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医学信息学
48552800000062

第62章 区域卫生信息系统(2)

经专科医生系列检查(包括重新做胸部X线检查),确诊为肺结核病,住院治疗3个月好转14区域卫生信息系统医学信息学

2 97后,病人又转诊回社区医院,按照结核病治疗规范,继续服药3-6月,同时作为慢性传染病,进入“社区卫生信息系统”,进行康复治疗和长期专病随访跟踪。最后,该病人治愈信息还要再次经“传染病直报系统”上报区、市、省级疾病控制中心。

同一个病人同一疾病的信息就这样被机械地分割开来,储存在不同记录中(社区健康档案、医院住院病例、疾病控制中心的传染病记录等),各个医疗卫生机构独享各自的检查、诊断、治疗信息,或者依靠手工、传真方式才能被另一机构再次采集或利用。在这一过程中,由于不同机构相对独立和封闭,形成“信息孤岛”和“信息鸿沟”,导致重复检查、重复诊断甚至是矛盾治疗。因此,人们迫切希望建立一个区域性的卫生数据共享与交换平台,以期解决上述问题。

14.3.2一套设计思路

通过上述病例,我们可以从理论上总结出建设区域卫生信息系统的一套思路。

1)塑造区域卫生信息系统的体系结构

从上述病例中,我们可以看出,该患者的医疗信息分散在社区医院、专科医院,并通过“疾病预防控制系统”向上报告汇总,但是都在一个区域范围内。如果我们将一个个具体的医疗机构(如医院)看做“点”,将一个个以业务条线为主、垂直分布、纵向管理的系统(如疾病预防控制系统)看做“线”,将一个个社区医疗服务看做“片”,那么,区域卫生信息系统就可以看做“面”,它将这许多的点、线、片融合在一起,协调一致地进行医疗卫生服务。因此,我们首先要塑造区域卫生信息系统的体系结构。

2)建立区域卫生数据共享与交换的平台

从上述病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同一个病人同一疾病的信息是分散在不同医疗机构的不同医疗记录中,并属于不同的信息系统,例如“医院信息系统”、“社区卫生信息系统”、“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而这些信息系统是“各自为政”的异构系统。因此区域卫生信息系统首先需要建设一个信息交换平台,这个平台的特点是可以互操作的,能让这些信息都能在这个“共通、公用”的平台上共享和交流。

3)建设区域卫生信息系统数据中心

在上述病例中,我们面临这样一些问题:如何将患者分散的医疗信息汇总起来?存放在何处?如何存放?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建设区域卫生信息系统数据中心。区域卫生数据中心是指在一个相对逻辑集中或物理集中环境中,构建一个以存储和处理区域居民健康、疾病信息,医疗机构信息,以及面向公众卫生服务信息的数据中心。这个数据中心是区域卫生数据共享与交换平台的核心,它应满足区域内社会各阶层对卫生信息交流、利用、管理和增值服务的需要。区域数据中心不等同于一个机构或组织内的数据库,它一般包括网络系统、应用服务系统、存储系统、远程灾备系统、网络管理系统等部分组成。

4)设计电子健康档案

上述病例描述了一个患者一次疾患“肺结核”的相关信息的汇总记录,那么,他一生的疾患和健康状况也需要一个汇总的记录,这就是“电子健康档案”。

区域卫生信息系统的所有信息必须有所载体,对于它服务的主体——人来说,电子健康档案是以个体人为单位的健康信息载体,是区域卫生信息化的核心。当然区域卫生信息系统还有其他信息,例如区域卫生资源、区域卫生规划等。

5)制定区域卫生信息系统的标准与规范

区域卫生信息是海量的,而且类型数以百千计。目前在各机构和组织内部应用的信息系统中,数据大都是非标准化的,甚至是自定义的,在不同系统的内部集成上,往往不是采用数据交换标准,而是采用编写程序直接交换。

区域卫生信息系统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就是信息的共享和交换,当前主要障碍是缺乏切实可行的标准,难以实现不同机构、组织间数据的无缝传递,因此,制定区域卫生信息系统的标准与规范是基础和前提,我国制定的区域卫生的基本数据集就是一种标准。

14.4区域卫生信息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14.4.1系统组成

卫生信息系统的组成可分为两部分。①卫生信息系统资源:包括人员(规划者、管理者、信息收集者等)、硬件(计算机、设备等)、软件(数据处理程序等)、财政资源;②组织章程:包括标准、职责、应用管理程序等。

当我们设计区域卫生信息系统时,不仅要以系统化方式来阐明信息产生过程,建立一套对卫生信息系统资源的管理软件,还要注重管理结构每一个组成部分,即组织章程。我们在讨论上述HIS、LIS、PACS 等信息系统时,更多讨论了它们作为管理软件的一部分,而区域卫生信息系统由于它的本质和内涵,我们将更多讨论它管理结构的各个部分。

关于区域卫生信息系统的人员、软硬件资源,我们将重点讨论:①建筑在互操作网络上的“区域卫生数据共享与交换平台”;②收集、存储、提供信息的“区域卫生数据中心”;③区域内数据共享与交换的基础“标准化”;④区域医疗卫生信息的一个主要载体“健康档案”以及依据它而实现的“共享医疗”;⑤作为区域卫生信息化管理的领导者、规划者及其作用。

对于组织章程,我们将主要提出下列问题:①区域卫生信息化的领导组织机构;②规划的长期性、复杂性,特别是需求的导向性;③关于个人隐私性、安全性等系列的法规;④还有业务流程运行机制的章程。

14.4.2系统的功能

1)保健对象管理功能

该项功能主要是为患者获得一、二、三级水平的医疗保健服务,特别是为相互转诊、“共享医疗”提供优质服务。在这项管理功能上信息的真正使用者是社区的全科医生,中、高级医院的医生、护士、医技人员等。区域卫生信息系统就是通过对保健对象信息在各级之间的准确传输、应用,帮助医护人员制定正确的决策——优质的医疗保健服务。例如一个高级医院的专科医生通过区域卫生信息系统了解一位冠心病人在社区医院的长期诊断、用药、心电图数据,帮助修订诊疗方案。而一个社区医院的全科医生可以通过区域卫生信息系统知道一位已经在高级医院实施冠状动脉支架手术后的心肌梗塞病人信息,在社区为其进行康复治疗和冠心病的健康教育。

2)卫生保健管理功能

初级卫生保健单位(如社区医院)已提供了“六位一体”的全面卫生保健的管理功能,正如在“社区卫生信息系统”中所介绍的。区域卫生信息系统并没有创建新的“功能”系统,它是在更高级别、更宏观水平去管理已有的“六位一体”卫生保健功能。例如社区医院发现肺结核患者,经专科医院确诊治疗后便转入社区康复治疗。区域卫生信息系统则要知道全区域有多少肺结核患者,患病率是多少?治疗率是多少?对于经久不愈的“耐药性”患者,通过统计分析知道原因是什么?是不规范治疗导致,还是药品的种类导致?

因此,第二部分管理功能涵盖了保健、康复、儿童计划免疫、计划生育、健康教育各方面内容,还应涵盖公共卫生管理中心的疾病控制、卫生监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各方面的功能,涵盖医疗保障体系和药品监督、供应体系的功能,关于所有这些单个的信息管理系统,在本书的有关章节都已经介绍过。因此区域卫生信息系统不是重新去打造一个包含上述10多个医疗卫生子系统,而是建立一个对全部已有卫生信息系统互操作平台,建立对所有卫生信息一套管理体系和模式,并在区域层面上使用这些信息为全体居民提供更好的医疗卫生服务。

3)卫生行政管理功能

区域卫生信息系统的卫生行政管理功能是指在区域范围和层面上,协调并提供卫生服务的规划和管理支持。

首先是“区域卫生规划”(Regional Health Development Program,RHDP)。即在特定的区域范围内,根据其经济发展、人口结构、地理环境、卫生状况以及广大群众的卫生要求,确定卫生发展目标,统筹规划,合理配置卫生资源,向区域全体居民提供有效、经济、公平的医疗卫生服务。区域卫生信息系统将对规划制定和评估提供信息依据和决策支持。

第二是“区域卫生资源配置”。我国区域卫生资源配置主要在机构、床位、设备、人员、资金5个方面。区域卫生信息系统通过提供信息、分析信息以及决策支持,对区域卫生资源分配实行“总量控制、存量调整、数量优化”的功能。

第三是对区域内卫生事业进行日常信息管理,如成百上千种报表的传输,存储,统计分析。卫生部关于RHIS 定义中指出的电子政务等系列管理,特别指出对区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指挥系统的建立和应用。

14.5区域卫生信息系统的体系结构

14.5.1区域卫生信息系统的业务需求

区域卫生信息系统建设的目的是在区域内实现不同医疗卫生服务和管理机构之间共享医疗卫生信息。

这些信息共享的需求来自于以下不同部门:

(1)医疗服务体系:如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妇幼保健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

(2)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如卫生行政机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120急救中心、妇幼保健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

(3)医疗保障体系:如医疗保险管理中心、城乡合作医疗保险机构、商业保险机构等。

(4)药品供应体系:如药品监督、药品集中采购、药店、药房等。

这些部门之间有大量的信息交叉共享需求。它们包括:

(1)医疗信息共享需求:包括医疗服务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医疗服务部门与其他部门信息共享。

(2)医疗卫生管理和决策信息共享需求:如医保部门读取医疗机构的患者费用信息,用于监管和费用支付;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读取医疗、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的数据,用于质量、服务、效益的监管等;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可以通过汇总分析共享信息,进行宏观决策,并可以通过发布信息,指导各部门医疗服务和经营工作。

(3)医疗卫生业务协同:如社区医院与大型医院通过网络实现双向转诊等。

14.5.2患者主索引

1)为什么要建立患者主索引

区域卫生信息系统的主要目标是在一个区域内实现患者病历或健康档案。信息共享,所以首先要确定患者的身份。在医院内部的各个系统间,通常需要通过建立患者主索引(enterprise master person index,eMPI)的方式,来保证各个系统识别出同一个患者。在区域范围内则涉及不同的医疗机构间如何对患者的身份进行统一,必须建立统一的患者主索引。患者主索引内容主要包括患者的ID 号(标识号)、姓名、性别、出生日期(不能用年龄)、籍贯、住址、电话、医疗保险种类、证件号码等基本信息。

2)区域卫生信息系统患者主索引与其他子系统患者主索引的关系

任何处理患者信息的子系统都需要建立相应的患者主索引,如医院的PACS、LIS、门诊及住院信息系统等,如果是不同的公司产品,或者是同一个公司分别开发的独立产品,都需要建立独立的患者主索引。另外,即使是同一公司统一开发的集成化独立系统,每个子系统有自己独立的患者索引需求,也需要建立子系统的患者主索引,如PACS 是以患者检查为主要业务,需要建立以放射号为主索引的独立的索引系统。在医院不同部门之间,需要跨不同的子系统使用信息,就需要建设一个作用于全院的患者主索引,建立与各个子系统的患者主索引的对照表,以支持在全院范围内查找不同子系统内同一患者信息。

3)建立统一的患者就诊卡

在一个区域内建立统一的患者主索引主要以发卡方式实现。国内医院发放就诊卡已经十分普及,目前以磁卡、条码卡为主,主要原因是价格便宜,可以免费发放。由于涉及人员、机构众多,管理关系复杂,协调困难,区域卫生信息系统建设的发卡比较单个医院发卡要复杂、困难得多,目前国内还没有完全成功的案例。国内很多地区正在积极探索,希望结合医疗保险发卡,对没有医保或外地患者,由医疗机构发放就诊卡解决。

区域卫生信息系统患者主索引建设有两种模式:

(1)强制统一发卡模式:由主管部门统一设计,建设发卡中心,由各个有关服务部门发放。医保卡的管理和发放就是最好的例子,这种发卡模式最大的优点就是尽量保证每个患者只具有惟一的一个ID 号。但这种发卡模式的发卡规模巨大、发放方式复杂,投入很大,管理协调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