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宁夏文化发展研究
48535500000047

第47章 中阿经贸论坛视域下的宁夏与阿拉伯人文交流(2)

第三,发挥宁夏作为回族自治区的民族区位优势,针对性建立国际友好城市关系,如银川市作为我区经济中心,可与阿拉伯世界的经济中心迪拜建立国际友好城市关系。吴忠市作为中国的“回族之乡”,可与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发源地的沙特麦加市或距离麦加70公里的吉达市建立国际友好城市关系。石嘴山市作为宁夏的能源城市,可与科威特的科威特城建立国际友好城市关系。中卫市作为工业城市,可与卡塔尔多哈市建立国际友好城市关系。固原市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可与阿拉伯世界的历史文化名城如伊拉克的巴格达、埃及的开罗等城市建立国际友好城市关系。

第四,选择性地与包括22个阿拉伯国家在内的57个伊斯兰国家的相关城市建立国际友好城市关系,从而既在阿拉伯国家所处的西亚北非地区选择性建立国际友好城市关系,也在穆斯林国家居多的南亚、东南亚和中亚地区选择性建立国际友好城市关系,从而使“向西开放”的宁夏国际友好城市关系的建构,做到“点面双结合”与“东西南北中”的网络格局。

综上,在当前新形势和新要求下,进一步推动宁夏与阿拉伯伊斯兰国家国际友好城市关系的建立,对于中阿(中国和阿拉伯国家即1+22)和中伊(中国和伊斯兰国家即1+57)双方延续友好传统、增进彼此了解、共叙传统友谊、发展经济贸易、扩大人文交流,以及推动双方地方外事活动等层面,具有双重意义。

三、重视宁夏与阿拉伯人文交流的外在形象

每年中阿经贸论坛期间,中阿政界、商界、学界等相关人士相聚银川论经谈贸、谈文论道的同时,也推动着中国宁夏与阿拉伯的人文交流。在此期间,宁夏的外在形象如阿拉伯语翻译、公示语、广告设计,无一例外地体现着宁夏人文交流,甚至是中国人文交流的水平与质量。因此,有必要就此做一些初步探讨。

(一)设置宁夏阿拉伯语翻译分级岗位

值得肯定的是,自2010年首届中阿经贸论坛召开以来,宁夏阿拉伯语翻译人才为推动论坛的顺利召开和成功举办,发挥了积极作用,做出了一定贡献。但随着论坛发展对阿拉伯语翻译人才的高要求与严标准,以及外交外事工作中翻译的常态性和严肃性、翻译行业在外事工作中具有的窗口性和服务性,诸如翻译水平与岗位要求不相符合、翻译水平层次不分不明、文化差异意识缺乏、知识面有限、理解有偏差等问题也逐步出现。为切实做好中阿经贸论坛阿语翻译工作,提高论坛翻译质量,推动中国宁夏与阿拉伯国家的合作与交流,有必要采取翻译岗位分级方式,确保论坛期间的翻译质量到点、到位。因此,很大程度来讲,阿拉伯语翻译人才作为体现宁夏乃至中国外在形象和文化软实力的一张名片,甚至是对外交流的先行者和推动者,有必要采取一些措施,达到人文交流的要求和高度。

第一,鉴于中阿经贸论坛期间,以及宁夏对阿常态工作中,阿拉伯语翻译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举足轻重作用,自治区党委组织部、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自治区外事办公室、自治区博览局等部门,应联合成立中阿经贸论坛阿拉伯语翻译人才领导小组,统筹规划,整合力量,服务中阿经贸论坛,服务人文交流。

第二,阿拉伯语翻译人才领导小组,对宁夏阿拉伯语翻译人才做一次通盘摸底,了解阿拉伯语翻译人才现状,构建自治区阿拉伯语翻译人才库。

第三,阿拉伯语翻译人才领导小组会同有关院校,对宁夏现有阿拉伯语翻译人才进行水平测试,掌握翻译人才实际水平。

第四,根据测试结果,对阿拉伯语翻译人才进行水平分级,依照实际水平,按需按岗,选派相应翻译到对应岗位上从事翻译工作,做到水平到位,翻译到位,质量到位、交流到位、效果到位。其中,一级岗位基本达到同声传译或交替翻译水平,能够胜任自治区党政领导会见阿拉伯贵宾、中阿会议会谈等翻译工作和需要。二级岗位能够胜任中阿各类文件或来往函件的笔译工作。三级岗位能够胜任陪同翻译、会务翻译、生活翻译等日常翻译工作。四级岗位即一、二年级的阿拉伯语学生在志愿者岗位上从事向导等服务工作。

(二)规范宁夏阿拉伯语公示语

2010年5月24日,宁夏回族自治区主席王正伟召开主席办公会,专题听取了2010年中国(宁夏)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暨中阿经贸论坛筹备情况。办公会上,王主席指出,“各种印刷品、宣传册、条幅等要准备中、阿两种文字。”本着服务中阿经贸论坛的精神,自首届中阿经贸论坛以来,银川市、吴忠市区的一些公共场所均出现了阿拉伯语公示语,但也不乏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例如翻译有误、语法不通、拼写错误、词语误用、文字乱码、词句错排、一名多译、不明译法等。

王正伟主席所指中阿经贸论坛期间的“各种印刷品、宣传册、条幅等阿文”,其重要作用体现在,一是为论坛营造浓郁的气氛,二是服务阿拉伯外宾,三是向阿拉伯世界宣传宁夏和中国,四是展现我区的“宁夏阿语品牌”。鉴于此,根据阿拉伯语公示语业已出现的问题,诸如特色景点名称无固定与权威翻译、城市主要街道名称音译或意译选择、一名多译等,规范中阿经贸论坛期间阿拉伯语公示语,既是落实主席办公会议精神的重要内容,也必然是有关方面的工作要点。根据中国翻译协会对公示语的界定和要求,以及阿拉伯语言与阿拉伯语文化的特点,宁夏阿拉伯语公示语应做到:

第一,运用约定俗成的阿拉伯语公示语——阿拉伯人社会生活中特定的规范和形式,并根据不同场合的需要,当以独词、词组、短语、整句、短语篇,以及这些要素的有机组合为主要语言形式。

第二,阿拉伯语公示语的时态应用,大体上限于现在时,给予所处特定环境的公众以即时行为的指示和提示。表示静态的提示性、指示性的阿拉伯语公示语,应当用名词,直接、准确显示特定信息。表示动态意义的阿拉伯语公示语,应使用动词、动名词,将阿拉伯外宾的注意力集中到应采取的行动上。

第三,阿拉伯语公示语设置于特定环境,针对明确的目标公众,因此当使用祈使句。涉及公共设施和服务信息的阿拉伯语公示语,应运用缩略语,或缩略语与词汇原形混搭。严格避免使用生僻的阿拉伯词语、古语、术语,以强调信息服务效果。

第四,词汇的书写要符合阿拉伯语的规范,字体、字号的编排、变化有助于突出重要和关键信息,服务特定功能。

第五,阿拉伯语公示语应与醒目的国际和国家标准图形标识共同使用,相互补充,相得益彰。此外,阿拉伯语公示语应以简洁、清晰、准确的文字,严谨、简练、规范的句式,以便为阿拉伯外宾提供更加深入、周全和准确的信息服务。

(三)打造宁夏广告的国际性和人文性

2010年首届中阿经贸论坛期间,宁夏首府银川市主要交通要道路边设置的广告牌,由政府出资制作。2011年第二届中阿经贸论坛,银川市主要交通要道路边的广告牌有企业从广告招商角度,出资制作。这一举措,仅从广告招商单一角度,就能反映中阿经贸论坛“论经谈贸”的价值和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