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如何科学栽培荞麦
48527700000045

第45章 旱地荞麦夏播高产栽培有什么技术要点?

荞麦分甜荞和苦荞两大类,我们生活中食用的为甜荞。甜荞是西北干旱地区种植的主要杂粮作物,耐瘠薄,生育期短,营养价值高,具有预防疾病和保健作用。荞麦随着用途的扩展,社会需求量增加。为了提高荞麦的种植产量效益,以下是人们长期总结的经验:

(1)精细整地,重施磷钾肥。麦收后,及时灭茬深耕20厘米,耙耱精细整地,促进土壤充分熟化,接纳降雨,消除杂草,减轻病虫危害等作用。同时,结合整地,施腐熟土肥2000千克/亩、磷肥25千克/亩、钾肥10千克/亩,满足荞麦生长期需求和品质的改善。

(2)选好品种,做好种子播前处理。夏播选用生育期较短,上年新产的、成熟饱满,并经过加工筛选的籽粒作种子。播前在太阳下晒8~10小时,提高种子发芽率。为了防止品种间串粉,同一品种连片种植。繁殖种子品种间隔300米,保持种子纯度。

(3)适时播种,合理留苗。播期和密度都影响产量,试验证明,播期过晚可造成颗粒无收,密度对产量影响次之。

其一,适时播种,是荞麦夏播高产的重要环节。土壤墒情较差时,播后及时碾压提墒。

其二,掌握好播量,实现一次全苗。荞麦主要种植在人少地多的旱地,整地质量相对较差,夏播易受到暴雨冲击,造成地面板结。生产实践调查证明,播量2.5~3千克/亩为宜,播种深度为3厘米。播后遇到暴雨天气,待天放晴之后,应及时行间浅耕破除板结,并人工帮助荞麦出苗。

其三,确定播种方式,建立合理高产群体。合理群体有利于形成壮苗、多枝、多花、多果。

(4)科学管理,促进高产。荞麦夏播,处在高湿、多雨季节,加之荞麦生育期短,生长发育快。为培育壮苗,实现群体结构与个体协调生长,管理上要突出早、勤、细。

其一,检苗中耕,除掉杂草。荞麦出苗长到3片真叶时进行检定苗,取弱留壮,取杂留真,取病苗留健康苗。定苗后进行第一次中耕,初花期进行第二次中耕除草,封行后停止中耕。

其二,辅助授粉,提高结实率。荞麦自花授粉能力较差,采取人为因素帮助授粉提高结实率,单位面积产量增长10%以上。目前采取的方法有两种,有养蜂条件的,可在荞麦地头多放蜂箱,蜂群在荞麦花上采蜜中实现花粉异花授粉,提高结实率;人工辅助授粉,在荞麦花期人工用20~30米长绳子,两人拉直,在荞麦上部花序上震动走过,帮助授粉,晴天中午8~10时,每隔两天进行1次,连续辅助授粉3次。

(5)防治病虫害,减少损失。幼虫危害荞麦叶片和花序,防治早荞麦产量不受影响,不防治可造成颗粒无收。在初花期开始防治,晴天中午田间喷雾,喷药时以叶脊为主,每隔10天防治1次,必须连防2次。禁止使用高残留农药,实施无公害化防治。

(6)适时收获碾打。当荞麦呈现本品种固有色泽,全植株分枝上70%籽粒成熟,为最佳收获期。上午10时前露水未干时或下午4时后收割,打成小捆,减少落粒,拉运到晒场堆放5~7天,有利于后熟,提高千粒重,晒干碾打或机械脱粒入库,减少霉变颗粒和破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