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宁夏贺兰山森林资源
48513200000004

第4章 自然环境(2)

贺兰山东坡大多数沟道,特别在中段,沟道水质很好,pH值7.5左右,矿化度不高,为轻度软水或适度硬水,适宜饮用。北段沟道水质状况复杂,除少量可饮用外,大部分沟道或区段水质差,仅可供林牧业和农田灌溉用。

根据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在贺兰山中段(插旗口——大武口)的含水岩层主要由侏罗纪与三叠系构成,岩性多为厚层砂岩或砂岩与泥岩互层,地下水类型为裂隙孔隙层间水,地下水多以下降泉的形式出露,泉水流量变化大。在贺兰山北段石炭井矿区、中段苏峪口沟等处有寒武奥陶系灰岩分布,岩溶发育地段富水性较好,岩溶水以泉水形式出露,泉水流量变化大。贺兰山的风化裂隙水的分布主要受地形和岩性的控制,含水层厚度不大,大多就地补给、就地排泄,多以下降泉的形式排泄到沟谷,单泉流量一般小于每天50立方米。

第四节土壤条件

宁夏贺兰山自然保护区地形复杂,植被多样。因此,土壤类型也较复杂,可划分为高山土纲、半淋溶土纲、干旱土纲、初育土纲、钙层土纲和漠土纲6个土纲,其下属9个土类14个亚类和30个土属。9个土类分别为高山与亚高山草甸土、灰褐土、栗钙土、棕钙土、灰钙土、新积土、石质土、粗骨土和灰漠土。保护区土壤,特别是中段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异,阳坡从下到上大致为山前灰漠土、山麓棕钙土、新积土、粗骨土、栗钙土、亚高山、高山灌丛草甸土;阴坡大致表现为山前灰漠土、山麓棕钙土、山地灰褐土、亚高山、高山灌丛草甸土。从大的土壤带可简化为棕钙土、灰褐土、亚高山、高山灌丛草甸土3个带。

一、高山、亚高山草甸土

高山、亚高山草甸土是发育在高山、亚高山条件下的一种土壤,分布于贺兰山垂直带最上部。土壤带宽约500m,集中分布在3000m 以上主峰附近,面积较小,地势陡峻,地表多巨石,局部地块有岛状或斑块状的蒿草草甸,而石质陡坡常由鬼箭锦鸡儿、高山柳形成高寒灌丛。由于所在地境气候寒冷,植物生长期仅70~90天,从10月上旬至次年5月下旬皆为积雪期。降水量达500mm 左右,土壤较湿润,生物作用主要为粗腐殖质的积累过程和冻融交替的氧化还原过程。在高山草甸下腐殖质层平均15cm,为棕色的草根层,植物根系密布盘结而具韧性。质地为壤质,中下层变粗。pH值随土层加深而增加,到下部又减少。盐基代换总量较高,为25.27ml/100g。在高山灌丛下,除土层较薄外,有时有岩石裸露,但土壤理化性状与高山草甸近同。

二、灰褐土

灰褐土为温带半湿润气候条件下由森林、灌丛植被发育的一种土壤。在贺兰山中山带的山地云杉林、山地油松林及几种中生灌丛下,形成了山地灰褐土,在海拔1900~3000m间形成垂直带土壤。上界与高山、亚高山草甸土相接,下界为棕钙土。山地灰褐土的形成条件受山地垂直带气候影响,降水量300~450mm,气候湿润,地表通常有5~10cm 枯枝落叶层,在山地云杉林下有明显的苔藓地被物,腐殖质层厚度25~30cm。根据灰褐土的淋溶作用的强弱和游离碳酸钙的有无,宁夏贺兰山山地可分普通灰褐土、泥炭灰褐土及石灰性灰褐土3个亚类。

三、栗钙土

栗钙土是发育在温带半干旱气候干草原植被下,具有栗色腐殖质层、明显钙积层的地带性土壤。宁夏贺兰山自然保护区栗钙土主要分布于海拔1600~1900m(阴坡)和2000m(阳坡)的山麓。其上物种有克氏针茅,甘青针茅等。栗钙土剖面是由栗色腐殖质层、灰白色碳酸钙淀积层和母质层组成。土体厚40~120cm,腐殖质层厚13~30cm,平均为22cm,暗灰棕色(5YR4/4)、灰黄棕色(10YR5/2)或淡棕色(7.5YR5/6),粒状或团块状结构,质地为沙壤土、壤质沙土或沙质黏壤土,稍紧,有大量根系分布,层次过渡明显。钙积层厚30~50cm,平均41cm,暗灰黄色(2.5YR5/2)或灰白色(5YR7/1),质地砂质黏壤土、壤质黏土或黏壤土,紧实,根系很多。根据采集土样的室内分析,栗钙土土壤酸碱度(pH)随土层厚度变化,表层土pH 值7.0~7.5,亚表层到心底土pH值增高到8.0~8.2,有的剖面心土pH值达8.4。土壤有机质及矿物养分含量,土层上下差异明显,据室内分析化验,有机质层的有机质含量3.6%,有的高达9%以上;底土层有机质含量1%左右;底土层中除全钾含量与表土相差无几外。

四、棕钙土

棕钙土是草原向荒漠过渡的一种地带性土壤,在自然地理上包括荒漠草原和草原化荒漠两个植被亚带。保护区受贺兰山山地垂直带的影响,属山地棕钙土性质。由于贺兰山基带为草原化荒漠带,故这里是半地带土壤与地带性土壤的混合。棕钙土的气候属温带大陆性类型,较山地土壤(灰褐土、高寒草甸土)热量高,土壤剖面分化明显,表层含盐分,钙积层明显,厚度20~30cm。棕钙土在保护区主要分布在山前洪积扇地带,在长流水,三关口的山前平原均有分布。棕钙土的植被类型以珍珠、红砂草原化荒漠群落为主,但也有针茅草原化荒漠,因此,具有草原土壤的发生层次。但腐殖质层之上的沙化、砾石化、假结皮及裂缝等地表特征是荒漠化成土烙印。棕钙土的腐殖质层,是生物有机残体进入土壤后经腐殖质化过程形成的发生层,其厚度一般为20~30cm,平均厚度28cm。棕钙土腐殖质层的颜色为褐棕、浅棕色,色调变化与腐殖质层的腐殖质组成、含量、土壤母质及局部地形有关,也受区域盐化、碱化的影响。棕钙土在保护区有2个亚类。即棕钙土和淡棕钙土。

五、灰钙土

灰钙土是荒漠草原植被下的地带性土壤。主要分布在海拔1400~1900m 山地至山麓一带。植被类型为荒漠草原,主要有红砂、斑子麻黄、本氏针茅等旱生植物。植被盖度低。坡度一般在300~400,母质为洪积物。地表剥蚀较严重。灰钙土的pH值为8.1~8.7,质地轻粗,结构性差,养分含量低,尤其缺乏有机质,再加上水分条件不好,气候干旱,容易引起风蚀沙化。

六、新积土

新积土是指新的松散堆积物上成土时间很短、发育微弱的幼年土壤。在保护区这种土壤出现在山地低山丘陵间或山前的干河床上。近代沙、砾石有时杂有石块为其主要物质。土壤剖面分层不明显,有机质含量较低,其上植物甚少。主要分布于山前洪积扇上,地形平坦。母质类型为近现代冲、洪积物,质地很不均匀,含有一定数量的砾石。其上生长贺兰山特有的斑子麻黄群落,另外还有灰榆、甘蒙锦鸡儿、阿拉善鹅观草等群落,植被覆盖度小于30%。新积土由于形成时间较短、又反复冲刷沉积,尚未形成发生层次,只可见到明显的沉积层次。各层次质地也不尽相同,下层有时出现粗砂和砾石。层次之间的颜色也不一样,土色较杂,但以棕黄色为主。整个剖面pH值偏高,各层在7.3~9.0之间,属弱碱性至碱性。土壤养分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均较低。

七、石质土

石质土是接近地面上的土层小于10cm,基岩裸露面积大于30%。石质土处在山地脊部、陡坡丘陵的阳坡和半阳坡上,植被盖度极低,水土流失严重,并不断遭到外力作用,始终有成土过程,剖面分化极不明显。剖面一般由腐殖质层和基岩层组成。土体内含砾石较多,厚度一般小于20cm,质地为砂质壤土,粒状结构,有石灰反应。石质土生物作用弱,有机质和其他养分含量均很低。土壤剖面由腐殖质层和基质层构成。腐殖质层厚不足20cm,沙壤土并夹有砾石,粒状结构,地表常有裸露的基岩。

八、粗骨土

粗骨土是发育在各类型基岩碎屑物上的幼年土壤。广泛分布于保护区低山丘陵顶部和山坡的中下部较缓地段。在三关口至大水沟的阳坡、半阳坡,以及大水沟以北的低山带,都有粗骨土的广泛分布。粗骨土分布的地形较石质土低而坡缓,有不足20cm 的土层,风蚀、水蚀较严重,生物积累较微弱,土壤剖面发育不完整,质地粗砾,砾石含量高,其下为母岩分化的碎屑物,土壤有强烈的石灰反应。粗骨土上植物生长较稀疏,冲沟两侧植被较好。主要生长稀疏的灰榆、杜松及斑子麻黄、松叶猪毛菜等群落。

九、灰漠土

灰漠土是发育在温带荒漠边缘上的土壤,介于棕钙土和灰棕漠土之间。分布在本区北端石嘴山市落石滩东北,面西。植被为荒漠植被,主要有沙冬青、霸王、四合木、红砂等群落。地表多有覆沙,沙砾质、砾质土壤表层有机质含量较低,无腐殖质层,成土过程中生物作用微弱,由于碳酸钙的不淋溶或弱淋溶,土壤中有时有浅而薄的钙积现象,地表盐化,有盐皮和龟裂现象。从其剖面特征看是接近草原土壤(钙质土)的一种荒漠土壤。因此,灰漠土具一般荒漠土壤特征,但不典型,保护区主要为钙质灰漠土。

第五节植物条件

贺兰山地质历史比较悠久,山地自然条件和植物区系组成复杂多样,形成了山地丰富多样的植被类型。可划分为11个植被型70个群系。主要包括寒温性针叶林、温性针叶林、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小)叶林、疏林、常绿针叶灌丛、落叶阔(小)叶灌丛、旱生灌丛、草原、荒漠、草甸、水生、沼生植被。贺兰山保护区植被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异、坡向分异与水平分异。特别是由于贺兰山海拔较高,植被垂直分异明显且带谱复杂。坡向分异表现在山体内部在同一海拔高度范围内,由于坡向不同,使同一垂直带或亚带内的植物群落有很大差别。贺兰山保护区的南、北、中段植被类型也有明显的差别,各自形成一些特殊群落类型。

一、植被垂直分布

贺兰山位于我国温带草原区与荒漠区的分界处,植被类型比较复杂。它有标志山地所在水平地带属性的草原和荒漠,也有山地植被垂直系列中出现的针叶林和疏林草原,还有各种灌丛、草甸和落叶阔叶林。贺兰山山地草原和森林涵养了水源,阳光和水哺育了植被,尤其在贺兰山中段形成了峰峦苍翠、悬崖峭壁、泉水不涸和动物成群的壮观景象。

贺兰山由于海拔较高,相对高差大,主峰已进入高山范围,因此山地植被垂直分异明显,带谱比较复杂。按植被型,可划分成4个植被垂直带:山前荒漠与荒漠草原带-山麓与低山草原、灌丛带-中山针叶林带-高山、亚高山灌丛、草甸带。在各垂直带中,有的还可以再划分出2~3个垂直亚带,如草原带中可以划出山麓荒漠草原亚带和中低山典型草原亚带。在针叶林带中,可以划出中山下部温性针叶林(油松林)亚带和寒温性针叶林(青海云杉林)亚带。进入亚高山范围(2800~3100m)还可以划分出含高寒灌木的亚高山针叶林(青海云杉林)亚带。

二、宁夏贺兰山主要植被

1.寒温性针叶林

本区寒温性针叶林只有青海云杉林一个群系,也是贺兰山主要的森林群系之一。它主要分布在2400~3100m的山地阴坡,年降雨量300~400mm,雨水较充沛,气温温凉。典型群落以青海云杉纯林为主,其下苔藓地被植物丰富;在其分布上限林下常以高山柳、鬼箭锦鸡儿为下木;在其分布下限常与油松组成混交林,气温仍属温凉,但雨量偏少,属半干旱类型。个别地段常与山杨组成小片的混交林。

2.温性针叶林

该植被型主要包括油松和杜松两个群系。油松群系为宁夏贺兰山保护区森林群落的主要群系之一。油松林多数为纯林,群落分布上限常混生少量青海云杉,下限或较干燥的半阴坡常有杜松分布,局部混生少量山杨。土壤为灰褐土,年降雨量为270~350mm。林下只有少量灌木,如子、小叶忍冬、虎榛子、蒙古绣线菊、小叶金露梅等。草本层盖度不大,为5%~10%。

3.针阔混交林

典型的针阔混交林在贺兰山保护区分布面积较小,多呈零星分布。主要包括海拔2350~3100m为青海云杉+山杨混交林和在1900~2350m之间油松+山杨混交林2个群系。主要分布在阴坡,岭高谷深,与云杉和油松纯林相互交错分布。

4.落叶阔(小)叶林

保护区内山地阔叶林多呈团块状或条块状分布,面积很小,其分布的垂直高度在2400~2700m,多生长在半阳坡或半阴坡。所处生境的气温、降雨量与同海拔的山地针叶林相同。主要包括山杨林、白桦林和丁香林3个群系。其中以山杨群系最为普遍,多出现在云杉林外缘较平坦的山坳或山谷,往往形成以山杨为主混生云杉或油松的针阔混交林。丁香林海拔较低,以阴坡、沟谷地为主,多混生其他树种。白桦林分布极少,偶见小片群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