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父母要为孩子做的50件事
48465100000008

第8章 多陪陪孩子,满足孩子的情感需求(3)

了解孩子的情感世界

家长要对孩子的情感世界有所了解,如通过了解自己孩子的性格、言谈举止的变化等体会孩子的情感变化。不同的孩子表达自己情绪的方式各不相同,如有的孩子以吵闹、闯祸等来表达自己的不满与需要,有的孩子则以沉默来表达自己的不开心,有的孩子甚至会通过自伤来达到引起家长重视她、爱她的目的,故了解孩子的动机很重要。

关心和尊重孩子

当孩子需要父母参与他的活动时,不要不予理睬、漠不关心,甚至拒绝、随意训斥,应尽可能地放下手中的活,暂时与孩子玩上几分钟。如果手头上确定有丢不开的事情,在玩几分钟后,再耐心地对孩子做出解释或其他许诺,孩子会较容易地理解和接受。切不要以成人的心态要求孩子,更不要把自己的行为习惯强加给孩子。

教孩子“自己想办法”

对于发生在孩子身上的事,家长不要急于干预,而应让他们自己去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如:孩子要喝水,不知道热或凉怎么办。家长不要急于告诉他到底水是热或是凉,而是让他想办法解决“你想个法子,看怎么能知道是凉是热?”并提醒孩子注意不要烫到手。在成人的启发下,孩子往往会想到很多办法:我用小勺舀一点试试;垫上毛巾摸一下;手放上面感觉有没有热气——这样,久而久之,孩子的独立性得到进一步提高,以后碰到类似的困难,即使大人不在身边,他也会设法安全地解决。

批评孩子对事不对人

身为父母,总免不了有时候会责备孩子。父母在责备孩子的时候,要对事不对人——这样,孩子会知道,自己做了一件不好的事,但这并不意味着自己是个坏孩子。在孩子撒娇的同时,告诉他:“妈妈爱你,但总有一天你要长大啊!”这样做也能提醒父母,这是在帮助孩子分清对错,而不是处罚他。如果能这样想,父母也就更容易在孩子的错误面前保持冷静了。

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

孩子虽小,但也是自主的人,父母只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当孩子在生活中有什么困难和疑问时,父母不应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孩子,而应加以引导并让孩子自己得出结论。要把选择权给孩子,让孩子成为自己的主人。

总之,孩子的情感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所以家长对孩子的情感教育不能千篇一律。家长要注意自己的教育方式,既要适时的帮助孩子克服缺点,又不要伤了孩子的自尊心。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情感氛围,孩子就会有一个美好的明天。

教子故事

学会爱别人

一个非洲裔美籍家庭,他们的父亲去世了,家人们从父亲的人寿保险中获得了一万美元。

母亲认为这笔遗产是个大好机会,可以让全家搬离哈林贫民区,住进乡间一栋有园子可种花的房子。

聪明的女儿则想利用这笔钱去实现念医学院的梦想。然而大儿子提出一个难以拒绝的要求:他要用这笔钱和“朋友”一起开创事业,让家人生活好转。

母亲虽感到不妥,还是把钱交给了儿子。

然而,他的“朋友”很快带着钱逃之夭夭。失望的儿子只好带着坏消息,告诉家人未来的理想已被偷窃,美好生活的梦想也成为过去。

妹妹用各种难听的话讥讽他,用每一个想得出来的字眼来责骂他。她对兄长生出无限的鄙视。

当她骂得差不多时,母亲插嘴说:“我曾教你要爱他。”

女儿说:“爱他?他已没有可爱之处。”

母亲回答:“总有可爱之处。你若不学会这一点,就什么也学不会。你为他掉过眼泪吗?我不是说为了一家人失去了那笔钱,而是为他,为他所经历的一切及他的遭遇。孩子,你想什么时候最应该去爱人:当他们把事情做好,让人感到舒畅的时候?若是那样,你还没有学会,因为那还不是时候。应当在他们最消沉,不再信任自己,受尽环境折磨的时候。孩子,衡量别人时,要用中肯的态度,要明白他走过了多少高山低谷,才能成为这样的人。”

患难见真情。一个人若想在自己遇到困难的时候有人帮助,那他就必须在平常的小事中给予别人真心的关怀。

12.引导孩子从旧玩具里发现新花样

爸爸下班回家,奕奕第一句话就问:“给我买玩具了吗?”爸爸出差,从外地打来电话,他抢过话筒就叫:给我买玩具!看着家里成堆的玩具,妈妈说什么也不让爸爸再给奕奕乱买玩具了。

妈妈曾问奕奕:“那屋柜子里有那么多玩具,你为什么还要新玩具?”奕奕说:“那些我都玩过了,没什么好玩的。不好玩了,我就要新的。妈妈你真抠门儿,要是爷爷早就给我买了。”

玩具一大堆,也没坏,都还可以再玩,却总是不断地向爸妈要新的。面对这样的情况,爸妈不知是否该依着孩子继续给她买新玩具。

延伸阅读

一味地满足孩子不是什么好事

孩子的玩具一大堆,还是要新的。这不仅仅是孩子的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父母教育上存在的误区。要知道,一味地满足孩子并不是什么好事。那么,父母要怎样做才能改变这种现象呢?

肯定并鼓励孩子的探索欲

孩子爱玩新玩具,这说明孩子有很强的探索欲。同时,喜欢新玩具,这也是孩子的普遍心理。但孩子真正在意的不是玩具是否“新”,而是玩具是否有“新”的玩法。很明显,这正是孩子不断探索的需要。

购置可拆装可变换造型的玩具

父母购置玩具时,要注意玩具的特性。如漂亮的玩具汽车只能开来开去玩,孩子玩两天就厌了;若是可拆装可变换造型的汽车,孩子就能反复琢磨着玩。

多参与孩子的活动

家长应该尽可能地参与孩子的活动。孩子玩玩具的过程,是一个手、眼都在活动的过程。家长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并可以借此引导孩子玩出新花样。这样既能够促进孩子思维的发展,又能鼓励孩子的创造力。所以,当家长看见孩子在玩机器人时,应该蹲下来参与到孩子的活动中,问孩子:“机器人里面是什么啊,怎么会动啊?”……引导、帮助孩子并和孩子一起寻找结果,然后再跟孩子一起把拆开的玩具恢复原样,这样孩子就更能玩出创意玩出名堂。

正确看待孩子拆坏玩具

有时孩子会把玩具拆坏玩坏,对于这种情况,家长首先要对孩子有宽容的心态,因为破坏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这时父母应帮助孩子,与孩子一起把拆坏玩坏的玩具恢复原样,这样才能让孩子在“破坏”——探究——重建中获得心理满足。千万不要严厉地批评孩子,也千万不要说类似“不许再把玩具拆了,不然下次就不给你买了”的话。因为家长的批评和威胁很可能会扼杀孩子可贵的探索精神。

总的来说,家长不要老抱怨孩子要新玩具,并因此就给孩子扣上不听话的帽子。这时父母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想想自身在教育孩子方面有没有误区。在孩子玩玩具时,父母们,你们在干什么呢?是置之不理,任孩子自己玩,还是加入活动中陪孩子玩呢?以上所提到的,家长们,你们做到了吗?如果你们做到了,那么孩子经常要新玩具的现象就会有所改变。

教子故事

小创意大收获

有一个叫王洪怀的人,以拾破烂为生。

有一天他突发奇想:收一个易拉罐,才赚几分钱。如果将它熔化了,作为金属材料卖,是否可以多卖些钱呢?

于是,他把一个空罐剪碎,装进自行车的铃盖里,熔化成一块指甲大小的银灰色金属,然后花了600元在市有色金属研究所做了化验。

化验结果出来了,这是一种很贵重的铝镁合金!当时市场上的铝锭价格,每吨在14000元-18000元之间,每个空易拉罐重18.5克,54000个就是1吨。这样算下来,卖熔化后的材料比直接卖易拉罐要多赚六七倍的钱。于是,他决定回收易拉罐熔炼。

为了多收易拉罐,他把回收价格从每个几分钱提高到每个一角四分,又将回收价格以及指定收购地点印在卡片上,向所有的拾荒人散发。

一周以后,王洪怀骑着自行车到指定地点一看,只见一大片货车在等他,车上装的全是空易拉罐。这一天,他回收了13万个,足足两吨半。

向他提供易拉罐的同行们,卸完货仍然又去拾他们的破烂,而王洪怀则立即办了一个金属再生加工厂。

一年内,加工厂用空易拉罐炼出了240多吨铝锭,三年内,赚了270万元。

从拾易拉罐到炼易拉罐,由于善想敢做,他挖掘出了行业中存在的潜力,这不仅改变了他所做的工作的性质,也让他的人生走上另外一条轨道。

一谈到创造发明,不少人认为那是科研院校的事情,那是发明家科学家的事情,普通人难以有所作为。因此,不少人总是把目光盯在科学家身上,对于民间小创造、小创新,往往不屑一顾,认为那只是雕虫小技,是难成大气候的。殊不知,创新无所谓大小。有时候一个小小的创新,就能带来令人意想不到的大财富。

当孩子有主动做事的愿望时,可以安排一些他力所能及的事情让他去尝试。这样既不打击他的积极性,又能给他提供锻炼的机会。等孩子顺利完成任务后,看着他脸上洋溢着的兴奋,你就会懂得点滴的鼓励对增长孩子自信是多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