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战后国际关系透视
48568600000020

第20章 90年代以来的国际关系——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10)

梅德韦杰夫上任后俄罗斯的对外战略走向

随着俄罗斯国力的增强和外交战略的调整,梅德韦杰夫上任后,俄罗斯外交在继承普京时期外交基本路线的基础上表现出一些新的趋势和倾向:①战略更加主动、姿态更加强硬。普京时期,俄罗斯外交战略一个明显的特点即是外交战略更加主动,姿态更加强硬。俄罗斯外交战略之所以会表现出这个特征,与两大背景密切相关:

一是俄罗斯国力的恢复。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力的恢复,重新给俄罗斯人带来自信,屈辱感逐渐淡去,大国心态和强国意识开始抬头。同时,国力的增强也为俄罗斯重新恢复昔日的大国影响和大国地位提供了经济和军事基础。俄罗斯国内的这种变化反映在对外战略上,就是在恢复外交的独立性之后,其外交主动性日益突出。正如普京在其2007年的国情咨文所宣称的“现代的俄罗斯,恢复了自身的经济潜力,意识到了自身的力量”,“俄罗斯内政的加强使我们的对外政策更加目标明确和卓有成效,使俄罗斯外交工作在国际事务中更加不可或缺。一个变得强大的俄罗斯已经成为全世界发展进程中的重要的积极因素。”

二是由于美欧等西方国家的地缘战略挤压已经逼至俄罗斯本国边界。在面临国家安全存亡的情况下,美欧已经逼得俄罗斯“无路可退”,使得俄罗斯不得不守中带攻,采取更加具有进攻性的姿态,以反击美欧的战略挤压,力求稳定俄罗斯日益恶化的地缘局势。2007年的俄联邦对外政策概论对此作了表述:“俄罗斯要想在自己目前的边界范围内继续生存下去,就必须作为一个有活力的世界大国,必须在量力而行的基础上就迫切的国际问题所涉及的各个方面采取主动政策。”

未来的梅德韦杰夫任内,促使俄罗斯战略主动性和进攻性增强的这两大背景依然存在,并且程度有望加深,从而使得俄罗斯的对外政策较之普京时代更加主动和强硬。一方面,鉴于国际能源资源的供需失衡和价格的居高不下,俄罗斯依靠石油、天然气等能源出口所积累的国家财富会日益增多,俄罗斯国力增强的进程在未来可预见的若干年内有望一直持续,而国力的进一步增强便意味着俄罗斯具备更加雄厚的经济和军事保障,使得更加积极强硬的对外战略成为可能;另一方面,在俄罗斯与美欧的地缘斗争已经推至俄罗斯边界的情况下,俄罗斯和美欧双方均已无路可退,不得不面对直接交锋的客观局面。在这种情况下,美欧等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的战略挤压会更加紧迫,俄罗斯未来所面临的地缘安全形势会更加严重,而俄罗斯为了扞卫本国国土的安全,在已经没有其他地缘缓冲的情况下,也会不得不采取更加强硬的姿态,与美欧国家针锋相对。

②开始务实考虑建立多极世界的实力因素,并付诸具体行动。致力于多极世界的建立是俄罗斯独立以来的一贯政策,但是在俄罗斯独立之初的叶利钦时代,俄罗斯对多极世界的号召更多只是流于政策和口号,并没有切实考虑建立多极世界的具体实施方法,更少采取实质性的相关行动。

普京执政时期,俄罗斯已经不再空泛地号召建立多极世界,而是开始务实地考虑建立多极世界的实力因素,并开始付诸具体行动。之所以如此,同样有其相关背景:

首先是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俄罗斯已经具备了建立多极世界所需的实力条件,“现在俄罗斯不仅完全走出了长期的生产低潮,而且跨入了世界经济十大强国之列”,国力恢复之后的俄罗斯已经具备充当多极世界中“重要一极”的实力基础。

其次,近几年随着国际能源资源的日益紧张,能源在国际政治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加,能源地缘政治成为国际政治中的突出现象之一。而俄罗斯作为世界最重要的能源储备国和输出国之一,积极利用自身的能源优势,将能源作为提高国家地位和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手段。2007年的俄联邦对外政策概论指出“不断发展的全球化进程虽然造成一些自相矛盾的结果,但仍然使影响力和经济增长的资源得到了比较平均的分配,从而为国际关系的多极结构奠定着客观基础。对能源的获取和占有,在国际政治中的意义更加重要了。俄罗斯的国际地位大大加强。强大和更加自信的俄罗斯已成为世界上积极变化的一个重要部分。”

在未来的梅德韦杰夫任内,俄罗斯经济增长的势头有望继续,俄罗斯作为能源资源输出大国的优势会更加突出。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有条件、有能力拿出更多的经济资源、提供更有效的经济手段来提升本国的国际影响力,加强俄罗斯作为多极世界中重要一极的国际地位。

③仍将与西方的斗争理性控制在自身实力范围内,避免对抗升级。普京执政后期,虽然俄罗斯与西方在北约东扩、导弹防御等问题上矛盾激化,双方在欧亚大陆的地缘争夺日趋激烈,新一轮的军备竞赛一触即发,但是,在与美欧国家针锋相对,坚定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俄罗斯仍努力将双方矛盾控制在一定限度内,在坚持斗争的同时,也积极开始对话和谈判,尽量避免关系破裂,避免与西方的对抗升级,这是普京时期俄罗斯处理与美欧等西方国家关系大的原则方向。

到了梅德韦杰夫任内,这种外交战略有望继续持续。其原因关键在于两个方面:一是虽然俄罗斯在普京八年任内国力有所恢复,军备重新得到加强,但是,与美欧国家相比,其整体实力还有相当一段距离,还不足以具备与西方全面对抗的实力基础;二是在经过前几年的改革阶段之后,俄罗斯未来几年国内经济和政治发展的任务依然艰巨。经济方面迫切需要产业、产品结构调整,发展创新经济;政治方面需要由依靠普京本人威望和影响力的“手动控制”转变为由民主政治机制正常发挥作用的“自动控制”。此外,如何解决好住房、医疗等俄罗斯民众切实关心的民生问题,如何解决严重的腐败问题,以保持民众支持和社会稳定,仍然是梅德韦杰夫任内面临的主要任务。在国内问题尚未完全解决的情况下,虽然会将一部分资源投入到对外事务中,但俄罗斯仍会将主要精力和资源放在国内发展方面,为国内发展创造稳定、安全的外部环境仍是梅德韦杰夫任内俄罗斯对外战略的主导方面;三是将俄罗斯与美欧等西方国家的矛盾和斗争理性控制在一定限度内,不仅是俄罗斯自己的战略原则,而且也是美欧等国对俄政策的指导原则,在这一点上,俄美双方一直存有默契和共识。在对俄罗斯进行战略挤压的同时,美欧等国也会考虑俄罗斯的利益关系和地缘底线。在这种情况下,对俄罗斯最有利的做法并不是与西方全面对抗,而是以增强的国家实力为后盾,与西方讨价还价,以争取尽可能长的和平发展期和战略喘息期。

④外交政策更加现实,将实际国家利益置于战略伙伴关系之上。在经过独立之后十几年外交战略的探索后,未来的梅德韦杰夫任内,俄罗斯的外交政策将更加成熟和理性。这种成熟表现在对美欧等西方国家的政策上是:对矛盾和斗争进行理性控制,避免冲突升级,全面对抗;表现在对独联体、对中印等战略伙伴的政策上是:将双边合作切实建立在国家利益基础之上,突出战略合作的理性考虑。

普京任内,俄罗斯对外战略的这种现实主义、经济利益至上的特征已经开始明显表现出来。普京曾经表示“我们的一些竞争者同时也是我们在解决重要的国际问题时的重要伙伴。当代国际关系的性质就是这样,合作与竞争的因素在这种关系中密不可分”。2007年3月,俄罗斯外交部第一亚洲司司长康斯坦丁·弗努科夫在接受访谈时曾经明确声称“伙伴关系的模式首先建立在国家利益的基础上”。当被问到“俄罗斯和中国是否可能建立能源同盟”的问题时,弗努科夫断然否定,称“用同盟这个词不太恰当,应当说是一种合作”。这种表态与俄罗斯前总理普里马科夫希望建立一个中俄印同盟关系的态度相比,已经发生了实质性转变。

俄罗斯这种外交战略的变化,在相当程度上与国际政治发展的大背景相关。一方面,进入后冷战时代之后,随着以美苏为首的东西方两大阵营对抗的结束,国际政治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之一是:经济发展、竞争与合作日益取代冷战年代的意识形态的对立与斗争,成为大多数国家制定对外战略的首要考虑因素。独立之后急需振兴本国经济的俄罗斯当然也不例外;另一方面,在经过冷战年代分别与美苏两大阵营的长期结盟关系之后,中印等国,包括俄罗斯在内都逐渐认识到,全面的盟友关系并不会使双方国家利益竞争的一面自动消失,在面对涉及各自国家利益的具体事务面前,名义上的盟友或者伙伴关系都非常脆弱,往往因国家利益的冲突逐渐解体。吸取历史的教训,在处理对外关系尤其是发展同盟关系时,各个国家,其中包括俄罗斯都更趋理性和谨慎,往往将实际的国家利益置于战略伙伴关系之上,战略伙伴只是提供了双方交往的一个基本框架,而各自的国家利益才是其中的实质性内容。在未来的梅德韦杰夫任内,俄罗斯这种经济利益至上的现实主义外交政策将会进一步发展。

⑤开始重视“软实力”的外交影响,以重塑大国威望和影响力。普京执政后期,在俄罗斯的外交战略中,越来越重视文化、文明等“软实力”的作用。2007年的俄联邦对外政策概论称“将同在世界上支持不同文明间进行对话相关的问题提到最前沿,已经成为现阶段国际关系发展的决定性趋势之一。发展文明间对话是我们外交政策战略的重要因素之一。有理由把这一命题贯穿在我们的各种国际交往当中,并把它确立为俄罗斯外交在可预见未来的‘大思路’。这已经成为确立俄罗斯在国际政治中的精神领袖地位、坚持我们外交政策独立性以及在国际生活具体事务和问题方面实现我们利益的有效手段”。

经过普京8年的经济改革和政治改革之后,如何保持社会稳定、增强俄罗斯国民的凝聚力和民族自豪感,开始进入俄罗斯政府的关注议程。普京提出:“文化事业应当成为保障我国外交政策和经济利益的有效工具,通过它树立我国在世界上的积极形象。世界主要大国的经验证明了这一点,他们把这一方向看作是“软实力”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为了达到自己在这个方向上的目的不惜动用相当多的人力、财政和信息资源”,“文化-文明资源在俄罗斯外交战略中扮演着特殊的角色。从历史的角度看,俄罗斯国家在世界上的地位和威望不仅仅是由其政治重要性和经济能量来决定的,俄罗斯联邦人民的文化遗产、他们在精神和智慧方面的潜力也是重要的决定因素”。而普京政府2006年7月在莫斯科举办“世界宗教界领袖峰会”、将2007年定为“俄语年”、将2008年定为“俄罗斯家庭年”,并且号召民众“寻找国民思想”等一系列措施则是俄罗斯提升自身“软实力”的具体行动。

2010年初以来,俄罗斯外交环境发生了新变化:世界金融危机冲击的惯性使俄罗斯实力有所下降。美欧自顾不暇,阿富汗局势动荡,亚太地位上升。在此背景下,俄罗斯大幅调整外交政策:改善与美欧关系,提升亚太外交,强化独联体政策,突出外交为俄罗斯创新经济和“全面现代化”服务的宗旨,以灵活、务实的外交,全面维护俄罗斯利益。

在未来的梅德韦杰夫任内,俄罗斯的外交战略会更加重视发挥俄罗斯文化、文明等“软实力”的作用。随着小布什政府第二任期内“推进自由、铲除暴政”的“新布什主义”的提出,俄罗斯与西方在民主人权等方面的斗争会更加激烈。在这种情况下,梅德韦杰夫将会更多地通过宣扬俄罗斯文明、文化的方式与美欧等标榜的西方文明进行竞争,同时重塑俄罗斯作为世界大国的威望和影响力。奥巴马时期,俄美关系既对抗又合作。

2012年5月,普京再次担任俄罗斯总统后,对美政策将会更强硬,将会更加加强俄中合作,共同对付美国在全球特别是在亚太地区的挑战。

2.日本继续向政治、军事大国迈进

日本陆地面积37.78万平方公里,领海面积31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27亿(2008年),主要民族为大和民族,主要宗教为神道教和佛教。

日本是世界第二经济大国,2011年GDP为5.29亿美元,人均4.1万美元,总值占全球GDP的13%,外汇储备总额1.1万亿美元,海外纯资产占世界第二位,外贸总额居世界第三位。日本是高度工业化的国家,钢铁、汽车等产量居世界前列,也是世界上的造船大国。2008年农业产值约519.3亿美元,在国内生产总值GDP中仅占1.3%,2008年农业从业人口仅为268万人,在总劳动力6689万人中约占4.0%,铁路、公路、空运、水运等交通发达。外贸在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2002年贸易总额约7506亿美元,其中出口约4148亿美元。有贸易关系的国家(地区)数为198个,其中美国、中国、韩国、中国台湾、香港、德国、新加坡、英国、澳大利亚、印尼等是主要贸易国家和地区。截止2003年3月,黄金储备为82.38亿美元,外汇储备为4961.81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