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溢出一世风光(课外雅致生活)
48431900000054

第54章 茶具

一、金银丝结条银笼子

通高15厘米,厚0.2厘米,长20厘米,重355克1987年扶风县法门寺地宫出土法门寺博物馆藏此笼是盛装茶叶的器皿。笼子由上盖、提梁、笼体和足四部分组成,皆用金银丝编织而成。丝径极细,纹样呈长六角形透空,孔眼如蜂房状。提梁是用素银丝结为复层,系结于器身两端。盖体稍隆,盖与盖沿的交棱线为金丝盘旋成的连珠。盖中心为金银丝编成的浮屠状装饰物。器足由鎏金银丝盘旋成三个旋圈套,似爪形笼脚,足上部为兽面装饰。该笼出土于地宫后室,是懿宗所赐整套茶具中的一件,这套晚唐宫廷茶具为我国首次发现,弥足珍贵。

二、鎏金镂空飞鸿球路纹银笼子

通高17.8厘米,腹深10.2厘米,重654克1987年扶风县法门寺地宫出土法门寺博物馆藏此器系模冲成型,通体镂空,纹饰鎏金。盖为穹顶,口沿下折,顶面錾饰15只飞鸿,口沿上缘錾饰一周莲瓣纹,下缘饰一周上下错列的破式团花纹,鱼子纹地。两侧口沿下铆有环耳,套置提梁。提梁截面呈扁六棱形,上接银链,银链的另一端与盖顶相连。笼体口沿处亦饰一周破式团花纹,腹壁錾三周20只飞鸿,均两两相对。通体镂空处作球路纹,这种图案在唐代基本定型,后流行于宋代。

三、鎏金人物画银坛子

高24.7厘米,口径12.3厘米

1987年扶风县法门寺地宫出土

法门寺博物馆藏

鎏金人物画银坛子是唐懿宗、唐僖宗为迎送佛真身而供奉的配套茶具中的贮藏器,共有两个,形制相同。该坛深腹、平底、圈足。由盖、体和足三部分组成。盖为四瓣竖凸棱形结构,每瓣内饰一巨狮,衬以缠枝蔓草,鱼子纹地。盖钮为珠宝状,饰以二方连续的蔓草纹、鱼子纹地。坛身分成四个开光区,各为壶门形画面,上有四组人物图案。第一组:两人相对跽坐于蒲团上,一人捧杯,一人吹笛。第二组:一人双手抚琴跽坐于蒲团上,一侧双鹤振翅欲飞。第三组:一蛇口含宝珠,一人举手作接珠状,称“随侯得珠”。第四组:一人吹笙跽坐于蒲团上,身旁一凤鸟翩翩起舞,称为“吹笙引凤”。

四、双环耳银锅

高13厘米,口径28.2厘米

1970年西安市何家村出土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银锅平底、侈口,腹部向外鼓出一圈圆台。锅唇部焊有与锅口平行的双耳,双耳上立环状把手。锅体锤击成型,通体素面无纹。五、折枝鸿雁纹银匜唐高8.7厘米,直径20.5厘米,足径12.5厘米,流长8.5厘米1970年西安市何家村出土陕西历史博物馆藏折枝鸿雁纹银匜是唐代用来烹茶的器具。侈口、鼓腹、圜底、喇叭形圈足,口沿处焊接向上微翘的流。腹部以散点装饰手法,间隔排列折枝花两枝及口衔缓带的鸿雁一对,内有墨书题记“廿一两”。

六、鸿雁衔绶纹银匕

高12厘米

1989年西安市国棉五厂出土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藏

匕为银质。首呈椭圆形,后带一鸭首形柄,通体錾花。匕首正反两面均饰鸿雁衔绶纹,周围配以折枝花、莲叶等。图案中鸿雁站立在莲叶上,口衔绶带,振翅欲飞。匕正反两面饰以错落相致的缠枝、莲枝、飞鸿等。匕通体为鱼子状地纹,匕侧视以一伏鸭,做工精良、技艺娴熟。其錾刻线条流畅、自然,再现了唐代手工业的高度发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