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社科精品书——做个快乐的甩手家长
48618700000029

第29章 克服恐惧战胜懦弱敢于尝试——对孩子进行勇敢教育(2)

因此,家长们应该鼓励孩子有一定的勇敢精神,有克服困难的勇气。记得有这样一段名言:

“你若失去了财产——你只失去了一点;你若失去了荣誉——你就丢掉了许多;你若失掉了勇气,你就把一切都失掉了。”可见,勇敢精神在一个人的生命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那么,怎样培养孩子的勇敢品质和冒险精神?

孩子的勇敢品质和冒险精神需要从小培养。孩子的坚忍勇敢品质早在婴儿阶段就已开始形成。孩子特别爱模仿自己父母的言行,因而,父母的榜样作用对孩子影响极大,家长要为孩子提供模仿的榜样,以自己的无所畏惧的形象和勇敢行为去影响孩子。如果父母是坚忍勇敢的人,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行举止便会在无形中影响孩子,使孩子形成坚忍勇敢的品质。

另外,父母还应该坦率地承认自己也曾害怕过某些东西,但现在已经不再害怕它们了。这样,孩子就会明白,他并不是世界唯一害怕这些事物的人。从你的身上他可以知道,这些事物并不那么可怕,是可以被征服的,恐惧的心理便会得到克服。

端正父母教育态度,从思想上认识对孩子的溺爱、娇宠,只会造成孩子怯懦、任性的性格。

父母要树立起纠正孩子怯懦性格的信心,要认识到只有教育得当,才能使年幼的孩子得到健康发展。

日常生活中,家长要注意运用正确的教育方法,经常鼓励、支持孩子参加各种有益的活动,不能随便指责、嘲笑、挖苦和恐吓孩子,以免形成幼儿遇事胆怯畏缩的心理。

同时,要处处注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坚强的毅力和良好的生活习惯,鼓励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让孩子学会自己照顾自己。当孩子遇到困难时,不要一味包办,而要让孩子自己想法解决。当然,开始时父母要予以必要的指导,使孩子慢慢学会自己处理各种事,而不能一下子就不问不管使孩子手足无措,更加胆小。

鼓励孩子与人接触交往。家长要多带孩子到各种集体场合,别人表示的对孩子的友好尊重,能使他感到快乐,孩子也会注意与人交往。最主要的是要孩子和同龄伙伴多接触,有意识地邀请一些小朋友到家中来,让他做小主人。平时注意帮助孩子结交新朋友。

家长对孩子表现出的勇敢行为要及时表扬鼓励。在让孩子做事情时,家长对他们的要求不仅要尽可能符合实际水准,还应该给孩子以具体的指导与帮助,当他们完成了力所能及的任务后要马上给予肯定,也就是说,要想方设法保护和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家长还可以运用现实中的事例或文艺作品中富有勇敢精神的形象来影响和教育孩子,帮助其克服恐惧心理。

值得注意的是,家长不要娇惯孩子。娇惯和溺爱犹如“虎”,能吞噬孩子的健康心灵,使孩子十分脆弱、畏缩不前,难以应付突发事件和所遇到的各种困难;表现在学习上,则是怕苦怕累、遇到难题没有勇气解决,久而久之则成为学习的落伍者。

勇气就像肌肉,要靠经常锻炼。家长要给孩子适当冒险的机会。因为这种教育不能靠口头说教,而需将教育贯穿在日常生活中,使孩子在活生生的生活事件中得到锻炼和考验。只有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才能影响孩子的一生。对此,我有两条建议:

放手:我们的家长常常是对孩子放手较少,总希望孩子生活在自己的庇护下,认为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健康长大,才能在一个合理而安全的环境里成长为有用的人。这种观点是不对的。

如果家长能够大胆放手,多让孩子去体验,去锻炼,去实践,孩子的能力就能够得到增长,并更加愿意去尝试,去探索。反之,如果家长老是不敢放开紧握着孩子的手,久而久之,孩子会变得胆怯、内向,从而无法尝试新事物。

鼓励:要冒险就有可能遇到困难、危险、失败,这些自然是家长们不愿意看到的东西,如果家长因为孩子的某些冒险做法而责备他们,训斥他们,孩子就渐渐地变得不敢去探索。也许孩子的一些行为看起来有些单纯、简单,甚至有些“愚蠢”,这些都没关系,只要家长经常给孩子鼓励,多赞扬他们的行为,就能使孩子得到鼓舞,并逐渐增加冒险精神。

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家长应鼓励孩子勇于探索和创新、主动承担重任。要帮助孩子认清真正的勇敢不是鲁莽,鲁莽只是一种不问情由、不顾后果、不辨是非的盲目行动。应引导他们选择真正勇敢的行为模式,并运用正面鼓励与强化的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家长要教育孩子敢于在陌生人和众人面前说话、表演;有自信心,敢于参加力所能及的体育活动和其他各种游戏活动;能克服各种困难,坚持完成任务。

美国新闻记者琼斯初出茅庐时曾有一次刻骨铭心的经验。当时他极为羞怯怕生,有一天他的上司叫他去访问大法官布兰代斯,琼斯大吃一惊,说道:“我怎能要求单独访问他?布兰代斯不认识我,他怎肯接见我?”

在场的一个记者立刻拿起电话打到布兰代斯的办公室,和大法官的秘书讲话。他说:“我是明星报的琼斯(琼斯在旁大吃一惊),我奉命访问法官,不知道他今天能否接见我几分钟?

”他听对方答话,然后说:“谢谢你,一点十五分,我按时到。”他把电话放下,对琼斯说:“就这样,单刀直入,你的约会安排好了。”

事隔多年,琼斯回忆道:“从那时起,我学会了单刀直入的办法,做来不易,却很有用。第一次克服了心中的畏怯,下次就比较容易一点。”

不要用想象给自己制造困难,只管行动就是了,这就是美国新闻记者琼斯给我们的启迪。

我记得《中华家教》杂志上曾经刊登了孙梅编译的文章,题为《美国孩子为什么胆大》,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示。文章内容大致如下:

每年夏季到来,日本都举办孩子们参加的夏令营,有国内的,也有国外的。在夏令营中,有来自世界各国的不同年龄的孩子。据国际夏令营组织者和辅导员称,他们发现美国孩子胆子最大,不怕天黑夜暗,不怕单独外出,不怕山高水急,不怕荒野密林,不怕昆虫兽类,可以说什么都不怕。令人不解的是,在不需大人陪伴的情况下,美国孩子从来没有发生过什么危险。

为什么会这样呢?富有20多年孩子教育经验的辅导员冈崎喜子特地进行了调查研究,并亲自到美国考察1年,访问了各种职业的215个家庭。她得出的结论是,美国家庭重视教育孩子认识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并培养孩子在各种环境中保护自己的能力,使孩子心理上没有什么恐惧感,因而其行为表现为勇敢无畏。

冈崎喜子的调查报告中有许多美国家庭的实例,现就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各选几个,也许我们从中可以受到些启发。

时装设计师密契尔有一个10岁的女孩和一个7岁的男孩。他常利用假日带孩子上街,随时随地讲解交通规则和注意事项,说明怎样做危险,怎样做安全。如过马路时一定要走人行横道线,最好等有大人时与之同行;马路上即使没有车辆,亮红灯时也不要擅自通过;在人行道上行走时,要走在街道里边一侧,或靠近房屋一侧;不要在停着的汽车旁边停留,防止车启动时被撞;不要在人行道或马路上奔跑和玩耍;不要在街上参与围观,等等。这样,孩子一个人上街或放学后一个人回家就不害怕了。

约翰斯拉姆夫妇是从事生物工程的,每到假日,便带着8岁的儿子与5岁的女儿到山区旅游。

遇到山涧需要渡过时,便叫儿子观察水势,寻找徒涉点,然后由父母决定是否可行。如果选择不当,便讲明道理,让儿子懂得如何识别水深、流速。上山时,他们从不乘索道车,而由儿子选择登山路线。走到途中,如果遇到悬崖峭壁,便让儿子判断能否攀登,如何攀登,有无危险,怎样保障安全。孩子经过多次登山过河的实践,见了山和水就不害怕了。

医生戴维·斯洛文经常带着5岁的女儿到自然博物馆、动物园与植物园去,随着女儿的兴趣任意参观。父亲当义务解说员,遇到父亲也不懂的问题,便及时向工作人员请教。女儿到10岁时,已能识别220种动物、160种植物,并懂得它们的习性以及对人类的作用。女儿原来见到壁虎就吓得哭起来,现在自己饲养壁虎。

工程师杰姆斯带着3岁的儿子到城外10公里的乡下看望父母。吃完晚饭,天已经黑了,进城的公共汽车也停开了,如果住下,等第二天天亮再回城,是合乎情理的。可是,他不这样做,而是带着儿子步行进城,儿子走一段,他背儿子一段,就这样摸黑回了家。他为什么这样做呢?他的回答是,从小让孩子熟悉黑暗,他便不怕黑暗。

布赖恩·欧文夫妇忙于商业工作,晚上有时不回来,9岁的儿子经常独自在家。夫妇俩教育孩子做到“四个不”:不与陌生人交谈,不坐陌生人的汽车,不在马路上无故停留,不给陌生人打开房门。他们还教育孩子在天黑以后做到“四个要”:要打开临街房间的照明灯,要打开电视机,要接打进来的电话(若对方说不出爸爸妈妈的名字,便礼貌地回答没有这个人),以上三点都是为了表示家里有人;最后一点是要在睡觉前给爸爸或妈妈打一个道“晚安”的电话。

冈崎喜子在考察了215个美国家庭后得出的结论:美国家庭重视教育孩子认识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并培养孩子在各种环境中保护自己的能力,使孩子心理上没有什么恐惧感,因而其行为表现出勇敢无畏。细想一下,人为什么恐惧?主要是对面临的事物不熟悉不适应。譬如,你走进一幢陌生的黑房子难免惊恐万分,而在家中再黑也不会恐惧,因为你熟悉和适应并有足够的能力对付。

根据冈崎喜子的调查报告,我们可以找到几种培养孩子胆量的方法:

(1)刺激适应法。向孩子介绍他所恐惧的事物,使之熟悉此事物的特征。然后,让孩子逐步接触其恐惧的事物,适应一段之后,加大孩子与恐惧事物的接触频率,孩子的恐惧感便渐渐消除了。千万注意不可贸然接触,而应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

(2)榜样模仿法。有意让胆小孩子从影视或书刊中看同龄人的胆大行为,并立刻鼓励他们也试一试,做某件平时不敢做的事情,如夜晚到门外看一眼,或走一小段夜路(大人可隐蔽跟在其后)。当孩子完成之后会信心和勇气大增。

(3)技能训练法。家长和教师可以给孩子介绍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并辅导孩子进行“实战演习”。当孩子感觉自己有自护本领,胆怯度会越来越低,自会从容面对一切。

时代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它需要人们以积极的心态去驾驭生活,以冒险的精神去探索生活。这就对人类自身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对每一现代父母提出了要求。亲爱的家长朋友们,你具有积极的心态吗?你具备一定的自信心吗?你有勇敢的冒险精神和探索精神吗?家长朋友们,教育孩子先从教育自己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