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战后国际关系透视
48568600000011

第11章 90年代以来的国际关系——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1)

一、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

(一)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提出

邓小平同志1985年3月会见日本商工会议所访华团时说:“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南北问题是核心问题”。邓小平同志的精辟论述是对战后40年国际关系发展特点的深刻揭示,是对战后40年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现状的高度概括,特别是对90年代冷战结束以来国际形势发展趋势的科学预测,抓住了当今国际复杂问题的实质,点破了当代世界的主题。

和平是与战争相对而言。和平与战争是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战争与和平问题,一直是伴随人类生存的一个主要问题。原始部落时代的部落冲突不说,在有文字记载的5560年的人类历史中,地球上爆发的大小战争就有1.45万余次,平均每年2.6次,共有约40亿人死于战争。特别是人类进入帝国主义时代以来,现代化的大规模的战争更是屡屡发生。进入20世纪以后不到30年间,就接连发生了两次世界性的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历时4年多,战争波及欧、亚、非、美四大洲,共有30多个国家的13亿人口卷入,两大军事集团动员兵力7500万,死伤3000多万人,经济损失2700多亿美元。第二次世界大战历时6年,战争席卷欧、亚、非、美和大洋洲约2200多万平方公里的广大地区,占当时世界人口4/5的70多个国家卷入了战争,双方动员兵力多达1.1亿人,有8000多万人丧生,死亡人数是一次大战死亡人数5倍多,且一半以上是平民,其中包括600万犹太人和50万吉普赛人。而且战争导致了巨大的财产损失,盟军的飞机在最后的几次战役中将纳粹德国几乎夷为平地,柏林这座世界级的大都市在这场战役中几乎成了一堆垃圾。战后45年的冷战时代,虽然没有爆发像两次世界大战那样规模的战争,但局部战争此起彼伏,从未间断,从欧洲到亚洲,从非洲到美洲,从西亚到东亚,从南非到北非,从南美洲到中美洲,从内部冲突到两国交战,以至于多国参与,使战后40多年间的冷战时期,热点问题层出不穷,热点地区到处都是。

冷战时期,局部战争不断出现,热点地区到处都有的一个重要国际背景就是美苏两个超级大国都想谋求世界霸权,都对外奉行扩张战略,为此,美苏大力扩军备战。据统计在冷战高峰时期的1980年,苏联军费为1443亿美元,美国军费为1359亿美元,苏军现役总兵力440万,美军总兵力310万,尤其是直接威胁人类生存的战略核武器,苏联拥有2461枚,美国拥有2166枚,仅美苏拥有的核武器就能将人类生存的地球毁灭数十次。在美苏的影响下,英、法、以色列、中国等许多国家都发展了自己的核武器,这是引发战争的主要基础和威胁人类和平的主要因素。

因此,人类对和平的渴望就显得十分迫切,人类对和平的愿望就显得十分强烈。在战后60多年的历史上,人类掀起的强大的和平运动有4次。第一次是战后初期,美国推行冷战政策,全世界人民掀起反对战争、保卫和平的运动,第二次是60年代初美苏古巴导弹危机之争,引起全世界人民反对美苏核诈核赌博的和平运动,第三次是70年代美苏在中东、非洲、中美洲的扩张之争,全世界人民掀起的反对美苏超级大国争霸的和平运动,第四次是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苏攻美守时期,苏联大举在东南亚、南亚扩张的行动引起全世界人民反对美苏特别是反对苏联霸权主义的和平运动。

和平运动已成为全世界政治生活中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和平运动不仅表现在各国人民的行动中,也体现在像联合国、不结盟运动这样的国际组织的会议和文件上。1983年3月,在印度首都新德里举行的第七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指出:“和平与和平共处,独立、裁军和发展是当代的中心问题”。在1985年联合国成立40周年的纪念大会上,联合国通过了《国际和平宣言》,宣布1986年为“国际和平年”。《宣言》指出:“和平是全人类的理想,而促进和平是联合国的主要宗旨”。

发展主要指经济发展,因为经济是基础,经济发展了,其他各方面的发展都容易上去。经济不发展,人民群众生活得不到改善和提高,政治就不会稳定,科教、国防等其他方面也无发展的基础。纵观战后60多年来全球经济发展的历史,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缓慢;二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经济差距越来越大;三是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是建立在对发展中国家的剥削和掠夺基础之上的;四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缓慢,也制约了发达国家的经济快速发展。1973~1975年、1979~1982年两次大的经济危机,使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快速发展一下子跌入滞胀的深渊。从此,再也没有出现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初期那样长达近20年的经济高速发展的奇迹。另外,从社会主义国家来说,也有一个改革旧体制、解放生产力、加速经济发展的问题。因此,全球范围内的主要问题,除了和平问题以外,就是发展问题。

和平与发展作为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两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相互渗透,互为因果。和平是发展的基本前提,没有和平就没有发展;发展是和平的重要保障,没有发展,和平也就无从保障。

人类历史的实践证明,什么时候人类维持了和平,就发展得快一些,尤其是经济就会出现繁荣景象。如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50年代到70年代初,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局势比较稳定,国防、经济秩序也未受到大的战争的冲击,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高速发展的奇迹。亚洲“四小龙”及巴西、墨西哥等国和地区的经济腾飞也是在这一时期打下良好基础的。相反,什么时候人类处于战争状态,就谈不上经济有发展。战争不仅破坏原有的经济设施,而且耗费大量金钱、物力、人力。两次大战使欧洲变成一片废墟,就是典型例证。第二次大战直接经济损失5000多亿美元,这还不算战败国对战胜国和其他受害国数目不小的战争赔款。例如,战后日本向亚洲受害国赔偿了37.6亿美元,德国向欧洲的受害国及以色列等国赔偿了310亿美元。另外,美国向日本投掷的两颗原子弹,当时不仅造成数十万人伤亡,而且至今广岛和长崎两地的人和植物都留下了后遗症。1991年的海湾战争,美国等多国部队对伊拉克实施了短期的空中打击,就支出军费上百亿美元,而且造成伊拉克国家经济倒退20年,使得伊拉克国内商品短缺,物价上涨。可见,战争给人类带来的是多么大的灾难,对经济发展造成的是多么大的破坏。至今,凡是战火连天,动乱不息的国家和地区,无一不是处在贫困和灾难之中。因此,世界需要在和平环境中生存和发展。

和平是发展的基本前提,没有和平就没有发展。同样,世界和平的维护也有赖于世界经济的繁荣和发展,没有发展也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和平。战后60多年里世界性的战争没有发生,全人类的和平得以维持,虽然因素很多,但其中最主要的因素就是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世界各国尤其是有影响的大国都致力于发展经济。而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各国的经济联系日益加强,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更加明显。世界各国经济被连结为一个有机整体,相互依赖,相互促进,从而成为制约战争、维持和平的重要保障。另一方面,从战后60多年来某些地区和国家的动乱与冲突来看,凡是经济落后、社会发展缓慢的国家和地区往往易产生矛盾和冲突以至于爆发战争。例如,乍得内战、布隆迪部族冲突、索马里内战、波黑战争以及苏联解体前后的社会动荡等,都有经济发展缓慢,人民生活困难等因素的影响。冲突和战争多发生于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贫困、饥饿、愚昧是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因此,要维护世界和平,特别是要维持广大第三世界国家的局势稳定,就必须加快经济发展。

(二)维护和平是当今世界的根本问题

1.当代战争的根源与特点

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60多年,世界上大大小小的战争发生过160多起,对国际和平与安宁始终是个威胁。战后局部战争的发生,有着复杂的多种原因。

帝国主义、殖民主义侵略是当代战争发生的第一个根源。帝国主义就是战争,帝国主义的侵略本性并没有因战后国际关系的变化而改变,虽然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战后初期广大亚非拉国家掀起了民族解放的独立运动,但不甘心殖民统治失败的新、老帝国主义国家仍然试图通过侵略战争扑灭广大亚非拉国家的独立烈火。

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是当代战争发生的第二个根源。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在新形势下有新表现。战后初期美国想独霸世界,直接或间接挑起战争,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中东战争;美苏争夺引发的战争,如70年代在非洲和中东的一些局部战争,都有美苏争霸的阴影,安哥拉内战,欧加登战争(欧加登是埃塞俄比亚与邻国索马里之间有争议的地区),第三、四次中东战争,中美洲的尼加拉瓜与萨尔瓦多内战及边界冲突;苏联入侵捷克斯洛伐克和阿富汗,越南入侵柬埔寨都是霸权主义的直接恶果和典型表现。1991年和2003年美国两次打击伊拉克的战争,以及2001年10月开始的阿富汗战争等,都有明显的霸权主义色彩。有关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引发的战争比较复杂,有的是推行霸权主义的一方挑起的战争,有的是霸权主义双方引起的战争,有的是地区霸权主义发动的战争。但是,无论哪种形式都体现了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是当代一些战争与冲突发生的一个主要原因。

领土、边界纠纷是当代战争爆发的第三个根源。领土是一国国民生存与发展的基本场所,一国领土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但是,由于历史和自然的原因,往往相邻国家之间多少都有一点领土和边界问题。这一问题处理不好,就会引起领土和边界纠纷,从而引发战争。如以色列与巴勒斯坦阿拉伯人之间发生的数次冲突与战争(史称中东战争),主要原因之一是领土归属问题。两伊战争爆发的原因之一就是伊拉克和伊朗对阿拉伯河及其附属岛屿的主权有争议。1995年1月拉丁美洲的厄瓜多尔与秘鲁发生的冲突,也是因对塞内帕河口地区领土归属有争议。另外,还有印巴冲突、中印边界冲突、中苏边界冲突等都有领土归属、边界纠纷问题。

民族矛盾以及宗教分歧是当代战争爆发的第四个根源。不同的民族,其文化传统、民族习惯以及宗教信仰有很大的不同。因此,民族关系与宗教问题处理不好,容易引发冲突和战争。其中的原因又可分为内部矛盾与外部矛盾两个方面。内部民族矛盾以及宗教分歧引起的冲突,如黎巴嫩内战、斯里兰卡政府军与泰米尔猛虎组织的冲突,以及塞浦路斯内部希腊族和土耳其族发生的武装冲突、波黑战争等;外部矛盾引起的战争如两伊战争、中东战争等。在冷战结束后,主要因民族矛盾引发的战争,当数波黑内战为最。波黑内战从1992年3月持续到1995年12月,期间有数10万人在战乱中丧生,数百万人流离失所,上百万人成为难民,从而掀起了二次大战后欧洲最大的难民潮,强烈冲击着欧洲各国的社会稳定和国际社会的安宁。这场战争深刻地说明了复杂的民族矛盾以及宗教分歧是当代战争爆发的突出原因。

贫困与饥饿是第三世界一些贫穷国家社会不稳定、发生内战的主要因素。这一点在非洲一些国家的内部冲突中表现十分明显,像索马里内战、乍得内战、卢旺达部族大仇杀、莱索托对立两派交火,一些国家政变频繁等,都能反映出这一问题。

从战后发生的许多战争来看,当代世界的战争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从性质上看,绝大多数战争是帝国主义、殖民主义者和霸权主义者发动的。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阿富汗战争、柬埔寨战争和英阿马岛之战等,有些虽然没有霸权主义者直接出现,但却是他们在背后操纵与策划,如中东战争。

从发生的区域看,当代世界的战争主要分布在第三世界,主要战场在亚、非、拉。这说明美苏等大国侵略和争夺的目标集中在第三世界,他们利用第三世界国家之间的内部矛盾,策划战争,挑起战争,从中渔利。也说明第三世界国家内部矛盾较多,经济困难是引发战争的主要因素。

宗教、民族纠纷、领土归属问题越来越成为第三世界国家发生战争的主要根源。如1980~1988年的两伊战争,1992年3月至1995年12月的波黑战争,以及远远看不到和平希望的巴以冲突等。

从战争的技术看,高科技在现代化战争中的作用十分明显。1991年的海湾战争和2003年美国打击伊拉克的战争,以及美国和北约2011年4月开始对利比亚的空袭等就是典型的事例。

从战争的后果看,有些战争不仅给战争的双方带来深重灾难,而且对国际社会也产生了深刻影响,如波黑战争和伊拉克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