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宁夏贺兰山森林资源
48513200000012

第12章 森林资源调查与管理(2)

(四)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

规划设计调查是我国开展得较早的森林资源调查,通称为二类调查。70多年前,林学家侯过教授就主持编制了中山大学白云山示范林场设计方案。新中国建立后,森林调查规划工作积极开展起来。1951年,中央林垦部在黑龙江省带岭林业试验局松岭林场进行了全国第一次森林经理试点,确定采用方格区划调查方法,这种方法虽然费工费时,但精度高,这在当时大面积的原始林区缺乏资料与仪器的情况下,不失为一种可行的调查方法。1954年,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下,林业部在大兴安岭林区开展了航空摄影,并利用1∶25000比例尺航片进行森林经理调查,具体方法是采用相片平面图、纠正相片略图和图解平面图等方法,编绘基本图,并利用航片进行林班、小班区划和小班调查,加快了森林经理工作的速度。嗣后又在国营林场、集体林区、北方少林地区、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开展了一系列森林规划设计调查及试点工作。

经过多年实践与总结,我国二类森林资源调查的技术方法还是比较丰富的。目前普遍采用的是回归估计、抽样控制总体和目测方法。回归估计就是利用辅助因子,来提高主要因子的精度,在抽样强度相同时,它比简单随机抽样精度要高。另外,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可采用多元回归估计方法,充分挖掘航空相片定量定性的潜力,从而大大提高调查的速度和质量。抽样控制总体方法,一般是以林场或行政乡为总体,在总体内结合小班随机布设样地,这种方法一般是近期不开发或经营强度要求不高,才予以采用。目测方法的前提是要由经过训练、积累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并能掌握被调查林分生长规律的人员来完成。调查时,还可以使用各种辅助调查工具。调查结束后,应通过一定数量地面样地进行验证。

贺兰山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始于1956年,当年仅对贺兰山、罗山林区进行了调查,用经纬仪沿山脊测量一条基线,用罗盘仪测量调查线路,采用交会和目视现地调绘的方法进行。此后,在1960年、1962年、1972年均采用地形图现地调绘的方法进行调查,都是对贺兰山部分区域进行的调查,并没有开展全面调查。在1981~1986年期间,宁夏开展“六五”清查工作,第一次全面采用地形图现地调绘的方法对贺兰山进行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以上数次调查,无论是对局部,还是对全部进行调查,其实质均是采用地形图现地调绘和测量的方法进行调查。2006年,宁夏采用先进的“3S”技术对贺兰山进行全面调查,建立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地理信息平台。为贺兰山自然保护区定期开展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编制森林经营方案、森林资源的科学经营管理,合理开发利用,编制林业建设规划,乃至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1.甘肃省原林业调查队的调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甘肃省原林业调查队一行9人,用了两个月时间对贺兰山林区进行了森林资源调查,这是贺兰山林区最早的较为正规的森林资源调查。调查使用经纬仪沿山脊测量一条基线,森林罗盘仪测量调查线,交会或目视勾绘林区范围、林地界线,蓄积量用目测法。调查贺兰山林地面积2.68万平方米。

2.“六五”和“九五”调查

1985~1986年期间,由宁夏林业厅组织调查人员,采取利用近期航摄照片判读与相应小班实测回归抽样的方法,根据数量化相片林分蓄积量表计算蓄积量。

1998年,宁夏林业厅根据工作需要,采用地形图勾绘图班的调查方法,针对林地进行面积调查,而对蓄积量没有进行调查。

3.森林资源“十五”调查

本次调查采用“3S”[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R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利用具有高光谱特征、高空间分辨率的SPOT5航天遥感数据,目视判读区划土地类型、自然地理环境和生态环境因子;通过建立调查蓄积与遥感因子、地理环境因子、林分因子之间的多元回归模型,定量估测小班蓄积量或现地实测蓄积的方法进行。调查的精度等级为C级、调查范围为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全境,调查总面积为193535.68平方米。

本次调查初步建立了贺兰山森林资源信息管理系统。为我们提供了贺兰山森林资源可视化和数字化管理技术平台,解决了调查成果图、表、卡分离、陈旧不变的“死档”技术难题,使森林资源数据能够实时更新,统计图表成果“一键即出”,使森林资源管理逐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提升了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和动态监测水平,为森林资源调查数据更科学、更有效、更全面、更可靠、更及时的服务于国民经济发展。

(五)各类森林资源专项调查

1.林地征占用调查

林地征占用调查是按照有关林业用地征占用政策规定和国家林业局相关技术规程,依法对林地征占用情况进行核查的一种森林资源调查。主要目的在于有效防范林业用地流失、确保林地用途正常流转和变更。调查重点内容是征占用地手续是否合法有效,征占用地范围、规模是否与审核审批权限相一致,征占用林地数量、地点、规模是否与批复内容相一致。具体调查对象是上一年度经林业主管部门审核审批的占用征用林地的建设工程以及违法占用征用林地的建设工程。调查采取听取汇报、查阅资料、核实举报、社会调查和现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贺兰山林地征占用调查始于1987年1月,国家林业部印制了全国统一的《使用林地许可证》,下发了《关于占用林地从事矿产资源勘查、开采活动有关事宜的通知》,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凡占用林地从事矿产资源勘查、开采活动,须先征得林业主管部门的书面意见,向矿管部门依法申请,经核准后,履行登记手续,领取勘查、采矿许可证,在规定的范围内从事经营活动,方具法律效力。是年,《宁夏回族自治区贺兰山林区工程设施炸山采矿许可证》改换为《宁夏贺兰山自然保护区占用林地许可证》。管理局开始对贺兰山三关口以北、苏峪口沟以南的开山、采矿单位进行登记、造册清理整顿,并依法收取植被补偿费。自此,贺兰山林管局先后依据国家林业局、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宁夏回族自治区林业局等单位先后出台的《宁夏回族自治区林地管理办法》《关于收取征用、占用林地补偿费的通知》《关于实行使用林地许可证的通知》《占用征用林地审核、审批管理办法》等,规范占用、征用林地的审核和审批。先后对征占林地200多项进行调查,调查总面积729.25平方米。

2.营造林实绩综合核查

营造林实绩综合核查是指各级地方林业主管部门自查的基础上按照统一标准采取抽样调查的方法,对各省(区、市)营造林实绩、成效进行统一核查。国家林业局自2001年起,在全国人工造林(更新)核查的基础上,开展全国营造林实绩综合核查。其目的在于及时掌握各省(区、市)林业生产单位依据林业重点工程建设计划、营造林作业设计所确定的营造林任务的完成情况及其成效,以进一步加强全国营造林质量管理与监督,监测和评价全国营造林及林业重点工程建设的实绩与成效,为林业宏观决策及林业重点工程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核查对象为各级林业统计口径上报的上一年度人工造林(更新)、飞播造林、封山育林完成面积,人工造林(更新)3年后的保存面积,以及飞播造林、封山育林达到成效年限(南方省份5年、北方省份7年)的成效面积,其中包括国家林业重点工程营造林建设任务的完成面积。宁夏贺兰山营造林核查是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主要是对天然林保护工程项目进行核查。

3.生态公益林界定与认定调查

公益林区划界定工作是林业分类经营的基础,是实施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环节,是《森林法》赋予的一项法定性工作。从中国生态环境建设保护和林业产业发展现实需求出发,我国采取森林分类经营、分类管理方式,从宏观上协调木材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贺兰山生态公益林界定与调查在2004年进行,就是按照《国家林业局财政部重点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林策发[2004]94号)第七条所规定的全国生态公益林划定标准要求,所进行的森林资源调查、区划界定和核查工作。目的在于为生态公益林区划界定提供基础资料,为确保区划界定符合标准要求,从而为进一步采取相应的措施、调整界定结果提供依据。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环境重要性、生态脆弱性、相关的社会经济条件等调查因子。

贺兰山生态公益林界定是管理局根据宁夏回族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在全区开展森林分类区划界定的通知》(宁政办发[2001]39号)精神,于2001年5月至7月在保护区开展森林分类区划界定。区划利用1999年森林二类资源调查资料,依据《宁夏回族自治区森林分类区划界定工作方案》及《森林分类区划界定操作技术细则》要求,进行两类林及二级林种区划。

2003年3月14日,宁夏回族自治区林业局《关于对县级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方案审定的通知》中要求,在原天保工程实施方案中要增加“天保工程”森林分类区划内容,并落实到小班。

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林地权属为国有,以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为经营目的,权属清楚,经营目的明确。保护区全部为特种用途林(禁伐区),二级林种均为自然保护区林,事权等级均为国家级,所以林地全部区划为生态公益林,是重点生态保护区。工程区总面积237万亩,林业用地面积111.19万亩,其中,有林地面积26.16万亩,疏林地面积11.03万亩,灌木林地面积4.00万亩,无林地面积70.00万亩,非林业用地面积125.81万亩,马莲口管理站重点生态公益林面积44.70万亩,林班号为1——31号,林业用地面积44.70万亩,其中,有林地面积6.00万亩,疏林地面积0.60万亩,灌木林地0.75万亩,无林地面积37.35万亩;苏峪口管理站重点生态公益林面积39.60万亩,林班号为32——61号和165号,林业用地面积39.60万亩,其中,有林地面积11.85万亩,疏林地面积3.00万亩,灌木林地面积1.65万亩,无林地面积23.10万亩;大水沟管理站重点生态公益林面积152.70万亩,林班号为62——137号和139——141号,林业用地面积26.89万亩,其中,有林地面积8.31万亩,疏林地面积7.43万亩,灌木林地面积1.60万亩,无林地面积9.55万亩,非林业用地125.81万亩。

(六)专业调查

林业专业调查包括森林土壤调查、立地类型调查、森林更新调查、森林病虫害调查、编制林业数表、森林生长量调查、森林多种效益计量调查与评价、野生经济植物资源调查、野生动物资源调查、林业经济调查、造林典型设计、森林经营类型设计和林业专业调查技术工作管理等内容,部分内容是二类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林业专业调查的内容取决于具体调查目的和任务,其调查成果直接为林业调查、区划、规划、设计和林业生产建设等提供基础数据。

1.森林土壤调查

森林土壤是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壤调查的目的在于查清土壤资源,为立地类型划分、森林资源空间配置决策、造林、经营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森林土壤调查主要任务是查清土壤类型、分布及数量,确定土类、亚类、土属、土种和变种,并对质量给予综合评价。编制的土壤分布图比例尺与造林设计图一致;以森林资源二类、三类调查为目的的森林土壤调查,内容与前一种相同。但土壤分布图可以根据小班调查填写的土壤类型转绘,比例尺与相应的图相一致;以林业区划、规划和森林资源一类调查为目的的森林土壤调查,主要确定土壤类型、成土过程、分布规律和土壤主要属性。森林土壤调查侧重查清土壤与森林分布、林木生长的关系,不同造林树种对土壤条件的要求和各种林业土壤管理措施等。森林土壤调查方法分概查和详查两种。概查是选择有代表性线路作路线调查,其任务是查清土壤类型随地型地势变化的空间分布规律性,并确定土壤分布图的制图单元和编制土壤分类系统表,同时为划分立地类型收集土壤基础资料。详查是根据不同要求,与有关专业协同进行逐地逐块的全区域调查。在森林资源调查和造林调查设计时,结合林木标准地、植物样地等设置土坑作剖面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