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新农村十万个怎么办·新技术·如何办好鸭养殖场
48545300000073

第73章 鸭球虫病有什么症状、应怎样防治

鸭球虫病是由多种球虫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在我国主要致病虫种是毁灭泰泽球虫和菲莱氏温杨球虫,而且多为混合感染引起暴发型球虫病,发病率约30%~90%,死亡率约20%~70%。各种年龄鸭均可感染,雏鸭发病率严重,在地面育雏的雏鸭,发病较早,一般在18~21日龄,发病季节与气温和雨量密切相关。

鸭感染球虫后第四天出现精神不振、缩颈,不食、排暗红色或深黄色血便,多于发病后3天内死亡,未死的鸭则逐渐恢复食欲,精神好转,但生长发育受阻,增重缓慢。病死鸭剖检可见小肠肿胀出血,十二指肠有出血斑点,内容物为浅红色或鲜红色黏液,尤以卵黄蒂前后肠段严重肿胀,黏膜上密布针尖大出血点,有的黏膜表面覆盖着一层麸糠状或奶酪状黏液,或为红色胶冻状血性黏液。

球虫病的防治目前主要是采用抗球虫药物,常用的有磺胺药和新型离子载体类抗生素(如盐霉素、马杜拉霉素等)。给药一般是在饲料中加抗球虫药物长期饲喂或间隔时间饲喂。为防止球虫产生耐药性,可采用两种药联合应用,或用一类药一段时间后,再换另一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