葡萄酒的重要产区。

② 葡萄品种

波尔多出产的葡萄酒全部都是AOC级别,因此,葡萄品种都是法定的传统品种,也是新世界追捧的“贵族”品种。主要包括赤霞珠、美乐、品丽珠、小味儿多、马尔贝克和佳美娜等红葡萄,以及长相思、赛美容和蜜斯卡戴尔等白葡萄。但是,随着土壤、气候的改变,同样的品种所生产的葡萄酒质量也就存在差异。

③ 名庄名酒

提到波尔多的酒庄,首先想到的是八大顶级酒庄,这些酒庄由于历史分级,尤其是其出产的葡萄酒广受推崇而一直高高在上。

A. 柏图斯(Chateau Petrvs)

柏图斯酒庄有时也被译作柏翠酒庄,是波尔多酒庄中的“无冕之王”——在波尔多诸多的酒庄分级列表中,都不见其身影,但是,柏图斯却是消费者最为推崇的波尔多酒庄,其出产的葡萄酒价格也高高在上。酒庄位于右岸的波美侯,拥有11.4公顷葡萄园,主要种植美乐(95%),有少量品丽珠。柏图斯酒庄每年出产葡萄酒25000~30000瓶。

B. 拉菲酒庄(Chateau Lafite Rothschild)

拉菲酒庄位于波尔多左岸的波雅克村,作为1855年分级的一级酒庄,拉菲酒庄一直不温不火。进入21世纪后,得益于中国市场的追捧,其价格一路飙升,一酒难求已是司空见惯,不仅如此,DBR(Domaine de Baron Rothschild)集团出产的其他葡萄酒,也被冠以“某某拉菲”而受热捧,可谓爱屋及乌。通常拉菲酒庄正牌被称为“Chateau lafite Rothschild(大拉菲) ” ,而副牌被称为“Carruades de lafite(小拉菲) ” 。

拉菲酒庄拥有107公顷葡萄园,主要种植赤霞珠(70%)美乐(25%)品丽珠(3%)以及小味儿多(2%)等品种,每年出产葡萄酒210000瓶。

另外,同属于DBR集团的波尔多酒庄还有杜哈米雍(Chateau Duhart-Milon)、莱斯古堡(Chateau Rieussec)、乐王吉尔古堡(Chateau l’Evangile)卡瑟天堂古堡(Chateau Paradis Casseuil)岩石古堡(Chateau Peyrs le bade)奥希耶古堡(Chateau d’Aussiere)以及在智利投资的华诗歌(Vina Los Vascos)在阿根廷投资的卡罗(Bodegas Caro)和在中国与山东中信集团合作的酒庄。另外,除了上述酒庄酒,DBR在波尔多还出产拉菲传奇(Legende)拉菲传说( Saga ) 、拉菲珍藏( Reserve Speciale)等“品牌”葡萄酒,这些葡萄酒有时被有意无意地称为“某某拉菲”。

C. 拉图酒庄(Chateau Latour)

波尔多葡萄酒自从有了酒庄级别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拉图葡萄酒以其雄浑强劲、单宁丰富、耐久储藏而著称,因其超凡的陈年潜力成为投资客一直追捧的对象,在20世纪的葡萄酒拍卖市场中,其价格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拉图酒庄位于波雅克村,拥有80公顷葡萄园,主要种植赤霞珠( 75 % ) 、美乐(23%)、品丽珠(1%)和小味儿多(1%),每年出产葡萄酒175000瓶。

在这些顶级酒庄中,拉图是唯一没用真正意义上的“城堡”的酒庄,其形象标志的“塔”(latour,法语意为‘塔’)其实是路易十三时期建造的一个信鸽塔,原塔早已毁于战火。

D. 玛歌酒庄(Chateau Margaux )

玛歌酒庄是唯一与产区同名的酒庄。作为波尔多历史悠久的酒庄之一,玛歌酒庄几经沉浮,今天我们看到其优异的品质以及品牌形象的提升,主要得益于在近三十多年时间里现任庄主及管理团队的不懈努力。

玛歌酒庄出产的葡萄酒一直以优雅细腻见长,与管理团队的谦卑态度完美吻合。

玛歌酒庄在玛歌产区拥有80公顷葡萄园,主要种植赤霞珠(75%)、美乐(20%)、品丽珠和小味儿多(5%),每年出产200000瓶葡萄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