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灵异抓鬼那些事
4874500000431

第431章  游诺丁汉(下)

我不是搞文学的人,真不知道这个拜伦是谁。可我对西方的教堂还是很有好感的。特别是这里的神父,倾听人们的祷告,劝解开导处理迷茫的人,让人从烦恼困苦中解脱,让人得到心灵上的救赎,宽慰。

我认为整个基督教的中,这种祷告模式才是最精华,最可取的部分。华夏的宗教也有自己的优点。但是华夏人比较含蓄,很少这样吐露自己的心声,宗教也不是通过这种方式来为自己拉拢信徒的。

而我喜欢教堂里这种宁静的气氛,来了英国没几天多,遇上了很多事情,我也想找一个地方静静。这个教堂就是我选定的地方,在这里不光是环境幽静,列能得到心灵上,灵魂上的安静,这才是宗教真正的魅力。

除了这个纽斯特德修道院,我还要去看看城市足球场,这里是英格兰足坛老牌劲旅诺丁汉森林队(NottinghamForest)的主场,可以容纳30445名观众,是英国第二十五大足球场。

1978年诺丁汉森林队在这里捧起英格兰甲级联赛冠军(英超联赛前身),并于1979年、1980年两度夺得欧洲冠军杯!是欧洲唯一一支夺得欧冠冠军次数大于本国联赛冠军次数的球队。

我并不是一个球迷,也是从一本叫做《冠军教父》的小说知道诺丁汉森林这只足球队的,也是从小说里知道的这个球场。来这里也单纯是比较好奇想来看看。看一看,这个世界足球最狂热国度的足球到底是什么样子。

这就是今天我的旅行计划。于是我从最远处的侠盗林开始游玩。毕竟现在是21世纪了,在侠盗林里看到的东西,对我并没有什么吸引力。欧洲也是近代才崛起的。大概就是明朝前期才开始的。

再之间的欧洲是愚昧的黑暗的肮脏的,和华夏没有一点可比性都没有。那时候的华夏在欧洲人眼里,是遍地黄金,到处是财富,人们过着富足体面的生活,是真正的人间天堂,是人人向往的地方。

不光是文明,连带技术,医学等所有的一切都胜过欧洲。欧洲中世纪的时候,还要靠放血和祈祷治病的时候,我们的中医已经非常的先进了。到了文艺复兴之后,西方的医学才慢慢的发展起来。

而欧洲16世纪,17世纪的卫生系统更是让人恶心的发指。像直接从楼下往下倒倾倒尿罐,这样的做法持续了好几百年。路上的行人经常会被倒一身。这里除了尿之后,粪便也是常有的,还有女人来月经时的‘内物’。

也有传文说,戴高筒礼帽就是为了防止被尿淋才发明出来的。而欧洲的那个年代的卫生史还不止这些。随处大小便,更是欧洲从国王到平台常干的一件事,那怕奥地利的安妮也就是“太阳王”的母后,她也在宫殿里这样干。

马车夫更被容许在车轮上大小便。坐在马桶上接宾待友也不认为是失礼。那怕到现代早期,那些恶臭满天、污物横流且不断受到病疫侵袭的欧洲城市,某些不讲卫生的做法也为大众所认可。

最让人想不到的是,巴黎这样的大都市也有这种恶臭的历史。当时人们处理粪便的方法是把它倒入河中,当河流容不下这么多粪便的时候,会被人们用车推到城外,随意堆积。

随着巴黎的繁荣昌盛,其粪堆也日渐庞大。最后人们出于安全的考虑而不得不将围墙筑高,以防敌军可能从粪堆顶部攻击巴黎。

16世纪和17世纪的文学作品中之所以总是不厌其烦地提到粪便问题,正是以揶揄的方式说明当时的朝臣连个方便的地方都没有的尴尬局面。既然如此,于是大家便在壁炉、门后、墙上和阳台上随地大小便。

王宫中甬道的每块石头上、宏伟的迎宾台阶上到处是大小便。1578年,亨利三世实在受不了,便下令起床之前把宫殿刷洗干净。

1606年,亨利四世在圣日耳曼离宫居住时曾下令禁止一切不文明的行为,但就在颁布禁令的当天,小****就因为冲着自己房间的墙壁撒尿被抓了个正着。

同时欧洲人吃饭用刀叉的规矩也是从18世纪中后期才开始的。在13世纪以前,欧洲人在吃东西时还都全用手指头。

在使用手指头进食时,还有一定的规矩:罗马人以用手指头的多寡来区分身份,平民是五指齐下,有教养的贵族只用三个手指,无名指和小指是不能沾到食物的。这一进餐规则一直延续到16世纪,仍为欧洲人所奉行。

而我们华夏则不然,据史书和医学典籍以及出土的文物表明,华夏自商朝开始,人们就已经知道注重个人卫生巾了,像盟洗漱口,沐浴洁身,换洗衣服,饮食卫生,勿随地吐痰等,都有明确的记载,以及这些行为的益害之处。

话说到这里,还有欧洲的福利体系这个不能不说。现在都知道欧洲的福利体系好。每天不用干活,光在家里领救济就能过的很好。可欧洲最早的福利体系是1883年,德国俾斯麦政府颁布《疾病保险法》开始的。

在这之后欧洲才建立起了社会福利体系,提出社会应保障人人享有免于贫困、疾病、愚昧、污染和失业的自由权利,也开始的国家开设孤儿院,开设公立养老院这些社会福利。

而华夏公元521年,中国有了历史上第一家由政府开办的“养老院”——南朝的梁武帝命令设立“孤独院”,专门收养老人和孤儿。从此,中国的养老院开始制度化。

到了唐代,国家强盛,养老院更为普遍,当时称为“悲田院”。但名副其实的养老院是北宋时期的“居养院”,只收养贫困老人宋徽宗时期,老人的年龄标准是50岁,使养老人群的范围得到了极大的扩展,称为历史上老人的黄金时期。

同时,宋代的官员也特别热衷于慈善事业,譬如大文豪苏轼,任职于杭州的时候,就在城内设立养老院,并委任德高望重的僧人为院长,救济贫困老者。

南宋初年,中国出现专门为包括老人在内的各种贫民设立的福利医疗机构,叫做“惠民和剂局”,全部由各地方财政埋单。

明代初期,朱元璋下令全国各地建立“养济院”和“惠民药局”。“养济院”是一个融收容和养老为一体的机构,与南北朝时期的“独孤院”类似。

到了明朝嘉靖年间,京城除了加大养济院的数量与规模,还定期轮派官员进行督查,看贫者和老者有午饭吃,有无制度上的弊端。嘉靖十一年,在北京地区,仅政府免费提供给老无所养等各类穷人的衣服,就花费275两银子。

清代延续明代制度,继续开办“养济院”和“施棺局”。即便到了清末国家较为衰弱之际,对养老的支出也毫不吝啬。如光绪年间的某一年,仅广东一省的养济院,就花费白银近1.7万两。

这一对比就发现了,华夏不论从文明还是其他地方都领先于欧洲。却在欧洲工作革命之后,被欧洲反超。

最后使得华夏经历了最屈辱的100多年。让我华夏同胞被奴役屠戮。这样的屈辱我们永远都不要忘记,也不会忘记。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也变得多愁善感了。简单的一个侠盗林让想到了这么多,可能是经历的多了,思考的问题多了,这应该才是真正对生活及人生的领悟。

出了侠盗林,来到了纽斯特德修道院,这里宁静优美的环境,长时间经过宗教及文学大家的熏陶,让我的心在这里彻底宁静下来。在侠盗林里沸腾不已的热血已经平静了下来。

现在的我,安静的体会着,享受着这里的一切,风,水,树木,大自然的气息,所有的一切。没有了烦恼,没有了愤怒,没有了一切的不开心。当我再次睁开眼睛的时候,我发现自己的法力居然有了不小的增长,更是精纯了不少。

当我再次仔细打量这里的时候,却发现这里和刚才不一样了。刚才那种宁静自然消失不见了,这里多了一份喧嚣,一份庸俗。再也没有那种清新脱俗的意境,已经完全变成了和外界一样的地方。

原来我的法力增长及变精纯,是吸收了无数的精神力。这些精神力是无数的基地徒在这里祈祷,诵念圣经很留。更是许多文豪他们的意志,信念凝结而成的精神力。

真没想到,来旅个游还能有这样的机缘。光凭这一点,这次旅游我就没有白来。

想到这,我心里反而还有一些小小的期待,在欧洲这样的地方应该有不少。如果都像纽斯特德修道院,那我这一趟欧洲之旅下来,能变得有多强,我自己都不敢想。

想到这,我也暗暗感叹!华夏这么璀璨的文明,一次次在战争中被毁灭,无数知识,文化都在战争中消失。

才会有清末的百年之辱。八国联军进京。毁了无数同胞堆积起来的园明园。让大量国宝遗失在国外,被列强放在自己家的博物馆里,炫耀着他们的强盗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