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医学与生命
48553400000038

第38章 终极关怀——医学目的(2)

人的社会属性。个人与社会总处于互动之中。一方面,人是组成社会的元素,一切社会活动都由人及人与人之间的群体活动构成,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实质是人的活动规律,通过人的社会活动才能体现,没有人就没有社会的存在与发展。另一方面,人都处于社会群体之中,人的动机、愿望与需求,无一不受周围一定社会关系、社会生活环境的深刻影响;人的各种认知、情绪、需要、兴趣、信念、价值观、性格等,都打着社会的烙印;人的动机冲突、意识矛盾以及自我意识与他人意识的冲突,无一不在社会中找到端倪;人的生命、长寿、健康、疾病也无不与复杂多变的社会息息相关;外部社会附加于个体无法耐受的生活事件与个人内部生理、心理和性格缺陷等方面的易患素质,成为病因学意义的重要致病因素。

2.人的本质属性

人虽然是生物-心理-社会因素的统一体,但诸因素对人机体的影响又有主有次。其中,决定人本质的是社会属性。

社会性之所以是人的本质,就在于社会性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根本特征,人的本质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由社会活动、社会交往过程中形成以生产关系为核心的各种社会关系所决定。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发生着经济、政治、思想等各种关系,以及由此又演化出阶级、民族、家庭、亲情、朋友、业缘等更为复杂的关系。他们对人的本性内容具有决定性影响,人一出生就处于各种社会关系之中,人生命的各种生理、心理机能,人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无不受到社会关系的辐射。人类饮食、男女的生物属性,在不同的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条件下,其饮食质量、习惯及择偶标准等,有明显的不同;至于社会因素对人的意识、心理、情绪、情感、动机、需求的决定性影响,更是随处可见。

(二)取决于人性的需求

1.身心需求

驱动人从事各种活动的原始动力和目的是人的各种社会需求。对人来说,需求是一种不足之感、求足之愿,临危之感、解危之愿,病痛之感、解痛之愿,人行为追求的就是自身需求的被满足。

人的需求表现为身与心、物质与精神两个方面,既有共性之点,也有因性别、年龄、性格、职业、时代、社会地位、经济状况、文化修养、民族、宗教信仰、机体状况等因素不同的个性差异。就人的共性需求而言,马斯洛将人的五类需要,依照需求重要性发生的顺序,排列为一个自下而上的金字塔形的需要等级。其中的生理、安全需要,更多成分上表现为物质需要;而情感、自尊及自我实现的需要,则主要属于心理精神上的需求。

2.康寿需求

医学的对象,不论是病人还是健康者,也不论是个体还是群体,都是完整的人、完整的生命。而人的血肉丰盈之生命是万物中最神奇、最复杂、最秀美和深邃无比的,生命对人的一次性,使其更显得珍贵。医学的精髓是对人的生命本体的同情、尊重、仁爱与体恤,是对人的生命健康的维护,是对人各种社会需求的满足,它服务于人的躯体和心理,服务于人从出生到临终的生命全过程,甚至服务于人从生前到身后的“超生命全程”,它把人的价值、尊严放在第一位,其核心目的是满足人们对康寿的身心社会需求,它不仅关注人寿命的延长,更关注人生命和生活的质量,提高人生命的价值,使人达到优生、优活、优逝。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服务在与社会的互动中,正逐步走向社会化,为全社会的人服务,但医学服务的对象大多还是社会中处于弱势地位的个人或群体,尤其是那些在身心痛苦中挣扎、情绪焦虑的病人及其家属。关照这些弱势人群、病痛个体,满足其身心的需求,成为医学的出发之点,并为其社会人文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只有对生命充满虔敬、爱与关怀,对人性灵魂持有出色的亲和、体贴力,在对方生命中透视自己的生命,于对方痛苦中感悟自己痛苦的人,才能在实施医学服务时感觉敏锐而丰富、细腻,才能对模糊的、不确定信息做出正确的判断,才能使医疗技术在人体上激起神奇的回应,最大限度地解除病人之痛苦。

正是从满足人身心需求这一基点出发,古今中外的医学家都把医学看作是人学,即爱人之学、人道之学。医学的服务对象——社会性的人,使医学在本质上是一门涵盖自然、伦理、哲学、审美、道义、法律等诸文明因子在内的社会人文性学科,医学如果离开了以人为对象,以满足人的社会需求为目的,不可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医学。

(三)受制于致病因素的社会性

1.健康头号杀手

上个世纪90年代世界卫生组织的全球调查表明,对于人的健康和寿命来说,生活方式和行为起主导作用(60%),环境因素次之(17%),遗传因素占15%,医疗服务条件占8%。着名的医学家、社会学家诺勒朗说:99%的人生下来就是健康的,但由于社会环境条件和个人不良习惯使人生病,不良习惯给人带来极大的危害。

2.各种绝症、超级病毒的社会之源

人类社会对自然界的不断介入,导致了工业化、城市化、居住和交通的现代化等,为人类带来物质生活繁荣、富足的同时,也导致了威胁人类健康的负效应——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工农业生产带来的污染,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城市化带来的噪音,是导致“城市性心理疲劳综合症”的主要原因,而这种疲劳综合症又是多种心理疾病、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降低的重要因素;家居设施、装饰装修的现代化,冰箱、彩电、微波炉、空调、电脑等家电的广泛使用,使各种电磁辐射、装修材料的污染进入居室,使人出现神经衰弱、头痛、乏力、记忆力减退等症,对人的免疫功能及男性生殖功能也有很大影响。生态平衡破坏的恶果,引起许多生物生存环境的变化。

3.社会致病源

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指出:当前社会的各种变化,是一场速度和影响力的爆炸性革命,旧时代和它那些陈规陋俗正在慢慢地被撕毁而为新的社会铺路。社会和技术的变革步伐惊人而巨大,人们的生活节奏日益加快,体制不断更新,价值观念不断转变,新的伦理道德、信仰和传统体系不断地斗争,人际关系日益贫乏、矛盾和复杂,传统家庭模式崩溃,工作、学习以及休闲生活都发生了改变,“快、新、变、矛盾复杂”成为现时代的特征,人们更直接地感受到了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困惑和焦虑日渐增长。心理医学家Auden称现代社会为“焦虑的时代”。

社会紧张因素可引起人心理功能的紊乱并最终造成机体器官机能的崩溃,引发高血压、冠心病、脑溢血、消化性溃疡、支气管哮喘、糖尿病、甲亢、抑郁症、神经症、各种免疫病乃至癌症等严重疾病,称为“应激状态病”。

人类生存环境中引发疾病的主要根源——各种不良社会文化因素,不仅为医学从社会病因入手防治疾病、维护人类健康提供了根本依据,从此方面进一步证实了医学本质的社会人文性。

三、从边缘走向核心

(一)不仅是为了应对医疗危机

1.继承和发展

在人类发展或医学发展的不同时代、不同阶段,其医学目的是不相同的。新医学目的是多元化的,包括“防病治病,维护健康,提高生命质量,保证生存年限”多层次内涵。现代医学目的,既继承了传统的医学目的,又克服了传统医学目的所遇到的难题,反映了人类对医学目的的更深刻的认识。

医学应立志做到:高尚的,并贯穿在医学专业中;有节制的和谨慎的;供得起的和经济上可持续的;公正的和公平的;尊重人的选择和尊严。医学目的的重新审视与调整,绝不仅仅是为了克服医疗危机的问题。它对于人们如何正确地认识医学的本质、正确地看待生老病死的问题,以及如何改善生命质量问题,对医疗卫生保健的实际工作、医学资源的有效配置及医学教育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那么,医学是否还有体现医学核心价值的终极目的呢?医学的终极目的是对人的终极关怀。

2.多层次关怀

人生关怀具有三个层次:物质关怀、精神关怀、终极关怀。

物质关怀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第一需要。人超越于动物之处在于,人还需要精神关怀。精神关怀是从人的社会本质出发,满足人的精神生活所需要的各种关怀,其中包括创造和享用精神文化财富。

德裔美国生存主义思想家保罗·蒂里希提出的“终极关怀”思想,受到人文科学界极大的关注。终极关怀是指人对自身生存价值的思考,是整体的、无限的、普遍的人文关怀。终极关怀与一般关怀不同,一般关怀是个别的、有限的、具体的。终极关怀永远处在无限的追求过程中,永远不可能终止和消失。终极关怀既是一个人向往和追求的理想目标,又是一个人努力实践这种理想的行动。

终极关怀主要追索的是人生最深刻的意义和价值,寻求的是这种意义和价值的实现。终极关怀这个概念既可以有宗教意义上的蕴意,又可以有哲学意义上的理解。宗教所讲的终极关怀基本上是把人生的终极意义和价值寄托在彼岸世界,寄托于某个具有统摄作用的最高目标如上帝、佛祖、真主等,是同对这些对象的信仰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具有超验性。而哲学所讲的终极关怀与宗教不同,它是逻辑地、理性地探索的结果。

(二)走向医学的人文境界

1.医学关怀

医学对病人的关怀也包括对病人躯体健康的关怀、心理健康的关怀和医学人文关怀三个不同的层面,呈现着从基点走向终极运行的轨迹。医学对病人躯体健康的关怀是对病人生命整体关怀的物质基础。但如果仅仅停留在这个层面上,就容易将病人的躯体与病人生命的整体相割裂,只看到病原体、症状、病灶等疾病的局部要素,见病不见人。对病人心理健康的关怀是医学关怀的第二个层面。医学仅仅解决病人躯体的病痛是不够的,病人的心理状况对其生理疾患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对病人生命的终极关怀是医学关怀的最高层面。终极关怀是彻底的关怀,就是医学的人文关怀。

2.医学终极关怀

医学终极关怀是对生命价值的高度体认,医学服务于生命,而不是主宰着生命。医学终极关怀将生命健康视为最终目的,而医学本身则仅仅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手段。医学终极关怀的目标是提高生命从出生到死亡全过程的质量。医学终极关怀是医学人性化境界的实现。医学终极关怀的目的是让生命的黎明朝气蓬勃,生命的正午金光灿烂,生命的夕阳无限美好,生命的最后一抹晚霞庄重安详。医学人文关怀是医学人文精神的精髓,是医学人性化境界的实现。

医学终极关怀的人性化境界,是“医乃仁术”古训的完满实现,是希波克拉底“医学是艺术”格言的理想注释。医学从世俗中走来,通过为人的生命服务,逐渐铸造医学自身非凡独特的人文品格;医学与人的生命结缘,注定了医学须和人一起走向人性化的境界:“世俗生活可以躲避崇高,抛弃理想,远离人文,医学不可以:人类对生命的热望不允许医学随波逐流,走下圣洁的殿堂;有的职业可以以利润为第一要义,以金钱为第一动力,医学不可以:人类生命的价值不允许医学抛弃责任,混迹于喧嚣的市场。”

走向终极关怀的人性化境界,是医学发展必然的历史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