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宁夏文化发展研究
48535500000033

第33章 宁夏沿黄城市带文化产业发展研究(2)

《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建设“十一五”规划》规划建设的沿黄城市为核心的传统文化产业带中,提出银川市重点发展以出版发行、印刷复制、电子音像、文体娱乐、演艺、文化传媒、影视拍摄基地等为主的文化服务业;石嘴山市发展以军旅故地、工矿体验、探险、园林奇石及湖泊为主的文化旅游业和文体娱乐、休闲、演艺业;中卫市依托黄河、大漠、杞乡、“花儿”等知名品牌,做强西部风情旅游服务业。逐步形成三个文化产业层,做大做强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动漫游戏等文化核心层产业;大力培育旅游演艺、文博会展、民间艺术等文化外围层产业;积极引导文化制造业和文化销售业等文化相关层延伸产业,支持发展“专、精、特、新”的中小文化企业群。其中大部分均为沿黄城市带独特的优势传统文化产业部门。

(一)基本发展思路

1.紧密结合时代发展需要,赋予传统文化时代神韵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包容特性,能够与时俱进,不断的吐故纳新。沿黄城市带应充分利用区域传统文化优势资源,紧密结合时代发展需要,推动传统文化走向生活、走向市场、走向大众、走向产业。在传统文化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推动传统文化在产业化进程中获得新生。尤其是应立足区域已有的优势演艺、出版传媒、影视等传统产业,不断推陈出新,通过打造一系列宁夏特色的国内知名品牌产品,促进沿黄城市带传统文化产业的大发展。

2.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引导传统文化产业科学、持续发展

进一步提高传统文化的商业引力,通过产业化手段和商业运作,对传统文化进行科学技术改造下的产业升级与商业包装,将传统文化产业融入现代社会市场运行机制,稳步推进传统文化产业的市场化机制转变。加快传统文化产业的科技信息化、数字化改造,促进沿黄城市带传统文化产业由技术含量低、封闭传承发展转向技术含量高的层次和更开放、受体更广泛的现代传统文化产业上去。

3.做大做强优势传统文化产业,逐步促成传统文化产业集群发展

继续深入进行沿黄各城市文化体制改革,打破原有的管理体制,深入整合区域优势传统文化产业,促进经营性传统文化产业与市场的全面融合。沿黄各城市应积极制订各自城市的文化产业发展规划,通过组建大型文化产业集团,打造沿黄地区文化产业龙头。鼓励社会各界全面参与创办文化产业,实施多种所有制成分共同参与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格局。通过培育一批传统文化的龙头企业,推进宁夏优势传统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大繁荣。

4.注重沿黄城市带的城市文脉保护,维系传统文化的有序传承

对沿黄城市带各城市历史文化发展的实体表现形式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应以保护性开发为宗旨,维护城市的本土地域文化特色。各城市文化遗产资源的保护,有利于城市文脉的延续,也是发展各类文化创意产业的基础。城市决策者应加强对各个城市历史的全面认识,在城市规划建设与改造的过程中,深入调查研究,重视对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保持城市的地域、民族、文化特色,形成城市传统文脉的有序传承。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传统特色文化保护与开发不足,部分传统文化亟需抢救与发掘

受国际和国内当代文化发展与传播影响,我国绝大部分地区性传统文化承受着巨大的冲击,部分传统文化逐渐被边缘化,一部分传统文化式微以至消逝。宁夏沿黄地区自秦汉以来,传统文化持续演变发展,形成了具有显著地域特色的回族文化、西夏文化、塞上文化等传统文化类型。但长期以来,围绕特色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开发不足,与传统文化相衔接的产业链没有完全建立,作为宁夏沿黄城市带名片的地域、民族特色文化在城市中没有凸显,城市第三产业中很少出现地方性、特色性的文化产品。部分原有的区域特色传统文化如回族医学、西夏历史文化等长期仅有极少数人进行研究、应用,与之相联系的产业化改造和产业性发掘还没有全面铺开。

2.地域性、民族性、特色性文化产业集群发展不突出

文化产业是由“文化、智力(创意)、科技”三者深度结合形成的产业集群,其中文化创意源于文化积淀并高于文化积淀,是对文化资源创造性的开发和利用。传统文化产业的发展,是将传统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品、文化服务的价值实现过程,区域性传统文化资源是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基础。当前,沿黄地区文化产业发展中与各个城市当地民俗传统文化结合不够,没有展现出沿黄地区的文化特色、地域特色、民族特色和独特的非物质文化优势,具有地域、民族、特色性的传统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相对滞后。

3.传统文化产业品牌建设任重道远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国内国际文化市场上,区域文化产业只有树立自己的特色优势传统文化产品品牌方能有立足之地。而品牌的创立,是建立在对区域文化内涵的深度发掘基础之上,因文化的差异而显得具有鲜明的特色。沿黄城市带目前对于区域民族、自然、人文、历史文化优势利用不足,还没有打造出在全国叫的响的回族文化产业品牌、西夏文化产业品牌、枸杞文化产业品牌等传统文化产业品牌,必须通过创新与发掘,努力在全国创出几个相对知名的传统文化品牌,推动沿黄城市带传统文化产业的发展。

(三)解决途径

1.调整传统文化产业结构,创建沿黄城市带传统文化产业集群发展模式

近年来,宁夏共转企改制了黄河出版集团、电影集团、演艺集团等6家企业。改制后的文化企业集团通过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改革薪酬制度,激发了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不仅盘活了存量资产,更迸发了巨大的市场竞争力。2010年,除新转制的宁夏演艺集团外,其他5家企业集团实现主营收入10.85亿元,年增长率达12.9%;实现利润9460万元,年增长55%[4]。应继续在沿黄城市各文化团体深入进行转企改制,解决现有传统文化产业规模小、结构不合理、产权不明晰、资源分散等问题,推进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培育骨干文化企业,努力构建地方性、民族性特色文化产业集群,以宁夏广电传媒集团和黄河出版传媒集团为产业龙头,积极推动地区传统文化产业集簇式发展,以城市文化产业的集聚、共生、有机组合,带动和辐射沿黄城市带传统文化产业发展。

2.培育沿黄城市带文化消费观念,活跃文化产业市场

城乡民众的文化消费观念不强,是沿黄城市带传统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一个显著问题。在传统文化资源产业化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到城乡受众的接受程度和审美趣味,从传统文化中提炼切合人们生活、心声的文化元素,以此来构建传统文化产业。通过创造地方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推动文化资源的深度发掘以及文化产业的品质提升。

同时,应利用宁夏沿黄城市带差异性的回族传统文化、西夏历史文化、塞上移民文化,在加强文化资源保护的基础上,发掘深层文化价值,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产业体系,使地方传统文化得到延续发扬,更以小成本、低消耗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通过创新发展模式,推出一批传统文化精品,开展区域性文化产业交流,走出宁夏,走向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以传统文化产品输出带动产业发展。

3.进一步延展传统文化产业链,推动传统文化产业的一体化发展

在沿黄城市带传统文化资源整合的基础上,将传统文化产业规模化投入市场,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形成较为成熟的地区传统文化产业链结构。文化产业链的形成和沿黄城市带文化资源的整合之间存在着密切相关、互相促进的关系。资源的整合和优化配置有利于产业链的成熟与完善,而相对完善的传统文化产业链一旦形成,又有利于文化资源的全方位、深层次的发掘。处于文化产业上游阶段的资源整合与处于下游阶段的产业链二者的融合,可以促使传统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发展进程从始至终保持一贯性和延续性,既可保持文化的原始特性,又可开发文化的附加价值。

三、积极培育宁夏沿黄地区城市带新兴文化产业集群

随着网络、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动漫游戏、数字音乐、数字电影、网络视频、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公共视听载体、数字出版、网络出版、网络服务、手机出版、会展业等新兴文化产业形态不断出现。新兴文化产业已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新的增长点,新兴文化产业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区域产业结构中发挥的作用日益突出。

新兴文化产业的核心是文化创意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是文化产业的高端。文化创意产业强调的则是推崇创新、个人创造力、强调文化艺术对经济的支持与推动。文化创意产业是由“文化+智力(创意)+科技”三者深度结合形成的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最本质、最核心的就是创意与创造力[7]。文化创意产业在技术(Technology)、人才(Talent)、包容(Tolerance)的引力作用下,而表现为明显的城市集群发展特征和集聚动力。

宁夏沿黄城市带是宁夏经济社会最为发达,城镇最为密集的区域。四个核心城市文化特色分别表现为银川市:西夏古都、回乡首府;吴忠市:塞上回乡,民俗故里;中卫市——水沙交融的黄河古城;石嘴山市——“满城风光半城湖”的工矿城市等四种风格迥异的城市文化气质。其中银川市作为沿黄城市带的核心城市,具有发展新兴文化产业集群的各类优势资源和地缘优势。

(一)基本发展思路

1.制定沿黄城市带新兴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培育扶持部分新兴产业发展

推进战略性新兴文化产业是增强沿黄地区软实力的需要,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也是满足人类更高级精神文化消费的需要。沿黄城市带作为宁夏经济社会最为活跃,文化最为发达的地区,应立足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现实,科学合理规划新兴文化产业发展战略。沿黄城市带应以银川市为核心,以新兴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和新兴文化产业孵化、培育基地为源泉,逐步发展一批以创意为核心,以文化为灵魂,以科技为支撑,以网络为基础,以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开发与运用为主体的知识密集型、智慧主导型新产业,在银川市率先实现重点突破、中心辐射的新兴文化产业集群式发展,进而向周边主要中心城市辐射传播。当前银川市新兴文化产业发展的重点应放在网络文化服务、数字出版、动漫产业、文化艺术商务代理以及广告与会展业方面,以市场需要和市场开拓培育新兴文化产业。

2.推动科技与人才创新,提升沿黄城市带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水平

人才资源开发是新兴文化产业发展的支撑和保障。当前我国新兴文化产业人才资源开发主要目标是自主培养五种人才:策划人才、生产人才、经营人才、销售人才和服务人才[8]。目前,银川市新兴文化产业发展中,应以龙头企业、中小型文化创新企业为主体,以产学研用为支撑,发挥首府城市文化科学研究机构众多的资源优势,集聚一批科学技术与创意人才,形成一支结构合理、技术含量高、管理体系顺畅、具有现代市场营销理念的新兴文化产业人才队伍,组织提升企业新兴文化产业创造力,为银川市新兴文化产业培育发展提供可靠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