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社科精品书——做个快乐的甩手家长
48618700000031

第31章 每天激励孩子10分钟——用故事来激励孩子(2)

就在一切仿佛都进展得很顺利的时候,“障碍”出现了。这是一个致命的障碍,由于它,整个工程将毁于一旦:从盐湖城用火车运砖,每磅要2.5美元。这个昂贵的价格将断送这一切:不会有足够的砖,也不会有银行了。

幸运的是,小镇里的一位商人开始以一个全新的角度来考虑这个问题。他想出了一个近乎愚蠢的主意——邮寄砖!

结果是:包裹每磅1.05美元,比用火车运送便宜了一半的价格。事实上,不仅是价格便宜了一半,而且邮寄过来的砖和用火车运来的砖所用的是同一班列车!而就是这么一个货运和邮递之间的价格差异使情况完全不同了。

几周之内,邮寄的包裹像洪水般涌入小镇。每个包裹7块砖,刚好可以不超重。这样,弗纳尔镇的居民很骄傲地拥有了他们的第一家银行。这家银行全部是用邮寄过来的砖盖起来的。

感悟:用孩子般的纯真问一两个看似傻乎乎的问题,如“为什么我们不能把砖寄过来?”这种能力往往是找到全新角度解决问题的关键。

一位事务繁忙的经理正准备去开会。当他从办公室出来时,被一个擦皮鞋的人拦住了,这个人说:“哎,先生,你的鞋有点儿脏了,干吗不让我给你擦擦呢?”这位经理说:“不行……我没时间。”在接下去走过的6条街道上,他每经过一条都会被一个擦皮鞋的拦住,而他的回答也是一样的:“不行……我没时间。”

在第七条街道上,他又走过一个擦鞋的摊位,那个擦皮鞋的开始数数儿:“97,98,99,100。”接着,他说:“朋友,看起来你很忙,所以我得为打断你而道歉,但今天是我的生日,我许了个愿,要给第100个经过我鞋摊的人免费擦鞋,而你正是那第100个人。请允许我给你擦一擦鞋,也使我了了这份心愿。”这位经理于是就坐了下来,而这位擦皮鞋的开始认真而卖力地擦了起来。他用布沾鞋油,使劲儿擦,以至于一会儿就额头冒汗了。他把这位忙碌的经理的鞋擦得光洁如新。当经理准备离开的时候,说道:“你平常擦一次收多少钱?”擦皮鞋的人说:“5块钱,先生。”经理给了他十块钱,并且说:“祝你生日快乐。”擦皮鞋的人站在那儿等了几分钟,然后又开始数:“97,98,99,……”朋友们,这则故事很简明地说明我们必须要有创造性,必须要运用我们的智慧,因为在很多时候,智慧就是我们所拥有的全部。要有创造性!

感悟:要想成功,你必须找到富有想象力的方式来克服你将遭遇的那些障碍,你必须具有创造性。

美国作家梭罗1817年7月12日生于康科德城,1837年毕业于哈佛大学,他没有像他的同学那样,去经商发财或走向政界,而是选择了瓦尔登湖。他在那儿搭起小木屋,开荒种地,写作看书,过着原始而俭朴的生活。他经过实践发现,他能以28.12美元来建立一个家,用0.27美元来维持一周的生活。他以一年中6个星期的时间,去赚取足够一年的生活费用。剩余的46个星期,去做他喜欢做的事。他在世44年,没有女人爱他,没有出版商赏识他,生前在许多事情上很少取得成功。他写作、静思,直到得肺病在康科德死去。

2002年,美国梭罗博物馆曾在互联网上搞了这么一个测试,题目是:你认为亨利·梭罗的一生很糟糕吗?有近50万人参加了测试,其结果是这样的:92.3%的人点击了“否”;5.6%的人点击了“是”;2.1%的人点击了“不清楚”。

这一结果出来之后,非常出乎主办者的预料,因为在主办者看来,梭罗在生前是一个彻底的“失败者”,而世界上竟有那么多的人认为他的生活并不糟糕。难道这些点击者的生活还不如当时的梭罗吗?显然不是,因为从点击者选择的国旗来看,他们大多来自西欧及北美。这些地方的人,即使是所谓的穷人,也远比当时的梭罗富裕。

那么是什么原因使他们羡慕起梭罗呢?为了搞清楚其中的原因,梭罗博物馆在网上首先访问了一位商人。商人答:我从小就喜欢印象派大师凡·高的绘画,我的愿望就是做一位画家,可是为了挣钱,我却成了一位画商,现在我天天都有一种走错路的感觉。梭罗不一样,他喜爱大自然,他就义无反顾地走向了大自然,他应该是幸福的。

接着他们又访问了一位作家,作家说:我天生喜欢写作,现在我做了作家,我非常满意;梭罗也是这样,我想他的生活不会太糟糕。后来他们又访问了其他一些人,比如:银行的经理、饭店的厨师以及牧师、学生和政府的职员。其中的一位是这样给博物馆留言的:别说梭罗的生活,就是凡·高的生活,也比我现在的生活值得羡慕,因为他们没有违背上帝的旨意,他们都活在自己该活的领域,都做着自己天性中该做的事,他们是自己真正的主宰,而我却在为了过上某种更富裕的生活,在烦躁和不情愿中日复一日地忙碌。

感悟:一种生活,只要适合自己,只要有自己喜欢的内容,就是最好的生活。人生苦短,来去匆匆,我们要想在短暂的生命之旅中有意义地存活,就必须淡泊名利,忘却世俗,脚踏实地的去做你喜欢做的事,为喜欢而活着。

一位女士在机场侯机室,她买了一杯咖啡和一小包甜饼,带着行李蹒跚走向一张桌子。当坐下看报时,她觉得有人在桌旁发出沙沙的声音。她从报纸后面看过去,大吃一惊。只见一个衣冠楚楚的年轻人正在吃她的甜饼。她不想引起大家的注意,就靠过去也拿起一块甜饼。一分钟后传来更多的沙沙声,他吃起了第二块甜饼。吃到最后一块甜饼时,她已非常生气,但还是无法说什么。这时,那个年轻人拿起甜饼,一分为二。将一半推向她,自己吃下另一半,然后离去。

不久,扩音器招呼大家准备机票,这时她仍然很生气。突然,她发现在自己的手提包里有一小包甜饼!原来她一直在吃着那个男人的甜饼,她真是无比尴尬。

在这个尴尬发现之前,设想一下这位女士对于那位衣冠楚楚的年轻人的感想:“多么粗鲁、蛮横的年轻人呀。”想象一下她在此发现以后的感觉:“多么尴尬呀!这青年还与我分享最后一块甜饼,多么友善呀。”

感悟:我们的思维方式经常是不准确的,不完整的,甚至是完全扭曲的。因此,我们不应急于作判断,给事物贴上标签,或者由此而对自己或他人形成固定的看法。由于观点的限制,我们很少能看到事物的全貌,或获知所有事实。

此外,我们还应胸怀宽广,乐于接受新信息、新观念和新观点;当事实证明它们有错时,应当主动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如果要改变我们的生活,关键是要改变思维方式,也就是改变我们观察世界的眼镜。改变了眼镜,其他一切自然会随之改变。

两个老朋友在公园里散步,一个是州长,一个是亿万富翁。州长向老朋友抱怨说他被政务搅得心烦意乱,经常失眠,并慨叹当初要是他当作家的理想不被生活改变,该有多好。而亿万富翁则向老朋友诉说金钱使他失去了自由,并对当年一个人在海边看潮涨潮落、晚霞翻飞的惬意念念不忘。这时他们看到大哲学家罗而带着孙女在草地上放风筝的愉快场景,异口同声道:“他们真幸福!”于是,州长和亿万富翁走上前求教罗而:“幸福是如何获得的?”罗而看了看他们说:“做你喜欢做的事!”说完,又放起了他的风筝。

感悟:你可能贫穷也可能富有,你可能平凡也可能伟大,你可能失败也可能成功,而所有这些都不是幸福的真正源泉。换句话说,不管你是腰缠万贯还是勉强糊口,不管你是达官显贵还是一介草民,只要你找准了自己的位置,只要你所做的是你所喜欢的,你就会全身心地投入,你就会体悟到其中的乐趣,从而不仅会使你走向成功,还会使你获得幸福。

某个国家有一家降落伞制造工厂,其品质安全度多年一直保持在98%,但是仍然还有2%的不合格率,所以有可能会造成一些意外的伤亡事件。

因为降落伞的品质关系到飞行员的生命安危,所以军方一直要求品质安全度必须达到100%。

可是不管如何三令五申,甚至撤换厂长,其品质安全度仍旧在98%。

新上任的总司令知道了这件事后,立即颁布了一道命令:要求制造工厂立刻停工,从厂长到普通员工,全体赶赴跳伞训练场,使用该厂生产的降落伞,在出厂之前,必须抽样由工厂的人轮流试跳。消息一出,工厂上下一片惶恐,等到试跳的时候,只见有的工人吓得满头大汗,有的两腿发软,最可笑的是厂长,居然尿了裤子。

不久,降落伞的品质安全度立即从98%窜升到100%。

感悟:凡事若想做好,最好的方法是风险共担,利益均沾。

现代小说家安德森原来是一个成功的商人,但他一心想当文学家。在他36岁时,竟然下决心抛弃产业,专门从事文学创作,这在世人的眼里简直是不可想象的事情。安德森后来写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他本人也被誉为“法国现代文学之父”。在他的回忆录中,他对自己当初做出这一行为的过程这样描写道——我办公室有一扇门直通大街,走到门口有多少步?要是我走出门口,沿着铁路走去,消失在遥远的天边,会如何呢?我上哪里去呢?

考验我的时刻到了。在我出去时,我的秘书正看着我,我也看着她,想着我存在意味着什么?同时又否定什么呢?我敢对她讲出自己的想法吗?显然我不能说实话,我从座位上站起来,对自己说:“此时不走更待何时……”

我飞转着脑筋,想找到一种说辞:“我亲爱的女士,说来很蠢,不过我已下了决心,再也不想操心这些购买和销售的事了。别人做可以,但对我来说这意味着毒药。工厂就在这儿,你要就归你。我断定这厂子没多大意思。也许能赚钱,也许会赔钱,这些事与我无关,我现在就走了……永远不再回来。”

我和女秘书仍然互相看着,也许我脸色发白,她的脸色也白起来,她问:“你病了?”

这句话启发了我,我正需要一个理由,其实不是我要,而是别人要。这时我生出了一个狡猾的念头——装“精神病!”。也许我当时就是有点不正常,法国人见别人做了出格的事,就爱说:“精神病”。我离开现在的岗位,拔去刚刚扎下的一点根基,但是我觉得这片土壤已养不活我这棵想生长起来的大树。我想把自己清出这道门,但我真的迈出此门,别人还会想办法把我拉回来。

我走近女秘书,直瞪着她的眼睛,笑着说:“我一直在长河里踏水,脚湿了。”我又笑了起来,轻轻走到门口。此时我心想是他们逼我发“精神病”,想到这儿,我高兴地回头说了最后一句糊涂话:“我这双脚又冷又湿,在水里踏得太久了,现在我要上旱地走走……”我沿着一条铁路走去,走过一座桥,出了镇,走出我生活里的那种日子。

感悟:放弃一份长期以来你赖以生活的工作有多难,即使你对这份工作毫无兴趣;当你发现你要离开家人和朋友,去远在千里之外的地方追寻自己的梦想的时候是多么为难。但是,你要记住:这个世界中很少有人会真正为自己考虑,他们喜欢追随别人的行为和思维方式,而不是让自己的创造力和内在智慧来主宰自己的生活,你实在无须成为这些人中的一员。大多数人在步入坟墓时都会为那些他们没有做的事情而遗憾,如果你想成为其中的一员,那么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加入社会的大合唱而不去唱你自己的歌。大众所需就是最高级的平庸,这个时代主要的危机就是敢于标新立异的人太少。听从内心的召唤,过自己想过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