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中国新股民新基民必读全书(基金篇)
48649200000028

第28章 因人而异:不同类型的人如何选择投资基金(4)

对于300万元养老资金,还是应该以稳健投资为主。但在商海经营多年的李先生知道,银行的存款利率并不是资本市场的实际利率,由于我国实行利率管制,真实市场利率往往比银行利率高,李先生希望自己的资金能够得到真实市场利率的无风险收益。目前只有债券基金能够保证这点,这主要是因为债券基金能够进入李先生这类普通投资者难以进入的机构间债券市场,所以收益往往更高。于是,李先生将这笔资金投资在国债和债券基金,以获得稳定的市场利率收益。

对于为孩子准备的创业基金500万元,李先生打算做适当的投资。终究将资金给子女也是为了投资,既然如此,就可以在子女立业之前的一段时间内进行低风险投资,既保证了收益,也提高了资金利用效果:由于股票基金常有风险,所以李先生并不打算直接投资此类基金,但李先生清楚通过申购新发行的股票,往往可以取得无风险套利,而如果由李先生自己操作新股的申购,真正能够购得的新股资产的比例并不高。而通过基金进行新股的申购,往往成功几率更大一些。最终李先生选择了一些专门以申购新股为目的的基金——此类基金在绝大多数时间内购买并持有债券,而在适当的时机专门投资新股,以获得无风险套利的机会,收益更是安全稳定,而且由于此基金不像保本基金那样有保本周期,所以随时可以赎回,流动性强,适合于李先生的孩子创业时使用。

五、退休老人如何买基金

对于50岁以上的“准退休族”和“退休族”而言,其投资的最重要参照因素就是安全。他们手里的资金是未来的养老钱,他们缺少像二三十岁的年轻人能够从头再来的机会和时间,如果因为投资失败而受到损失,将影响到退休后的生活。所以,退休老人投资基金应该“稳”字当头。

牛大爷今年65岁了,很多事情都让他放心不下。首先就是儿子、儿媳全部下岗,孙子的学业也急需用钱。自己的退休金是家庭收入的全部来源,目前老人每年的退休金合计约为1.8万元,还有8万元现金。所以,牛大爷总想搞点投资,为儿孙多积累些资产。

看到有些邻居投资基金获得50%以上的收益,牛大爷就开始心里痒痒,盘算着如果一只基金能够获得50%以上的收益,那么自己一年就可以挣4万元,这样用不了几年自己就能积累几十万元,这笔资金不仅够自己养老所用,而且可以充当孙子的生活费。于是,牛大爷就开始向邻居打听要买什么样的基金才能够每年都获得50%以上的收益。

但邻居一听说牛大爷要买每年收益50%以上的基金,就连连摇头“天下可没有那样的基金”。邻居告诉牛大爷,基金投资的收益是不确定的,以股票型基金为例,有些年份收益可能很高,如50%,而有些年份可能很低,如5%,甚至会由于市场的变化而出现负收益,以牛大爷这种情况,手中资产存量不多,没有现金流量只能将就过活,子女又没有工作,如果投资股票型基金,一旦出现负收益,全家上下的生活就没有安全保障了。所以,建议牛大爷还是投资风险小、安全性高的基金产。

一般而言,如果所投资金主要是用于将来养老,那么投资就不应该承担太大的风险。另一方面,投资者不得不考虑因为物价上涨而造成的购买力下降的风险。因此,退休老人所要考虑的主要投资目标,就是如何在保证资金安全的情况下,战胜物价涨幅,并取得一定的增值收益。牛大爷在无安全设定的条件下,追求基金的高收益,其结果是收益相对很难保证,本金的安全也受到威胁。

从资金安全性的角度出发,比较适合退休老人的基金是债券类基金。这些基金投资的主要是国债、企业债等有固定收益的证券,本金的安全比较有保证。但债券基金无法保证您能战胜物价涨幅。而且,当物价上涨较快时,短期内您的本金也可能有账面的损失、而战胜物价涨幅的最好工具是股票基金,但股票基金的投资风险,也是显而易见的。如果投资者还有十几、二十年的时间才退休,可以有较长的投资周期,能够承受一些短期的价格波动,投资股票基金应该也是能够接受的,但像牛大爷这种情况,如果选择股票基金,则风险就有些大了。

那么,牛大爷究竟该买哪种基金呢?我们认为这还要根据市场其他因素决定一般而言,在物价上涨的开始阶段,物价上涨的开始阶段,物价从不增长、负增长开始加速增长。这时候,利率水平由于还习惯于原有的低通胀情况,往往比较低,甚至要低于物价涨幅,此时应该投比较多的资金到股票基金中去,收益较大而风险较低。在这种时候,投资于债券就无法实现保值目标了。而到下一个阶段,物价涨幅越来越高的时候,利率水平也会相应提高。这时候,牛大爷可以再将更多的资金转入债券基金,享受较高的利率优惠,合理降低风险。

当然,像牛大爷这样的投资者也可以直接购买配置型基金。配置型基金的基金经理会根据市场的变化情况不断调整资产组合,这样牛大爷就不必时刻关注基金走势了,但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很难实现年收益率50%以上。既然梦想难以成真,牛大爷还应该着重保证本金的稳定。

市场决定投资基金的选择

一、加息之后的投资方法

2006年以来,人民银行两次提高利率,二次调高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这一强烈的货币政策调控举措可谓古今中外前所未有。但是,它对证券市场的影响却微乎其微,这令很多投资者大跌眼镜,而小刘就是这个“跌眼镜”军团中的一员。小刘是个“铁杆”基民,把自己所有的积蓄都放到了基金里面,一年以来收益70%以上。当看到新闻中人民银行提高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利率的消息之后,对经济问题非常敏感的小刘就立刻意识到证券市场应该会有一定的调整,于是他立刻将自己购买的所有基金都赎回,将资金放在银行中做活期存款,准备在基金净值下跌之后重新买入基金份额,赚取价差回报。但令小刘失望的是,自己关注的基金不仅没有净值下跌,反而继续升值,一个月内涨幅达5%。国际经济学专业出身的小刘不禁疑惑,难道是自己学的投资理论错了吗?几经思索,小刘决定去向专业人士请教一下。

专家提示小刘,首先,紧缩的货币政策对不同类别的基金影响是不同的,一般对股票型基金和债券型基金的负面影响较为明显,而对货币市场基金的影响较为有限。像小刘那样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把所有基金都赎回,并放在银行活期存款里,是非常不可取的。

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股票型基金在短期内受利率和准备金率的影响不会很大,这是由于理论中假设投资者可以在不同的市场中随意调配资金,而由于法律的限制、我国证券市场中来自银行体系的资金并不多。基金中基本上没有来自于银行贷款的资金,因此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在资金面上对基金的冲击并不大,而且,由于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较快、股改的效果又比较明显,所以短期内股票,市场并不会遭到太大的冲击,股票型基金也就没有净值大幅下跌的可能。

但从长期来看,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将提高金融机构的存款比例,降低货币流动性,收缩社会投资规模。而投资规模的降低往往会影响上市公司的业绩。我国上市公司主要的超额收益来源就在于低劳动力成本和低资本收益,所以,如果连续提高银行贷款利率,必然加大企业经营成本。总体上会减少企业盈利,降低股票的投资价位。从长期来看,投资者在选择股票型基金时要特别注意基金的选股能力,只有善于发掘业绩优良个股的基金才值得投资。

而债券型基金的遭遇与股票型基金大相径庭。我国债券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就是商业银行,为了应对存款准备金的调整,部分资金相对紧张的商业银行必然会大幅抛售债券,从而对债券市场构成较大的影响。债券的主要风险之一就是利率风险,债券价格与利率有一反向关系:当利率增加时,债券价格下跌,当利率下降进,债券价格上升。而且长期债券价格比短期债券价格对利率更敏感。也就是说,利率的变化,引起长期债券价格的变动幅度更大,更为重要的是利率风险与债券的利率有一反向关系,高息票的债券价格与低息票的债券价格相比对利率的变化敏感性较低。也就是说,利率上升之后,债券价格就下跌,长期债券的价格下跌幅度更大,所以,短期内债市可能会面临较大的冲击,特别是长期债券因为利率敏感性更强,成为投资者主要需要回避的基金品种。小刘可以主要赎回此类基金产品而转向其他类型的基金。小刘将所有资产均转移到活期存款的做法是错误的。即使需要回避风险也不必选用收益率很低的活期存款,而可以选用货币市场基金做流动性管理工具。货币市场基金是在紧缩的货币政策中少数因祸得福的基金产品。提高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利率都直接刺激了货币市场收益率的上升,而由于目前货币市场基金主要投资于央票等货币工具,很少投资一些短期债券,所以受到的冲击较小。因此,小刘可以将赎回的债券基金适当的投资到货币市场基金中去。

对于小刘这样的投资者,在提高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利率后不必立即进行投资调整,而应该分清各类基金所受影响的大小,挑选合适的货币基金回避风险。

二、强势之下的投资方法

2006年的中国A股市场可谓鲜花怒放,到下半年上涨行情演绎得愈加狂热,股市的上涨直接促使基金回报率高得令投资人大吃一惊。很多股票基金的年化收益率超过60%,甚至有的基金半年的收益率就接近100%。对于许多不了解基金、从未投资过基金或者股票型基金的人来说,面对如此可观地回报或道听途说,难免心动。而对于那些在过去几年熊市中伤透了心而黯然离场的投资人,心中想必更加忐忑甚至有些沮丧,于是就出现了千军万马买基金的壮观场面,基金的发行速度也是连破纪录。但在发行热潮之后,很多认购基金的投资者却发现自己所购买的基金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方知强势之下也不能随便投资基金。投资出现问题的首要原因就是有些投资者并不清楚自己是否适合买股票型基金,无论是什么样的投资人,在作出投资决策之前都应该静下心来,想清楚自己的投资目标、投资周期和风险承受能力,看看自己是否适合购买股票型基金。投资者首先要清晰地认识到,股票型基金是高风险、高收益的基金品种,适合投资期限较长、风险承受能力较强的投资者。当然,如果投资者希望每年能获得15%以上的收益,那么可供选择的基本就只有股票型基金了;而如果目标收益率在8%左右,就不宜投资风险过高的股票型基金,而可以选择一些风险适中的配置型基金或长期债券基金。其次,投资者要了解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这对于一般人相对比较困难。主动型管理的基金回报调整固然不会像股票那样剧烈,但是随着市场以及行业和个股的调整,基金短期波动也在所难免。比如上半年中小板股票上涨幅度惊人,但到下半年,这类股票就开始疲软。很多购买中小板指数基金的投资者看到其他基金的单日回报超过1%,而自己的基金不仅不涨甚至还下跌,进而按捺不住。特别是很多年纪较大、风险承受能力较差的投资人购买了此类基金,简直是每日以泪洗面,其根本原因就是没有考虑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

我们根据以上情况,分析购买什么类型的基金。并不是在强势中只能投资股票型基金,刚才说过,相对于配置型和债券型基金,股票型基金的波动最大,适合投资期限较长的投资者。基金回报有波动,只有投资期限较长,在回报下跌时投资人才有时间等待基金回报的上升,从而避免因为要对现而亏损。如果你的投资期限较短或者已接近投资目标的实现时间,当股票暴跌的时候,就没有太多时间等待回报的回升,因此你应当更多地投资在较保守的债券型基金甚至货币市场基金中,以保有所得。而短期内有流动性需求的投资者,则应考虑的是货币市场基金这样的现金管理工具。购买基金之后,要关注的是基金的中长期业绩,而不要过于忧虑基金净值的短期涨跌。基金回报受到其投资组合的风格和行业分布等因素的影响,如果其投资风格和行业分布正好与市场上升行情一致,则基金短期内的回报也会随之攀升,反之则有可能在短期内产生净值波动。不同的时期,股票市场的热点也不同,尤其从历史数据来看,国内股市存在着明显的板块轮动现象,所谓“十年河东,十年河西”。如果是长期投资者,最好关注具有业绩稳定性的价值型基金,虽然其不像有些波动性大的成长型基金在短期内表现亮丽,但却是比较可靠的选择。

对于资金充沛的投资者而言,分散投资也可帮助投资者在板块轮动的市场中获得稳定的长期收益。与单纯投资股票相比较,基金投资这种专业理财方式分散了一定的风险。值得注意的是,分散投资并不是分散投资同种类型的基金。

三、弱势之下的投资方法

从来就没有只涨不跌的市场,所以投资者也需要清楚在股市或债券市场明显转弱时,应该如何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