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你一定要学的20堂养生课
48745500000041

第41章 学好养生学,轻松做女人(1)

在现代社会中,养生在生活中已渐渐成为女性不可或缺的部分。面对信息爆炸的今天,女性朋友们该如何懂得保护自己、爱护自己成为很多女性的共同问题。身为女人,当然希望拥有娇美容颜,神采焕发,而这一切的基础在于保证体内气血充盈。中医认为,人的气色好是体内脏腑气血协调的表现,所谓“有诸内,必形于外”。气是维持生命活力的发动机,血是保证人体运转的营养剂,二者密切配合,才能成为内外兼美的健康女性。每个女人都应该学好养生学,轻松做女人。

气血不虚,痛经绝迹

痛经在中医中分五种症型:气滞血瘀、寒湿凝滞、湿热瘀阻、气血虚弱、肝肾亏损。气血虚弱痛经是其中一种十分常见的症状名,属于痛经症型之一。大多数是由于体虚脾胃素弱,化源不足,或大病久病,气血虚弱,精血不足,经期血海溢泻,势必更虚,冲任失养,虚滞作痛而引起。

可以说,痛经是困扰许多女性的问题。大多数情况下,由于痛得不严重,所以大家认为它不是什么病。因而,经常忽视它。但值得注意的是,其实这是气血虚的表现。

那么,具体来说,气血虚弱痛经有哪些表现呢?来月经时或者刚完的几天,小肚子老隐隐作痛,用手按着会舒服点,睡眠不好,躺下很久才睡着,老做梦,月经量比较少,颜色偏淡,脸上没什么血色,舌苔也偏淡。这些都是气血虚弱型痛经的基本表现。

如果本身气血就虚,月经时气血就会更虚。不能称职地营养小腹的生殖器官,所以小腹会痛。这种痛是虚症,中医讲“虚则喜按”。所以用手按着反倒会舒服些。另外,血虚心也失养,心神不安,睡觉就不踏实。月经少,脸色白,舌苔淡就都是因为血虚造成的。

常见的治疗痛经的方法有许多,比较有效的方法有:圣愈汤、十全大补汤,或用民间方:红糖、生姜等量,蒸后口服,每次一食匙。

换句话说,痛经是身体发出的请求,因此,这时要及时补上气血。

中医常用的另一个有效的方法是,选用气海穴和水谷之海足三里穴。

气海就是众所周知的丹田。它是任脉的穴位,也是任、督、冲三脉所起之处,更是全身气血汇聚的地方,所以补气血名正言顺。它在肚脐下1.5寸。因此,可以先四指并拢取脐下3寸,那一半的距离就是气海所在了,用气海穴补气,靠呼吸就可以。用手抵住气海,用鼻深吸一口气,肚皮凸起,然后用手极缓缓地下压,肚皮回收,同时把嘴慢慢把气吐出。坚持每天做10~20次,就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足三里是胃经的合穴,能直通胃腑,对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作用很明显,它可以使食物充分转化成气血。足三里在小腿外侧,弯腿的时候,把四指并拢放在膝盖下,小腿骨外侧一横指处就是了。刺激足三里的方法是把艾条燃,放在皮肤上方2厘米的高度,使足三里有暖暖的感觉,注意不要太热,以防烫伤。炙完之后喝一小杯温开水。每天饭后炙5~7分钟,痛经一定远离你。

还有一个很明显的现象,就是月经前期和中期,小肚子发胀,发疼,有下坠的感觉,乳房也胀疼胀疼的,有时连带着大腿内侧和肛门都疼,严重时恶心反胃,月经颜色较深,有血块,平时心情不舒畅,老郁闷,并且爱叹气。这些情况在一些人身上经常发生,也应该得到注意。

中医学认为,人的七情六欲都对身体健康产生影响,心情不好可以令人气血不畅。经前经中,众多气血涌到小腹,堵得厉害,所以小腹坠胀,疼痛,正所谓“不通则痛”。肝经环绕私处,所以肝经引起的痛经会出现肛门疼痛。肝主疏泄,让身体里的气,该升则升该降则降,比如驱使胃气向下运送食物。肝气郁了,胃气不下,反倒上升,所以恶心反胃。气为血之帅,是发号施令,推动血行的,元帅没劲头,士兵自然停滞不前了,所以有瘀血,血块下来后,气血壅滞的情况缓解了一些,疼痛就减轻了一点。

对于女性朋友来说,痛经是十分常见的,但是应该正确对待,并合理的调节才是正确的选择。如果痛经厉害,可加按合谷穴止痛,它是止痛的万能穴,可以止住全身慢性疼痛。然后,再微握双拳,轻敲腰骶30次,可以加快瘀血的排出,活血止痛。

介绍一些对痛经朋友的饮食建议:痛经患者应该多食橙子和桃子,因为橙子可以疏肝解郁。桃子可以活血止痛。另外,用玫瑰花或月季花放少量红糖煲水喝或跟米一块儿煲粥喝,也可以起到明显的止痛作用,让您轻松做女人。

肝舒肾强月经才准

月经没有规律,要么提前,要么推后,经量也是时多时少,平时腰酸腿软,走路没力气,而且来月经前乳房胀痛,心烦,看什么都不顺眼,动不动就发脾气,睡觉也不踏实。这是肝郁肾虚,导致冲任失调。

人体的阳气,好像与天的太阳,天的运行不息,依靠太阳的光明,如果人体的阳气失去应有位置,会使体力衰弱甚至减短其寿命。倘若生活不安定,会使精神浮荡耗散,予外邪以机会。

若久病伤阳,阳虚阴盛,脏腑失于温养,影响血的生化运行,使经行后期(即月经期延后)同时伴有月经量过少,经色淡红,质清稀,无血块,小腹隐痛,舌淡苔白,脉沉迟或细弱,中医称之为“虚寒月经后期”。

若禀赋素弱,或因年少而肾气稚弱,或因多产(人流、屡孕屡堕)、房劳过甚,以至肾气、精血不足,血海不盈,或冲任不因,因而经量过少,或经间期出血。也有因冲任失于充养,无以化为经血及至经闭。还有人因肾气虚则封藏失司,冲任失固,不能制约经血,以至崩漏的。中医分别称这些月经病为:阳虚月经后期症、肾虚月经过少,肝紧虚损之痛经、肾阴虚经间期出血、肝肾不足之闭经和肾虚崩漏。

五行中,肝为肾之子。“儿子”闷闷不乐,肾这个做“母亲”的哪有不挂念照料的,免不了操劳过度,耽误工作。而“经水出诸肾”,肾是月经的总调度员,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结束都是有规矩的。肾不能正常工作了,那月经的周期也就乱了,或提早或推后,时而多时而少。腰为肾之府,。肾虚所以腰疼。肾主骨,肾虚骨头就要发软。至于乳房胀痛,心烦等等都是肝郁的表现。解决方法首先是疏肝之郁,“儿子”病好了,“母亲”就能安心工作了。这时,我们要用的穴位是太冲和期门。

太冲,肝经原穴,脚背大拇趾和第二趾结合的地方向后,在脚背最高点前的凹陷处,有消“气”解郁的作用。太冲穴的主治病症为:肝脏病、牙痛、眼病、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生殖系统疾病。此穴位为人体足厥阴肝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有关此穴的治病疗法有:增强性能力的指压法等内容。

期门,是肝经的募穴,像是肝的幕僚之宾,是替肝出谋划策、排忧解难的,它在乳头正下方,第六肋骨下的缝隙里,跟胸骨最下端相平。

我有个患者朋友知道期门穴的功用后,每天都很虔诚地坚持按,觉得越疼就代表越有效,用的力道很大,结果几天后,穴位上青一块紫一块的。所以大家要注意,这儿肌肉比较薄,按的时候不要太用力。(乳头所在位置是第4、第5肋骨之间,所以往下再跳两肋到第6、第7肋骨间,就是期门穴了)。

剩下的就是把“冲任失调”给调过来,让它变正常。要使用的穴位是关元和三阴交。关元是任脉的穴位,又与足三阴经交会,可以一穴多调。

刺激方法:每天下午3~5点先按两侧太冲3分钟,再按揉两侧期门2分钟,三阴交穴最少2分钟,然后躺平,手指点按关元1分钟,最后把手掌心放在关元穴,注意力集中于此,做20次腹式呼吸,吸气时腹部凸起,吐气时凹陷。月经来前5~7天前做为最佳,一定要坚持下去。同时,在饮食方面,也要戒掉西瓜等生冷的食物。

针对不同症状和症因,对于阳虚类月经不调因重点补肾养肝,或扶阳祛寒或湿肾固冲。如大艾生姜煲鸡蛋,其选料为艾叶、生姜、鸡蛋,其中艾叶味辛温,可温经散寒,生姜辛温也可温经散寒,与鸡蛋合用可温阳祛寒、调经,对虚寒性月经后期有效。还有可补肾养肝、温阳固冲的狗头龙骨霜,适宜于肾阳虚崩漏等。

经期腹泻,脾俞祛虚

有些女性在月经来潮前后或者每次月经期间出现大便泄泻,泻时小腹疼痛,每日次数多少不等,可为溏便,也可为水样便,甚或进食之物完全排出;伴有神疲力乏,脘腹胀满,饮食不香;日行数次,经净泻止,这在临床上称为经行腹泻。也就是西医所说的“经前期综合征”。

对于此病的发病原因,现代医学认为与女性月经期间体内激素比例失调有关。而中医则认为经行泄泻多与身体脾虚肾弱有关。此外,肝郁气滞、心情不畅,或肾虚肾阳不足、温运失常,也有可能导致经期腹泻。脾气虚弱,脾的运化水湿功能失常,所以出现泄泻;肾虚,命门清冷,不能温煦脾阳,也将导致泄泻。长期出现经期拉肚子,会造成女性营养流失,不利于孕育条件的形成,久之容易导致不孕。

中医对此病辩证施治,疗效显著。根据症状,将其分为脾虚和肾虚两类:

(1)脾虚型:表现为行经期或行经之前,大便稀薄,或面目及四肢浮肿,腹部胀满,舌质淡红,舌苔白腻,饮食不思,神疲肢乏,经行量多,经色淡浅,经质稀薄,脉象濡缓。方用参苓白术健脾汤。此方具有健脾益气,化湿调经之功效。

若两胁胀满,兼腹痛即泻的经行腹泻,可采用白芍痛泻散:白术15克,芍药15克,陈皮10克,防风1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