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医学与生命
48553400000044

第44章 苍生大医——医学精神(1)

医学精神的核心,是追慕苍生大医的风范,彪炳医学人文的本质。唐代大医孙思邈告诉我们什么是苍生大医:“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智愚,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生命。见彼苦恼,若已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行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

一、本质和追求

(一)精灵之气

“精神”一词来源于拉丁文spiritus,意思是轻薄的空气,轻微的流动,气息。在中国古代,有的哲学家把精神理解为精灵之气及其变化。现代人赋予“精神”丰富的涵义:用以诠释人的意识或思维;指代一种宗旨或意义;表现一种活力或生气;体现一种信念或规范;揭示一种意志或品质;阐发一种实质或本质;凝聚一种追求和思考。

精神有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就是其中较高层次和最有价值的形态。

科学精神是人们在长期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共同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的总称。人们经常运用的“质疑精神”、“探索精神”、“创新精神”、“求真精神”、“协作精神”等等,实际上是科学精神不同方面的特征。

人文精神就是人类对人文的追求,具体一点说,就是对人类的存在的思考;对人的价值、人的生存意义的关注;对人类命运、人类痛苦与解脱的思考与探索。人文精神凸现以人为中心,以人为尺度的原则;以在肯定理性作用的前提下,重视人的精神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的作用等为显着特征。

(二)太阳和星座

医学精神是标志医学实质和医学追求的医学哲学范畴。医学人文精神是医学精神的核心,是人类挚爱生命、在医学活动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精神,是反映人类对生命根本态度的精神。具有医学人文精神的本质内涵,医学才能成为人的医学。医学人文精神是医学精神的灵魂和精髓,是人文中的人文。

在医学哲学的系统语境和范畴系列中,医学人文精神是医学精神银河系中的太阳,医学科学精神、医学哲学精神、医学文化精神、医学职业精神、医学传统精神、医学现代精神、医患和谐精神等等,则是熠熠生辉的不同星座。因此,在医学精神的系统语境中,医学人文精神是核心范畴,其他范畴从不同角度和层面上体现和展示医学精神和医学人文精神的环节。它们之间既有地位、研究方向和方法的区别,又有本质和归属的一致。医学精神的研究只有在系统语境的背景下才能够走向深入。

二、至上性和一致性

(一)至高无上的人文价值

关于医学科学精神和医学人文精神的关系,有一个被广泛认同的观点,即两者之间是所谓“对立统一”的关系,这种观点颠覆了医学人文精神的至上性,其思想基础是对“人文”和“科学”关系的误读:将人文和科学作为一个对应、对等、对立的范畴,用“求善”、“情感”、“主观”等话语限定“人文”,用“求真”、“理性”、“客观”等话语限定“科学”;认为人文和科学两者之间的对立和背离导致了“科学主义”和“技术主义”——人文关爱生命,科学远离人性。一些国外学者干脆将人文与科学称之为“两种文化”。

关于人文范畴的内涵见仁见智,诠释很多,但无论怎样解释不可背离其宗。人文范畴的基本内涵是人类文化;基本内核是关于美好人性的理想;终极指向是人类的自由和解放。因此,语言、宗教、哲学、文学、艺术、科学乃至技术等等,都是人文范畴内在本质的表现形式,它们共同构建人类文化大厦、负载美好理想、展示自由解放,都是人文天幕上相互辉映的星座。

将医学科学精神和医学人文精神的关系误读为对应对等和对立的关系,是一种非理性的裂解。这个问题从表面上看似乎是对两个范畴之间是并列关系还是从属关系界定的语言逻辑问题,实际上却是关乎医学人文精神至上性是否迷失的本质问题。从生命本体论的角度而言,人的生命健康是唯一,而其他的一切都是附加值;从生命价值论的角度而言,医学和人的生命健康相连,具有其他学科不具有的至高无上的人文价值;从医学哲学的角度而言,医学人文精神是人类在特殊状态下和特殊场景中表现出来特殊的情愫,是人性超越本我的尺度,医学在本质上是“求真、崇善、尚美、达圣”

的事业;从医学伦理学的角度而言,医院和医生是成为生命伦理的骄子还是弃儿,就在于对医学人文精神的取舍存毁之间。因此,医学人文精神不是与医学科学精神对应对等和对立的范畴,而是医学精神语境中的核心范畴、本质范畴,具有至上性的特征。

(二)本质的一致性

在医学科学精神和医学人文精神的关系中,后者地位的至上性和两者本质的一致性是不可混淆但又同时存在的。与科学对立的范畴是伪科学;与医学对立的是巫医;与医学科学精神对立的是思想的蒙昧。科学、医学、医学人文精神一直是人类文化最重要的部分,医学科学精神和医学人文精神具有本质的一致性。

医学人文精神是医学的灵魂,医学科学精神是医学人文精神具体化、专业化、外在化形式;离开了医学人文精神的总纲,医学科学精神的存在就失去了归属和方向;医学科学精神求真、求实和推崇理性的学科特征和强调客观性、精确性和效用性的方法特征,从根本上来说是为维系患者生命健康服务的,是关爱生命、体现医学价值的科学保证;弘扬医学科学精神正是医学人文精神的张显而不是背离。医学技术是医学科学精神的物化形式,医学人文精神对生命的关爱,不仅需要通过医护人员友善的语言和微笑,更需要医护人员精湛的医术才能演绎妙手回春的故事。从莽荒走来的医学,在医学科学精神的引导下,以医学科学技术为利器,维系生命的健康、解除病痛,重现人的自尊、自信和自由,为生命从诞生到死亡提供终极关怀,这是地地道道、彻头彻尾的人文!医学、医院、医学科学技术,其自身的价值就在于关爱生命,成为医学人文精神实现的手段,其自身的意义无一不溶汇于医学人文精神之中。

在认同医学人文精神和医学科学精神在方法特征和学科特征上的差异的同时,更应强调两者本质的一致性。否认两者本质的一致性,裂解医学科学精神和医学人文精神,医学科学精神将脱离围绕医学人文精神核心运转的轨道,无法反射医学人文精神的光辉;而医学人文精神将陷于永久性贫血状态,失去刚性力量。

三、久远的裂痕

(一)根源和论据

在医学科学精神和医学人文精神关系的研究中,一种很有代表性的观点认为,在中西方医学发展的早期,医学科学精神和医学人文精神是浑然一体的(下文称“一体论”),其分化和对立是近代以后的事情。这种观点是对医学人文精神发展过程的误读,其结论不符合历史事实。

“一体论”的思想根源有三个方面。第一是受到人文和科学关系研究的影响。如有的学者认为,文艺复兴早期的西方世界,“是一个商业、科技和人文科学奇妙地融为一体的时代”,“科学与人文作为两种文化现象其拥有相对独立的含义……是近代以后的事情”。第二是受到“自发结合论”的影响。这种观点认为: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在发展的第一阶段是自发地结合在一起的。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和《自然辩证法概论》等教科书大都持有这种观点。第三是受黑格尔否定之否定思想的影响。黑格尔认为“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是事物发展的一般过程。这个思想影响之大,已经形成模式。

“一体论”的论据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以古代医学文献如《大医精诚》和《希波克拉底文集》中的医学人文思想为据,论证古代医学人文精神和医学科学精神的圆融统一;二是以近代医学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后,医学技术主义抬头、医学人文精神失落为据,论证近代以后医学人文精神和医学科学精神的分化。

(二)无法证实的假说

古代印度、希腊与我国文化中,人文精神悠远绵长。在中西方医学发展的早期,受古代哲学人本思想的影响,医学人文精神相对早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