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溢出一世风光(课外雅致生活)
48431900000061

第61章 杂器

一、柄铁剑

春秋

1.通长37.8厘米,身长25厘米,柄长12.8厘米2.残长30.7厘米,身残长18.4厘米,柄长12.3厘米1992年宝鸡市益门村春秋墓葬出土宝鸡市考古工作队藏剑由金质剑柄和铁质剑身分制铆合而成。螭头和羽翼时隐时现,并以绿松石、料器镶嵌其间。而布满螭身的细珠纹,不仅突出了形体,而且造成视觉上的层次感,使螭身极具立体感。螭身上所镶的“乙”字钩形绿松石,两两一组,繁而不乱,更是前所未见,使螭身在宁静之中,又增加了变幻之感,显得金碧辉煌,华美无比。

二、金虎符

战国

高2.3厘米,长4.8厘米,重35.6克1979年凤翔出土西安市文物管理委员会藏虎符,也称兵符,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是君主授于臣属们兵权后,调兵遣将所用的凭证。符为金质,作卧虎状。巨目、大耳、龇牙、四腿曲卧、长尾上卷,通体纹饰皆为凸雕和阴刻。器背有扣槽,其体形虽小,但制作精美,镂雕生动,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三、鎏金银铜竹节熏炉西汉高58厘米,底径13.3厘米,口径9厘米,盖高6厘米1981年陕西兴平县茂陵一号无名冢从葬坑出土陕西历史博物馆藏熏炉呈高柄竹节豆形,盖如博山。底座上透雕两条蟠龙,翘手张口,竹节形柄从龙口出,龙身满饰鎏金纹鳞甲,仅眼、须、爪鎏银。炉柄分五节,节上刻竹叶枝钗。柄上端又铸出三条蟠龙,龙头承托炉盘,龙身鎏金,爪鎏银,线条活泼流畅,形象生动。盘口沿有鎏银宽带纹一圈。炉盖透雕多层山峦,云雾缭绕,宛如一幅秀丽的山景。四、忍冬花结五足银熏炉唐通高30.9厘米,腹径21.2厘米1970年西安市何家村出土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熏炉由三部分组成,上层为半圆形盖,盖面上相间地镂刻出三层如意云头纹饰,中间铆有仰莲瓣宝珠形钮。中层镂刻一周忍冬桃状纹饰,下部以子母口与子层相连。下层为圆盘状炉身,有五个蹄状足,间置五根链条,使熏炉既可平放,又可悬挂。中、下层结合处,焊接有两个如意卧云,起固定作用。熏炉整体造型舒展大方,风格凝重典雅,是一件观赏性很强的室内摆设用具。

五、鎏金卧龟莲花纹银香炉

香炉高29.5厘米,炉台高10.8厘米

1987年扶风法门寺地宫出土

法门寺博物馆藏

香炉由炉盖、炉身组成,花纹涂金,炉盖呈覆钵形,盖沿宽平下折,恰与炉身口沿相扣合,沿面錾饰背分式忍冬纹并勒刻“一字号”三字。盖面高隆,底缘錾一周莲瓣,肩部分錾五朵莲花,莲花上各卧一龟,龟首反侧,口衔灵草,莲花间以花蔓缠绕。盖钮为火焰宝珠,以两重莲瓣承托,莲瓣凿空,以使香气外溢。五、鎏金蜂花纹银香囊唐直径12.8厘米,重547克1987年扶风法门寺地宫出土

法门寺博物馆藏

香囊为银质,呈球形,由分作上下两半球的囊盖和囊体扣合而成,一侧以铰链连接,另一侧以勾环相连。通体錾饰花纹并鎏金,上下口缘均錾一周二方连续的蔓草,周身满饰花叶,其间上下等距离地各饰六簇团花,除顶部和底部外,其余团花内均錾出两只飞蜂,宛若穿行于万花丛中。花叶之间的余白处镂空,可使香气外溢。六、石榴花结飞鸟葡萄纹银香囊唐高4.5厘米,直径4.5厘米,链长5.25厘米1970年西安市何家村出土陕西历史博物馆藏香囊呈球形,钣金成型,通体镂空,上下半球体以铰链连接,铰链之相对处设有小勾,用以控制球体之开合。在其盖顶上部铆接有环钮,套置有长链,球体内之香盂用短轴铆接,内外环也随之转动而香盂的重心始终在下,因而保持了香盂处在平衡状态,不致使香灰尘或火星外飞。这种持平环装置,完全符合现代航空、航海技术中使用的陀螺仪原理。七、金开元银开元唐金开元,直径2.3厘米银开元,直径2.5厘米

1970年西安市何家村出土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金开元和银开元都是仿照铜质的开元通宝铸造的。正面为楷书的“开元通宝”四字,背面有新月纹。唐朝时,金开元和银开元并不作流通货币使用,主要是皇室贵族用来作游戏、压胜,或者是皇帝作赏赐臣属时用的。

八、金银锁

通长12厘米,宽1.8厘米

1970年西安市何家村出土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古代称锁为门链,指关闭门户、柜橱、箱匣等用钥匙才能开启的金属器具。这把鎏金银锁是由锁牡、锁牝、锁匙三部分组成。锁牝即锁身,锁牡即锁公,锁匙即钥匙。银锁浇铸成型,花纹平錾,纹饰涂金,通身饰以菱形花纹。

九、赤金走龙

共12个,高2~2.8厘米,长4厘米

1970年西安市何家村出土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金质。龙身铸成,四足铆接。昂首拖尾,作行走状。头上有两长角,折曲于脑后,圆眼深目,两颌张开,颌腮部位饰长鬃纹样。劲弯二曲,身上鼓,尾下拖,末端上卷,四肢粗长,呈各种行走姿态,除其背脊和尾脊饰有长髭纹样外,满身皆饰深凹的点纹;似用錾头插点而成。金龙形象生动,小巧玲珑,是精美的金制品,也是唐代金银器中罕见饰物。十、金龙唐长9.4厘米,长4厘米1971年西安市郭家滩唐墓出土

西安市文物管理委员会藏

金龙为腾空奔驰状,头长独角,角向后作卷曲状,巨目大嘴,眼与耳下有三撮短须,在曲颈与背上竖立齿状脊。通体饰以鱼鳞纹,四爪蹬空,身躯下部有镂空处,原镶嵌绿松宝石,爪为三趾,长尾端部卷曲。

十二、金凤

长6.7厘米,高6.6厘米

1971年西安市郭家滩唐墓出土

西安市文物管理委员会藏

金凤三件,凤双翼开展,两足蹬地,作欲飞状,头顶高花冠,“凤”眼短喙,目视前方,曲颈。在胸、腹与飞翼处,原嵌绿松石,年久脱落,尾部向上,顶端为花朵,自然生动,把欲飞的刹那间动作刻划得非常形象。金凤以剪影的艺术手法表现,气氛酣畅热烈,色彩鲜艳明亮,形象准确而具神韵。它的形象直接来自现实生活,具有写实风格,又有较强的装饰性。

十三、金树

高13.5厘米,上部宽7厘米,下部宽0.5厘米,根部宽0.9厘米1971年西安市郭家滩唐墓出土西安市文物管理委员会藏金树两株,造型略有不同。金树是以树干、树枝、小枝组成。在枝上长满花朵,树干上还长有树节,根部有藤向上盘绕,树上有花与叶,劲枝柔藤分外富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