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探究式科普丛书-飞落的银河:瀑布
48670000000001

第1章 飞流直下——瀑布基础知识篇

第一节追本溯源——瀑布是怎样形成的

1.什么是瀑布

瀑布(Waterfall),是指河流或溪水经过河床纵断面悬着的陡坡或悬崖处时,成垂直或近乎垂直地倾泻而下的水流。瀑布,有时被称为河落,有时也被称为大瀑布,当超过很大的水量时,后者尤为常见。比较低、陡峭度较小的瀑布则称为小瀑布,这一名称常用来指沿河一系列小的跌落。

2.瀑布的形成

在地质学上,是由断层或凹陷等地质构造运动和火山喷发等地表变化造成河流的突然中断,另外流水对岩石的侵蚀和溶蚀也可以造成很大的地势差,从而形成瀑布。

有的河段坡度更平缓,然而在河流坡降局部增加处相应出现湍流和河水,这些河段称急流。

瀑布表示河水流动中的主要阻断。

通常情况下,河流总是通过侵蚀和淤积过程来平整流动途中出现的障碍物。一段时间过后,河流长长的纵断面(也称之为坡度曲线)就会形成一条平滑的弧线,其特点为:河源处最陡,河口处较和缓。

这条弧线被瀑布中断了,因此它们的存在就是为了证明侵蚀过程中的进展。

瀑布在地质学上被称为跌水,表现为河水流经断层、凹陷等地域时垂直地跌落。在河流的时段内,瀑布只是暂时性的,终有一天会消失。侵蚀作用的强度取决于特定瀑布的高度、流量以及有关岩石的类型与构造,或是其他一些因素。在一定的情况下,瀑布的位置会因悬崖或陡坎被水流冲刷而向上游方向逐渐消退;而在其他情况下,这种侵蚀作用又倾向于向下深切,并斜切包括瀑布在内的整个河段。时间久了,这些因素的其中一个或两个都会起作用,河流的趋势是消灭任何可能形成的瀑布。

在河流的作用下,必然会形成一个相对平滑、凹面向上的纵剖面。

以至于当这些河流侵蚀工具的碎石不存在的时候,可用于瀑布基底侵蚀的能量也是很大的。跌水潭存在于跌水的下方,是在河槽中掘蚀出的盆地。它与瀑布的大小相关,也与流量和高度相关,这是其特征之一。在特定的情况下,跌水潭的深度与造成瀑布的陡崖高度极为相似。跌水潭必然会造成陡崖坡面的坍塌和瀑布后退的现象。

造成跌水的悬崖在水流的强大的冲击力下不断地坍塌,使得瀑布向上游方向后退并降低高度,因此瀑布终有一天会消失。

对于瀑布的成因,大多数人认为一条河流翻过一个悬崖峭壁,就形成了瀑布。事实上瀑布的形成有三种方式:

第一种就像尼亚加拉瀑布,它的形成是由于尼亚加拉河水翻过白云石的岩壁,直落入下面的一个大水池里,翻滚飞流的水流长时间地侵蚀页岩,淘空了白云岩的岩洞,一块块的白云岩崩落而下,使得悬崖变得更加陡峭。

瀑布形成的第二种方式:在古代有一大块被熔化的岩石从下面挤上来。时间久了,岩石也就慢慢地变硬了,随后在河道中就形成了一堵墙。我国的黄石瀑布(即庐山瀑布)就是这种方式形成的典型瀑布。

第三种方式是由于古代的冰川切入山谷之中,使得两侧形成悬崖峭壁,也就因此形成了瀑布。

另外,地球表面的运动使得高原的高度增加,河流就位于其边缘地带,这就是高原瀑布的形成原因。

不过,形成瀑布必须有以下几个条件。其中最为常见的原因是岩石类型的差异。当河流跨越许多岩石边界的时候,如果从坚硬的岩石河床流向比较柔软的岩石河床,相对而言较软的岩石河床的侵蚀会更快一些,并且在这两种类型岩石相接处的坡度会更加陡峭。

当河流改变方向并露出不同的岩石河床间的相接处时,就会出现这种情况。尼亚加拉瀑布就是这种情况下形成的,它是美国与加拿大之间的一部分疆界,在其河床上有一块斑驳的白云石顶板岩石,压在一连串较软的页岩和沙岩之上。

瀑布形成的第二个条件是,在河床上有许多条状的坚硬岩石。

以尼罗河最为典型,在那里形成了许多大瀑布,由于尼罗河水已经对河床进行了充分的侵蚀,致使坚硬的结晶质基底岩露了出来。

在数量众多的瀑布之中,只有很少一部分是由岩层的特性造成的,最为常见的是由陆地的结构和形状造成的。例如,隆起的高地玄武岩能够形成坚硬的台地,河水就有可能在它的边缘产生瀑布,北爱尔兰的玄武岩就是这样的情况。用一个规模更大的瀑布来看,非洲南半部的岩石外表结构是一块高度很大的高地,周围是陡坡。

在这样的情况下,该地区大部分主要的河流都出现了瀑布和急流。刚果河上的李文斯敦瀑布和橘河上的奥赫拉比斯瀑布就是这样形成的。通常情况下,随着山区地形坡度越来越大,瀑布的数量也随之增多。

然而,河水侵蚀和地质特征并不是形成瀑布的单一因素。沿着断层进行的构造运动会将坚硬和软性岩石聚集在一起,共同形成瀑布。河床海平面的急剧下降会加强下蚀作用,并使河床上的裂点向上游方向后撤(坡度的急剧变化标志着河床基准水面的变化)。依据海平面、河水流动和地质特征(以及其他因素),河落或急流极有可能在河床上出现裂点的地方得到进一步发展。冰川作用现已形成很多瀑布,由于冰蚀作用,那里的河谷深度在不断增加,而支流河谷被留在较陡的河谷两侧较高处。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有一座由冰川作用形成的约塞米蒂瀑布,从高为436米的一个悬谷跌落下来。

从河流的时间角度来看,瀑布只是一种短暂的现象,终有一天会消失。其侵蚀速度是由已知瀑布的落差、水量、岩石的种类、结构以及其他一些因素决定的。在某些情况下,由于悬崖或陡坡的溯源侵蚀而使瀑布向上游退缩;然而有时侵蚀也会产生下切作用而将瀑布所在的整个河段夷为平地。

瀑布的形成即使没有作为河流侵蚀工具的碎石出现,其基部也能够获得极大的侵蚀能量。这是因为对于一些水量和落差大的瀑布来说,其特征之一就是由瀑布跌落底部淘蚀成的深潭。有时此潭的深度与产生瀑布峭壁的高度所差无几。深潭最终造成峭壁表面坍塌和瀑布的后退。在一些地方,瀑布的后退也是一个明显的特点。

3.瀑布群的形成

瀑布群如此让人为之惊叹,那么它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呢?

瀑布群的成因,尤以大峡谷河床瀑布群的形成为典型,是在内外应力共同的作用下导致地形差异,由此表现出来的河流水作用的一种阶段性河床地貌。其形成原因应该是综合性的、复杂的。

当然在分析其形成原因时,会有主要原因与次要原因之分,也可以说成是在一些特定的条件下受到共同的作用,在某一时间段上的一种必然表现。

大峡谷河床瀑布群,就是在短距离、高坡降、大水量的情况下,由于流水水动力作用选择一定的地质构造部位能量释放的一种必然表现形式,同时也是河流发育溯源侵蚀在现阶段时间内、在特定的地形部位表现出的一种必然结果。

然而,每一个瀑布群的形成原因是有差异的,需要对其进行具体分析。以藏布巴东瀑布群为例:

其一,在短距离内河道作S形或直角形的急拐弯转折,较大的主体瀑布和相对集中的瀑布群最容易出现在河床S形拐弯的弯部和直角转折的弯部这种地形突然转折变化、应力相对集中作用的部位。

例如,落差最大的藏布巴东Ⅰ号、Ⅱ号瀑布就出现在河床S形拐弯部位。

其二,短距离内峡谷基岩河床深槽形态发生束放变化的转折部位,容易出现较大瀑布。例如,绒扎瀑布就是从相对较宽的河床到突然收窄的河床跌落下去进入更深更窄的基岩河槽。在此需要注意的是,在任何一个巨大瀑布下面一定有深潭,而且必然会改变河床谷地的形态和水流作用的性质,这种差异是相辅相成的,也可以说是瀑布地形形成过程的一部分。例如,藏布巴东瀑布跌落下去就形成一个很大很大的三角状瀑槽,瀑水在其中急速回旋翻滚,形成一个三角形池,并呈现牛奶状乳白色的水流,然后再跌落下去。

其三,从藏布巴东Ⅱ号瀑布出现部位的卫星影像图进行分析,这里的变质岩接近东西走向,两岸形状是连续的,瀑布的出现主要是由于河床的急拐弯和束放导致营力相对集中作用所出现的差异。据张文敬教授介绍,瀑布的出现与其坐落在横向岩层中石英岩脉这样坚硬岩性地层的出现有很大关系。

其四,藏布巴东Ⅱ号瀑布,也就是大峡谷中最大的瀑布(高35米)以下一系列小规模的瀑布和跌水的出现,与河床有许多大块崩塌堆积的堵塞有关系。在整个大峡谷中,一些河床小瀑布与跌水险滩,很多都与强大的支沟泥石流堆积于干流主河床上,只有一小部分改变了河床坡降造成的差异,这也是有关系的。

其五,大拐弯峡谷构造的复杂之处在于弧弯在不同板块之间,这里出现的是花岗岩的构造糜棱岩带,通过裂变径迹的测年显示,这里自15万年来上升量已经达到每年30毫米,对于地球上的上升地区来说,这里是最为强烈地区之一。在这里地幔物质上涌是“高温、低密、低磁、负重力、多地震、强构造运动”的地球“热点”地区。

总而言之,这里地壳(物质)的变形是非常剧烈的(在大峡谷瀑布群所在变形地体上留有许多构造变形的证据)。在大峡谷核心无人地带就有因变形(无论快速或缓慢的)产生大规模山体的滑塌移动入峡谷中,堵塞和改变了河床地形,这与瀑布群出现有很大的关系。

由此看来,大峡谷河床瀑布群形成的首要条件是在内外营力作用的综合基础上,对于其他的瀑布来说,只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在这样世界最大的峡谷中这样巨大的水力作用和强烈构造运动作用地区,瀑布的变化性也就决定了大峡谷瀑布必然具有年轻性、群体性和复杂性的特点。

第二节物以类聚——瀑布的分类

1.瀑布的种类

瀑布按照不同的外观和划分标准,可以分为多种类型:(1)如按瀑布水流的高宽比例来划分,一般分为垂帘型瀑布和细长型瀑布两种类型;(2)如按瀑布岩壁的倾斜角度来划分,通常可分为悬空型瀑布、垂直型瀑布以及倾斜型瀑布三种类型;(3)如按瀑布有无跌进水潭来划分,一般可分为有瀑潭型瀑布和无瀑潭型瀑布两种类型;(4)如按瀑布的水流与地层倾斜方向来划分,一般可分为逆斜型瀑布、水平型瀑布、顺斜型瀑布以及无理型瀑布四种;(5)如按瀑布所在地形来划分,通常可分为名山瀑布、岩溶瀑布、火山瀑布及高原瀑布四种类型。

2.我国瀑布的分布

在我国有许多瀑布,主要分布在由山岳、高原、盆地构成的海拔1000~3000米的第二级阶梯地区,以及东部的丘陵山地地区。

我国最大的瀑布——黄果树瀑布,落差达66米,宽30~40米,洪水期流量可达2000立方米/秒,是岩溶瀑布的代表。黄河壶口瀑布,高34米,瀑前河槽深30多米,是断裂差异侵蚀型瀑布的代表。长白山天池瀑布和镜泊湖吊水楼瀑布则是熔岩瀑布的代表。我国落差最大的瀑布为河南省修武县北部的云台山瀑布,总落差为32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