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探究式科普丛书-飞落的银河:瀑布
48670000000007

第7章 疑是银河——瀑布览胜篇(6)

图盖拉瀑布为非洲落差最大的瀑布,位于非洲南部,南非纳塔尔省图盖拉河处。这个瀑布气势雄伟,景色壮观,由5级瀑布组成,是自图盖拉河上游河段穿过德拉肯斯堡山脉后突然跌落直下形成的。

实际上,图盖拉瀑布是一个瀑布群,落差为944米,仅次于安赫尔瀑布,在世界上排名第二,其中最大一级的落差为411米。在其周围还有野生动物保护区和皇家纳塔尔国家公园,这些景点可供游人观赏。

10.大洋孤瀑——阿卡卡瀑布

阿卡卡瀑布位于美国夏威夷州夏威夷岛的东北部距离海岸6500米的峡谷中,是州立阿卡卡瀑布公园的主要景观。这个瀑布穿过热带密林顺流而下,流入科莱科莱河潭,落差有128米。

11.自然馈赠——凯厄图尔瀑布

凯厄图尔瀑布位于圭亚那中部埃塞奎博河支流波塔罗河处。波塔罗河一路奔涌,在帕卡赖马高原处突然下跌,途经226米,再下蚀26米直达底部的大岩石,瀑布极为高大,其中最宽处达106米,景色极为壮观。1930年,凯厄图尔瀑布被辟为凯厄图尔国家公园,成为圭亚那的主要游览中心。通常情况下,从乔治城乘包机就可直接到达。1870年,该瀑布被英国地质学家布朗首先发现。

由于圭亚那大江大河蕴藏着丰富的水资源,因此就形成了许多大小不一的瀑布。人们如果从地图上看就会发现,大而有名的瀑布就多达20处,例如奥林杜伊克瀑布、马歇尔瀑布等,而最大的就是凯厄图尔瀑布。

据说,凯厄是古时候一个叫做巴塔穆那部落首领的名字。后来,由于爱好和平的巴塔穆那部落同入侵的强悍的加勒比人发生了一场战争。为了使他的部落免受战争之苦,凯厄作出决定:以个人的牺牲来换取和平。为此,他乘坐了一艘独木船随瀑布漂流而下。其中的图尔意思就是瀑布,当地人民为了纪念他,把这一大瀑布命名为凯厄图尔。

凯厄图尔瀑布单瀑宽度为全球第一,高度达220米,与着名的尼亚加拉瀑布相比,几乎是它高度的5倍。人们从远处望去,但见水流在下泻途中与另一片岩石撞击,随后又继续向下跌落,最后形成了一条湍急的河流。这股巨流一年到头不停地咆哮轰鸣,十分壮观。

在水量较多的季节,气势更为惊天动地。瀑水溅起的水花如云雾一般在山谷中到处飘散,远处的山、近处的树,如梦如幻,如假似真,使得瀑布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如果在飞机上临窗观赏,则又是一番不同的景象。在山峦群峰间万丛绿色中,悬挂着一匹无比巨大的微带黄色的素绸,这素绸如在随风舞动,水珠四溅,在阳光的反射作用下,天空中出现了一道五色彩虹,仿佛一座彩桥悬挂在瀑布的上空,景色格外绚丽多姿。

为此,人们常常会为大自然的无比威力和自然馈赠所惊叹。

第三节王者风范——世界三大瀑布

1.雷神之水——尼亚加拉瀑布

尼亚加拉瀑布位于加拿大安大略省和美国纽约州的交界处,是北美东北部尼亚加拉河上的大瀑布,同时也是美洲大陆上名气最大的景致之一。数十年来,拥有美丽而独特景观的尼亚加拉瀑布吸引着大批的游人来此观光、旅游或度假。在这里,游人不仅能够一边观看美景,一边享受生活,还能做一些“危险”的行动,例如走钢索横越瀑布或者坐木桶漂流瀑布。

不仅如此,尼亚加拉瀑布被称为世界七大奇景之一,与南美洲的伊瓜苏瀑布及非洲的维多利亚瀑布同被称为世界三大瀑布。它以宏伟的气势、丰沛浩瀚的水雾,引起所有游人发自内心的震撼。尼亚加拉河起源于伊利湖,连续不断的水流奔涌到这里,一下子垂直跌落51米,澎湃的水流以银河倾倒的气势跌落而下,场面十分雄伟壮阔。瀑布发出的巨大声音在数里之外仍可以听到,可见尼亚加拉瀑布的气势相当的壮观。

瀑布被高特岛划分为两大部分:霍斯舒瀑布和美利坚瀑布。前者较大,靠近左岸(加拿大),高56米,曲折的脊线长约670米。而后者紧邻右岸,高为58米,宽为320米。

尼亚加拉峡谷位于美利坚瀑布的下游,它的形成及瀑布规模的维持都与瀑布所处地区的地质条件有极大的关系。从志留纪(4.38亿~4.08亿年前)开始,尼亚加拉峡谷的岩层差不多都是平的,仅向南每千米下降大约4米。岩石上层是较为坚硬的白云石,而下一层则是页岩。由于水可以产生静水压力,继而渗入因冰蚀作用和地壳隆起而形成的岩缝之中,上层来水越多,流水对白云石块的侵蚀作用也就越大,于是就出现了倾颓的现象。在流水的持续作用下,瀑布也就随之向上游移动。

瀑布水是清澈的,同时水质又很优良,这又为瀑布增添了几分秀色。安大略省和纽约州共同认识到这一自然奇景的重要性,所以保留和获得了与瀑布为邻地区的土地所有权,并把这些土地开辟为地质公园。

近年来,由于发电站把瀑布上游大量的水引走了,因此瀑流的侵蚀速度也相对较慢。由于其上游控制工程设计得巧妙,也就维持了美、加两边瀑布流量的平衡,瀑布的水帘也没有受到多大的影响。

同时,瀑布上游一大部分水流还可供下游各发电厂使用。然而为了避免发生大的岩石坍塌事件,1969年河水曾被引离美利坚瀑布,人们对基岩做了加固工作,并实施了一项广泛的钻孔和采样计划。

1969年11月,河水被再次引回美利坚瀑布。为此,有关方面还对前来参观的公众采取了安全防范措施。

身处加拿大的维多利亚女王公园、美利坚瀑布边上的展望点及展望点之下300米的地方,横跨峡谷的虹桥上,游客不仅可以一览引人入胜的壮景,而且还可经人行陆桥从美国一侧通向高特岛,然后乘坐电梯来到瀑布底部,参观水帘后方神秘的风穴。1842~1905年期间,占河水流量90%左右的霍斯舒瀑布平均每年向上游移动大约1.7米。此后由于实施大量的控制工程和引水工程,侵蚀也日渐减小了。

2.悲壮之美——维多利亚瀑布

维多利亚瀑布位于非洲赞比西河中游,位于赞比亚与津巴布韦交界处。瀑布宽1676余千米,最高处有108千米,是世界着名瀑布奇观之一。其宽度和高度与尼亚加拉瀑布比起来,要大一倍。年均流量大约为935立方米/秒。

广阔的赞比西河在流抵瀑布之前,缓慢地在宽浅的玄武岩河床上流动,然后突然从约为50米的陡崖上跌落到深不可测的峡谷中。

主瀑布被河间岩岛划分为数股,溅起浪花高达300米,即使身处六七十千米之外仍可见到。每当夜晚月光升起的时候,瀑布溅起的水雾里便会出现一种光彩夺目的月虹,从而呈现出十分浪漫的景色。瀑布引发的巨大声响如雷鸣一般,因此被当地卡洛洛——洛齐族居民称为“莫西奥图尼亚”,就是霹雳之雾的意思。据考证,早在公元90年,就有极少数农业人口已在赞比西河两岸居住。其中大多数本地居民居住在与瀑布半径相距128千米的地方,主要以渔猎为生。

到现在,当地部族已发展有东加人、洛齐人、莱雅人、托卡人和苏比亚人。此外,东加人年年都在瀑布旁举行雨祭,以黑公牛作为祭品,扔入峡底以祭祀河神。

1905年,人们在此瀑布周围的峡谷上建成了200米跨度的拱形铁路公路两用桥。另外,还在赞比亚一侧建有两座水电站,发电量很大。在利文斯顿狩猎公园附近地区则有维多利亚瀑布国家公园,瀑布地区因此成为非洲着名的旅游胜地。

游客如果顺着水流的方向前数百米,就会看到一座横跨大河两岸的铁桥,这座宽有150米的桥就是所说的维多利亚大瀑布桥,据说它还有一段不寻常的历史,当年利文斯顿的大“发现”,不仅打破了当地居民平静的生活,而且引来了殖民者的入侵。

英国人于1890年占领了大瀑布南面的津巴布韦,过了四五年,又统治了大瀑布北岸的赞比亚。不久,殖民者发现了这块宝地,随后便带兵占领了这里,当地居民的平静生活被打破了,侵略者的意图暴露无遗。1903~1905年,殖民者便修筑了这座公路铁路桥,打通赞比西河在此形成的天堑,期望着能更有利于实现从英属开罗到开普敦的殖民统治。

这座桥在建成六七十年以后,在大瀑布南北两岸却发生了很大的变迁:魔鬼瀑布将殖民者强加在非洲人民头上的厄运冲走了,而马蹄瀑布却重振了非洲人民的士气,主瀑布发出的怒吼之声击碎了殖民主义统治的美梦。不仅如此,大瀑布两岸的人民还相继取得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于是,大瀑布被赋予了一种悲壮美,这种美能够给人以很大的震撼。

实际上,大瀑布的瀑流所奔涌的峡谷是全球非常少见的天堑。

这里有曲折的高山峡谷,有如剑般的巨岩,巨瀑奔涌,水流腾跃,景色格外迷人。在其南壁东侧是大瀑布倾注的第一道峡谷,有一条峡谷南北走向,南壁因此被分割为东西两大段,峡谷宽只有60余米,整个赞比西河的巨流就从这个峡谷中翻腾呼啸狂奔而出。

1855年11月,苏格兰传教士和探险家戴维·利文斯顿来到此瀑布,他是第一个发现维多利亚瀑布的白人。维多利亚瀑布奔入玄武岩峡谷,瀑流与巨岩相互撞击产生了水雾,水雾形成的彩虹远在20千米之外就可以看到。

大瀑布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据说在瀑布的深潭下面,天天有一群如花似玉的美丽姑娘,昼夜不分地敲着非洲的金鼓,而金鼓发出的声音也就成了瀑布巨大的轰鸣声;姑娘们的衣着也极为光鲜亮丽,由于受到瀑布的反射,再加上阳光的照射,变成了天上美丽的七色彩虹。姑娘们非常喜欢跳舞,因此溅起数以万计的水花也就成了漫天的云雾,从而也就有了美妙绝伦的景色。

另外,此瀑布也被称为“魔鬼池”,这是由于它位于高110米的维多利亚瀑布顶部。当地人也称维多利亚瀑布为“莫西奥图尼亚”,意为“轰轰隆隆作响的烟雾”。瀑布的水来自赞比西河,在水量丰富的时候,每秒流过的水量高达7500立方米,汹涌的河水冲向悬崖,形成了水花四溅的维多利亚瀑布,即使远在40米之外,也清晰可见如云般的水雾。

实际上,“魔鬼池”是一个天然岩石水池,并非是人工建成的。

据说,在瀑布附近的常住的科鲁鲁人从来不敢轻易向它走近。与它为邻的东加族更将其视为神物,把彩虹视作神的化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