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建筑中小城市总体规划解析
48618100000034

第34章 巴彦淖尔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要点分析(西部)(4)

c.北边渠两岸。可以划分为一个中心、两个延伸的滨水风格。一个中心位于商贸区域(胜利路和新华街交叉口的东南角),结合新华街的改造,置换部分居住用地,全面设计城市特色突出的中心滨水广场,提升城市生活品质。西延伸段4631m,贯穿生活居住区,重点跨越两个居住区,规划绿色步行走廊,以简洁的植物设计和少量地铺装形成步行观赏廊。东延伸段4299m,贯穿工业区,规划绿色隔离区,保护水质和环境。

d.二黄河北岸。中心城区段长10262m,与包兰铁路并行形成大型防护林带,有助于调节城市气候。

③“两点一区”休闲系统。充分利用城市现有资源构造城市休闲系统,分别利用章嘉庙海子和友谊海子两个天然的小型湖泊形成城区景点,既有助于城市居民游憩活动,又有助于保护自然资源。黄河北岸地势平坦,风景独特,规划为生态保护区,保护母亲河。

④“两线一面”防护系统。包括北绕城线防护林、二黄河防护林和污水厂周边防护林,防护系统与城市绿化体系相结合形成多个方向的绿楔渗透到城市内部,与城市风貌成为一体,突出绿洲城市的风采。

(3)城市主要节点处理

①城市出入口。结合多样化绿化形式,适当设计突出地方文化特色的小品,展现独具特色的城市形象。重点抓好西、西南、南、东、东北、北等6个主要出入口的节点景观处理,以个性化不张扬为主要命题形式和设计理念。

②大型交叉口。交通线路的交叉口噪音大,对周边环境的干扰较大,其环境设计十分重要,设计理念应突出多种树种搭配的形式,中心城区应重点进行两个交叉口的建设和改造:一是北绕城公路和临陕公路的交叉口,二是西环路和解放街的交叉口。

③对景区域。对景区域是扩大景观效应的重点区域,宏观上是不同景观的对应,微观上是对景点、观景处和大的景观平台的处理。中心城区的对景区域是胜利路和西环路两条轴的两侧。

(4)城市滨水区的视点场选择

①水流轴向景观。是一种顺着河水流动方向眺望河流的景物类型,看到的景物有纵深感,并很容易让人注意到护岸的平面形状,这是一种以桥为驻脚点,顺河水流动方向眺望河流的类型,对桥和护岸的设计是观景的关键所在。

②对岸景观。与河水流向大体垂直地看到的对岸景物类型。全部景物容易被看成带状重叠的平板,也容易让人注意到护岸的规模。观察驻脚点一般是堤防、护岸肩部和洪水河槽处。

③俯瞰景观。远眺河流及其周围的广阔区域而形成的景物的类型,可以观察到河流的整体形态及其与周围的关系,但无法看清护岸的规模和细部形态。

(5)城市滨水区景观设计的原则

滨水地区是城市生态环境最敏感的部位,是城市空间最积极的区域,其亲水性满足着现代人强烈的回归自然的愿望。

①整体原则。以河流风景的整体取代单纯护岸的设计。

②日常风景的原则。当作日常生活场景的设计,而不要只是考虑高水位时河水的流动状态。

③透视设计的原则。始终以透视图将设计对象空间确认成立体形态,不能仅凭平面图和截面图来进行护岸设计。

④场所性的原则。充分考虑要进行景观设计的场所的特性,不能原封不动地把另一条河流的景观设计搬过来采用。

⑤配角的原则。注意在护岸设计上不作过分渲染,避免让护岸成为风景的主角。

⑥突出主题的原则。在连续的护岸中,设计出重点的景观。

3)城市用地布局规划

(1)空间结构

为节约用地,珍惜利用土地资源,城市必须紧凑集聚发展,依据城市的功能划分,将巴彦淖尔市中心城区城市空间调整为三个片区,即西片区、中片区和东片区。

其中,西片区为全市的行政、金融和文化中心,兼布局部分服务设施完善的居住用地;中片区为全市的商业零售基地、文化娱乐活动地区,兼有部分居住和无污染产业用地;东片区为全市的教育集中区域、商业集散区域、物质集散和贸易区域,无污染或轻度污染产业基地,兼布局部分居住和服务设施用地。三个片区由偏离东西向30度角的城市发展轴贯穿,南北平行分布三条城市水景廊道,纵向与城市发展轴垂直有两条景观轴:一条是贯穿西片区的城市文化景观轴,体现巴彦淖尔市的地方文化,包括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建筑文化和民俗习惯;另一条是贯穿中片区的城市生活景观轴,体现城市的商贸活动、零售活动、休闲活动和各种交流活动的综合城市活动特征。城市主中心区位于西片区的文化景观轴上,商贸中心位于中片区的生活景观轴上。因此,城市结构基本可以概括为:一个中心,一条发展轴,三个片区,两条景观轴和三条水景廊道,即“一一三二三结构”。

(2)发展方向

充分利用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前期投入,在较低成本补充投入的基础上,城市的发展方向沿着城市发展轴向东西向延伸,依据前期基础设施投入状况,城市发展方向宜先西后东。

(3)发展时序

作为一个刚刚完成撤盟设市的城市,巴彦淖尔市的发展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中等城市的城市框架急需拉开,发展动力是推动城市经济发展的核心,而城市规划必须为城市发展动力搭建实施的平台,从而为繁荣城市经济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做准备。因此,城市的发展按可持续发展原则可考虑分三步走:第一步,全面规划建设西片区,按市场需求启动东片区,以城市新区提升城市职能和城市知名度,以东片区工业和教育的开发改善城市投资环境,提高城市就业水平,增加财政收入,奠定城市经济基础,储备各种专业人才。第二步,重点建设城市东片区,全面完善城市各项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以城市经营的理念加强东片区的建设,适度增加职业教育规模,构建产学研一体化的发展形式,全面推动工业项目的落位并保证其顺利运行,实现城市经济的大发展,增加城市就业岗位,加速城市化进程。通过完善城市各项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城市的生活和生产品质,巩固城市发展成绩。第三步,全面启动中片区整体改造,重点是用地置换和老城更新,通过市场行为实施,以土地经营的理念置换用地性质。

(4)用地布局

①居住用地布局。不同片区依据不同的布局原则和建设标准,西片区以开发各项配套设施齐全的少量高层和多层为主的住宅小区为主,以新华西街为界线,分两片按不同阶段开发;中片区以低层和多层住宅为主,重点完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增加绿化率,改造破旧和危险房屋,保留建成期较短、质量较好的地区;东片区以少量高层,多层和低层相间综合开发,结合生产和研发功能规划设计居住区域,配套服务导向性的各类用地。不同产业人群的配置基本上是西三产东二产的格局,80%的人口集中在西片区和中片区。

②工业仓储用地布局。工业仓储用地布局分近期和远期两个阶段完成,逐步将西片区中靠近水源保护区的工业用地搬迁到东片区,形成规模集聚的工业园区。此外,城区范围内保留三处小型工业用地:一是位于团结路南段以西的现状工业用地;二是整合东部临五路两侧的产业用地,以适度发展为主;三是将临狼路两侧自发形成的肉食品加工行业整合到临狼路和工业路交叉口的东北部,并保证与水源保护地的合理间隔。工业用地的规划本着既发挥现有优势,又培养新经济增长点的原则,为城市经济发展奠定动力基础。仓储用地保留三处:一处是建设路东侧北边渠以南,在现状基础上改造,增加通达性,并进行功能分类,关键是加强权属管理;第二处是工业路北段和永刚渠以南紧邻物资集散用地配置部分仓储用地,服务于生产,发挥物资集散功能;第三处是工业路和临狼路交叉口处,结合肉制品加工配置少量仓储用地。

③交通用地布局。延续原有的路网结构,按现有架构重点打通东西向交通,调整道路网密度,增加对外出入口,搭建远景路网格局。结合现状道路系统和用地情况,规划建设巴彦淖尔市路网形态为方格网状。道路网以四横七纵式主干路为主,次干路、支路为辅。规划横向主干路:北环路、解放街、八一街、新华街;规划纵向主干路:开源中路、西环路、规划路1、胜利路、规划路2、规划路3、工业路。根据建设部《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以及巴彦淖尔市现状道路条件和城市用地规划布局的特殊性,本次规划城市道路级别为:主干道、次干道、支路三个等级。鉴于总体规划的精度要求,规划重点是主干道和次干道,并酌情保留部分老区内的支路。

④公共设施用地布局。结合新的城市行政中心的建设,形成城市主中心,对各个片区功能完善后形成五个专项职能中心,即区中心、生产聚集中心、物资集散(市场流通)中心、教育科研中心和旧城商贸中心,分别发挥各自的专项功能。此外,在三个片区中分别配套六个组团中心,按组团标准配置相应的公共设施用地。规划期末,巴彦淖尔市将形成一个公共设施完善、设施均衡、功能各有侧重的崭新北方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