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溢出一世风光(课外雅致生活)
48431900000050

第50章 垒丝银花瓶

花瓶作菊瓣形,共分十二瓣,均分瓣垒丝而成,然后焊接。敞口,束颈,腹部下垂,底接外撇式圈足。通体饰有凤尾花叶纹。此瓶使银丝的生命之美几乎达到了极致。圈足下缘的银圈规整粗壮,增强了银瓶的稳定感,圈足以较小的花纹组成,并随着圈足的向上收缩,花形也愈加纤细,从而强烈地衬托出下坠、丰硕的瓶腹。瓶腹的花纹最大,但镂刻得有如蝉翼般空灵、剔透,且圆转婉妙。瓶形同样由最膨胀夸张的瓶腹一路上升并缩小至瓶颈,与此同时十二道明显的凹槽也随着由宽变窄,向上收缩,使银丝瓶如丝织物般产生出优美的褶皱,同时这十二道凹槽呈较粗黑的直线,从而体现了一种力度美,与银丝花纹的极度轻盈形成强烈对比,集金属的坚硬感和蕾丝花边般的轻柔于一身。瓶颈为全瓶最细之处,为瓶口的开放及全瓶精神的升华作了铺垫,艺人最后以较细于圈足的粗银丝凝重而遒劲地顺着开放中的瓶口之花勾上了完工的一笔,圆满无缺,可谓真正的大手笔。

垒丝是金银器制作方法之一,它是先将金银等原料拉成细丝,以焊接、编缀等方法制成纹样,再焊接到器物之上。垒丝工艺在我国金银器制作中有着久远的历史,早在两汉时期就已达到了相当的水平,但当时多用以制作小件器物;到了宋代才出现器皿类作品,但仍然极为罕见;明清时期垒丝工艺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尤其是入清以后,其技艺更为精进。其品种不仅有各种首饰,还有瓶、盒以及各式佛龛等,这件花瓶可视为清代垒丝工艺的佼佼者。

购买金银文物,虽然是一种经济行为,但它毕竟不同于一般的投资,在考虑经济回报的同时,藏品的艺术价值也极为重要。

被氯化物腐蚀严重的银器,体积膨胀,器形改变,色如泥土,处理时仅恢复器形即可,如除去锈蚀层,会影响器物的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