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医学信息学
48552800000066

第66章 公共卫生信息管理系统(1)

本章将论述有关公共卫生信息管理的概念、理论、实现方法以及面临的挑战。读完这章后,你将知道下面这些问题的答案:

公共卫生与公共卫生信息学基本概念;

中国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发展历程;

卫生信息标准定义和内容;

中国传染病疫情报告系统的组织结构、工作模式和机制、体系架构和功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信息系统建设背景、应用架构、应用系统设计。

15.1公共卫生与公共卫生信息学

15.1.1公共卫生的基本概念

1)公共卫生概念的扩展

公共卫生的概念是公众与医学家在长期与疾病作斗争中形成的。它是运用医学、工程学和社会科学的各种成就,用以改善和保障人群的健康、预防疾病的一门学科。公共卫生的医学基础来自预防医学。中国古代已有上医治未病的预防医学思想。古希腊希波克拉底在他的名着《关于空气、火、场所》一书中,亦将疾病与当地气候、饮水、居民体格和衣食住习惯等联系起来。

近代公共卫生观的诞生和发展是在17世纪欧洲工业革命时期,但这种早期的公共卫生主要局限在环境卫生。当时欧洲大量的农民从乡村涌向城市集中,工业生产从小作坊过渡到大工厂。居住密集、超时劳动、营养不良、饮水污染,粪便垃圾堆积如山,蚊蝇孳生,造成伤寒、霍乱、痢疾等疾病流行,肺结核等蔓延,居民健康状况下降。为了缓解这些问题,首先开展了环境卫生措施,包括整治上下水道,净化消毒饮用水,处理粪便垃圾,控制蚊蝇孳生,改善居住和营养条件等。

20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公共卫生定义的内涵也不断发展。进入20世纪后,随着公共卫生面貌的改观,急性传染病的控制和消灭,人们的健康有了很大改观。

但随之而来的饮食结构配比不当,过度营养,不良生活方式,各种环境污染,又给公共卫生带来了新的课题。

1920年耶鲁大学Winslow 教授曾经对公共卫生下了这样的定义:“公共卫生是防治疾病、延长寿命、改善身体健康和机能的科学和实践。公共卫生通过有组织的社会努力改善环境卫生、控制地区性的疾病、教育人们关于个人卫生的知识、组织医护力量对疾病作出早期诊断和预防治疗,并建立一套社会体制,保障社会中的每一个成员都享有能够维持身体健康的生活水准”。这个公共卫生的经典定义,在1952年被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采纳,并一直沿用至今。尽管在以后的岁月中,随着人们对于公共卫生活动内涵的认识逐渐从环境卫生、传染病扩展到慢性病、职业病、意外伤害等的预防控制,各国政府与学者纷纷提出不同的说法,但都只是在此原则上的扩展,是对某个方面的补充或扩展。公共卫生的基本概念,即公共卫生是通过有组织的社会努力、保障人们公平健康的活动这一点一直没有改变。1995年美国医学会将公共卫生概括为“公共卫生就是履行社会责任,以确保提供给居民维护健康的条件,这些条件包括:生产、生活环境、生活行为方式和医疗卫生服务”。1998年英国认可的公共卫生定义是:公共卫生是通过有组织的社会努力来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延长生命的科学和艺术。所有这些也都没有脱离上述的定义的基本范畴。

2003年WHO 专家Robert Beaglehole 综合了各种公共卫生的既有界定后,提出了新的定义:“公共卫生是改善人群健康和减少健康不平等的合作行动”。这反映出WHO 以及人们对于公共卫生需要全社会共同合作的重视。既然是公共问题,就离不开全社会的合作和努力。这个定义同时强调了公共卫生的目的是改善人群健康和减少健康不平等,提高健康的公平性。

我国学术界对于公共卫生的权威理解体现在2003年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在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提出的有关公共卫生的概念:“公共卫生就是组织社会共同努力,改善环境卫生条件,预防控制传染病和其他疾病流行,培养良好卫生习惯和文明生活方式,提供医疗服务,达到预防疾病,促进人民身体健康的目的。”这就将公共卫生最初的改善环境卫生、预防控制传染病提高到组织社会共同努力预防一切疾病、促进人民身体健康的高度。

2)公共卫生基本功能

1979年,WHO 通过Delphi 法研究提出了9项基本公共卫生功能(essential public health function,EPHF)。2000年,泛美卫生组织与WHO 开展合作,在美洲国家中确定了12项基本公共卫生功能。2003年,WHO 西太区办事处在WHO、泛美卫生组织和美国确定的基本公共卫生功能基础上,提出了9项适合亚太地区国家特点的基本公共卫生功能。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也制定了本国的公共卫生基本职能。以美国为例,1988年美国医学研究所(Institute of Medicine)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发表了题为“公共卫生的将来”的报告。该报告指出,将公共卫生服务等同于公共卫生功能不能充分发挥公共卫生在社会上应该发挥的独特作用。公共卫生要完成“确保人人健康环境,满足社会健康利益”的使命,应该具备三大核心功能,即公共卫生评价(assessment),通过系统地监测评估调查来提供健康信息;公共卫生政策研究制定(policy development),通过制定卫生政策动员全民参与公共卫生;公共卫生保障(assurance),通过评价和协调来保障人人享有健康。由公共卫生三大核心功能延伸出来的公共卫生十大基本服务是:

(1)监测社区卫生状况,确定社区内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2)诊断和调查社区公共卫生问题和公共卫生危险因素。

(3)将公共卫生问题公布于众并教育社区居民使其具备认识社区公共卫生问题的能力。

(4)动员和建立社区联盟来认识和解决社区公共卫生问题。

(5)制定政策和计划来支持个人和社区的卫生工作。

(6)执行卫生法规保障健康和安全。

(7)为社区居民联系需要的个人医疗保健服务,在缺乏需要的服务时,通过各种方式确保基本的医疗保健服务。

(8)确保公共卫生和医护队伍的质量和能力。

(9)评价针对个人和群体的卫生服务的效果、享有率和质量。

(10)开展公共卫生研究,探索解决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2006年,我国学者在分析WHO、WHO 西太区、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和组织制定的公共卫生基本职能的基础上,总结出我国现有公共卫生体系应该履行的10项基本职能:

①监测人群健康相关状况;②疾病或健康危害事件的预防和控制;③发展健康的公共政策和规划;④执行公共政策、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卫生标准;⑤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⑥动员社会参与,多部门合作;⑦保证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和可用性;⑧ 保证卫生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⑨ 公共卫生体系基础结构建设;⑩ 研究、发展和实施革新性的公共卫生措施。

15.1.2公共卫生信息学基本概念

公共卫生信息学是应用信息科学和计算机技术,研究公共卫生信息的运动规则和应用方法,以解决处理公共卫生信息过程中的问题为目标的一门学科。公共卫生信息学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特别是在美国9·11恐怖事件以后,公共卫生信息学研究得到了快速发展,以PubMed 文献数据库检索为例,2001年以前使用“public health informatics”作为主题词仅检索出6篇文章,而在2008年10月可检索的文章达到了700篇。

公共卫生信息学的相关主题反映了公共卫生的主要服务功能,如人口监测,人口筛查、登记,对消费者服务的新机会和义务,健康促进,信息系统和服务,遗传咨询,免疫接种,生态环境与流行病的变化,对社会健康环境(食品、药品)监控,生物恐怖事件,紧急灾难应急,卫生经济改革(资源分配),数据链接和数据挖掘,劳动力教育和评价等。

21世纪的医学发展趋势是公共卫生和个人健康防治的整合,因此与之相应的需要建立起健康防治服务和公共卫生相整合的、基于人群信息的公共卫生信息整合应用系统。

公共卫生信息系统是公共卫生信息学的发展、信息知识以及公共卫生专业知识的发布的关键,它有助于公共卫生基本使命的实现和加强公共卫生的服务能力。信息技术的普及,尤其是互联网、无线通信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彻底改变了传统公共卫生管理的方法,带来了在信息的获取、处理与利用方式上的变革,提高了信息的利用效率。信息技术的利用,可以实现对传染性疾病的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的全程跟踪,以及相关数据的实时采集,危机快速判定和决策,还可为命令的部署,现场与指挥中心的实时信息反馈,联动指挥提供技术支持等功能,有助于对危机事件做出快速和有效的反应。目前,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和现代管理手段已经成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因此,公共卫生信息学不仅是实现疾病预防控制现代化的前提,也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与应急的基础,是公共卫生管理的基本需求。

2001年美国卫生信息学会组织国家、州和地方公共卫生和信息专家,通过共同的讨论、协商,制定出美国国家公共卫生信息化发展和研究战略规划,指出了公共卫生信息学未来的研究和发展方向。其核心内容包括公共卫生信息系统的架构和基础实施、信息标准和术语标准、公共卫生信息学研究、公共卫生信息发展的经费筹集和管理、公共卫生评价、个人隐私相关信息的保护、信息保密和安全、公共卫生信息相关人才培训和人力资源管理等几个主要方面,共计74条。近年来,我国公共卫生信息学优先发展领域包括疾病监测、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与应急系统建设、公共卫生信息标准建设和研究等方面。

15.1.3中国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发展历程

我国的公共卫生信息化是卫生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与国家信息化密切关联的,国家信息化的飞速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公共卫生的信息化和公共卫生信息系统的建设,促进了近年来公共卫生事业的大发展。

1)公共卫生信息化发展阶段

我国的公共卫生信息化可以追溯到20世纪的80年代中期,迄今已经历了20多年的历程,可以粗略地分为以下三个历史发展阶段。

(1)起步阶段:公共卫生信息化的雏形。

这个阶段以80年代中期在当时的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所建立的法定传染病报告信息系统为标志,它利用了现代计算机与通信技术实现了疫情数据通过网络的传输,从此我国彻底结束了从50年代以来沿用了30多年的按月逐级汇总、通过邮局层层邮寄纸质报表上报疫情数据的历史。作为我国公共卫生系统建立的第一个信息系统,它是我国公共卫生信息化迈出的第一步,是公共卫生信息化的第一座里程碑。

(2)快速发展时期: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的百花齐放阶段。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信息产业持续发展,信息网络广泛普及,信息化成为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显着特征,并逐步向一场全方位的社会变革演进。党中央、国务院及时召开了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提出了符合国情的我国信息化发展总体思路,又相继启动了以金关、金卡和金税为代表的重大信息化应用工程(“三金工程”)。所有这些都极大地推动了卫生系统信息化的快速发展。1997年12月卫生部召开了《全国卫生信息化工作会议》,要求各级卫生行政领导利用国家信息化及卫生信息化来促进卫生事业的发展及卫生改革的深入。1999年,卫生部根据国务院研究科技救灾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加强国家卫生信息网络建设,整体提高我国疫情预报和疾病防治工作水平”的要求,拟订了《国家卫生信息网项目建议书》。该建议书结合我国卫生信息系统的现状,提出了“综合运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构成一个覆盖中央-省-地(市)-县(区)四级卫生系统的高效、快速、通.的网络通信传输系统,提高卫生信息质量,加强卫生事业的宏观管理、科学决策及重大灾害的应急、应变指挥能力的国家卫生信息网建设”的总体目标,并提出要优先建立卫生防疫信息网。各省纷纷提出各自建设以公共卫生信息网为中心的信息系统建设方案。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大好形势,公共卫生系统的信息化开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这个时期的信息系统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①国家疾病报告管理信息系统。在国务院1998年科技救灾会议后,由国家投资建设。主要包括“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和“救灾防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报告系统”。

②单病监测报告管理信息系统,如结核病、艾滋病监测报告系统等。在前一阶段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建设成功的启发下,各个部门纷纷筹集资金,建设具有本领域特色的信息采集、报告及处理系统。它们为我国不同疾病的预防控制提供了重要的决策支持,积累了大量宝贵的基础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