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一个文人的地产江湖
48185900000030

第30章 纪念成长

2005年对地产界来说是一个特别的年头。这一年对于地产界来说,注定是喜忧参半的一年:承接2004年的走势,05年上半年,全国房地产市场价格继续攀升,据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2005年7月公布的调查数据显示,2005年二季度,全国35个大中城市的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了8%,位居第一的上海平均房价是每平方米8355元。针对房地产市场投资规模过大,房屋价格上涨过快,需求偏大、供应结构不合理,市场秩序比较混乱等突出问题,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宏观调控措施。通过金融、税收、调整土地供应、住房供应结构等政策,使房地产业投资规模过大、房屋价格上涨过快的局面得到了遏制,引导房地产市场走上了健康、平稳发展的轨道。

1990年国务院55号令,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土地转让和出让暂行条例的出台,到当时七部委关于稳定房价工作的意见和地方细则的实施,中国的房地产从市场化到产业化,已经走过了十五年的历程,也许是由于中国的经济建设习惯以五年为单位这样来规划其发展,所以等我们步入第十五个发展年头的时候,我们感觉到北京房地产市场步入到其发展的节点的位置。

昨天是今天的历史,今天又会是明天的历史,在历史长河中15年不过沧海一粟。中国从周朝的时候,到汉代的时候叫大汉文明,中国的汉代是中国的少年时期,那个时候充满生机,充满希望,所以留下了非常丰富和灿烂的文化,我们现在所说的汉字,汉语、汉人都是与之有关。因而可以说,中国人在历史少年时期就充满了那么美好的生机,我们的地产也是正处在充满着生机勃勃的少年时期。

哲人们说,时间可以使人成长,成长中孕育着成熟。时至今日,掐指算来,我们为之奋斗的房地产行业已经风雨兼程地走过了15个春秋。回眸这段成长的历程,总会有些意外的惊喜和意外的伤感出现在眼前。如同你我的青春,一个可以肆意散出欢乐的年纪似乎渐渐远去,似乎生命中最初的纯真的情感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慢慢的湮没了。当要面对这世界层出不穷的复杂时终于后怕担心起来了,忍住了眼里注满了无奈时的泪水时,我们知道那就叫青春的无奈,也理解了那句:我眼里蒙着雨水就像蒙住了幸福,也明白了孩提时那段时光的可贵,更会真切体味了成长的烦恼与阵痛。

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我们真正意义上房地产产业从先天不足的状态中开始成长起来的,中国房地产进入市场化阶段后,试图用15年时间弥补过去40年的欠账,仓促应战的开发商、仓促应战的建筑师以及仓促应战的城市政府站在一起,共同完成了吸纳过去十几年改革开放所积蓄的巨大房屋购买力的现实任务。在这段时间内,强大的市场推动了开发商,开发商又推动了建筑师,整个房地产行业在风起云涌中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反观在过去十多年间,房地产产业发展速度之迅猛不得不令人称奇,让许多亲历了这一过程的业内人士唏嘘不已。房地产作为一个产业,其发展历程自然是受社会经济时空大势综合影响,就像鲁迅先生说过的“煤的形成”,每个参与其中的房地产人就是那些成千上万的树木之一,每个人的懵懂,每个人的努力,每个人的反思,每个人的成长……汇成了今日之房地产产业发展现状。

15年了,我们的房地产依然富有激情,因为他还是很年轻。如同人越是年轻的时候越会产生对成熟的渴望,总是希望有所成就并尽己所能。然而时间并不会自动带来成熟,成熟就需要不断的成长,一旦我们停止成长,可怕的衰老就会随之而来。这个成长的过程就是我们不断学习、发展、贡献、创新的过程。我始终深信,成熟,需要去接受,去承担,去挑战,波澜不惊,宠辱不惊。

许多曾经很特别的经历都会在脑海中慢慢平息,甚至消失得没有了踪影,或许这就是成熟了的心态吧。成长的过程是灵魂和万物的一种感应和共鸣,是一种进取和过程的美丽,是一种内心对环境的感觉和领悟。偶尔有些回忆都如风掠过平静的湖面微微的荡漾。就像一条奔流不息的大河,经历了一处处美丽的风景想驻足都不行,想回头也是已不愿或者已不能了。于是只有继续朝前走,即便是已经身心疲惫!但那些风景我们还是会铭刻于心的,可以用它作为我们成长的纪念。然而时间是不会停的。只有把得到与失去,当作是一种经历,当着是一种磨炼,当着是一种收获,这样才能在以后的日子里过得快乐,过得美好,始终保持给我们力量的激情。

成长需要力量,也需要目标和方向。荷兰社会学学者勃纳德·利维古德说过:“人生的每一阶段都有它自己的意义和目的,发现它和接近它是人生最关键的问题之一。”谁知道还会有多少“世之奇伟瑰丽”在等待着我们。一路上的风景指引着我们,青春之后,继续成长。

当然,这条终身成长的道路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它的风险、压力、难度,也许并不亚于人在青年时期起步创业时的艰难。但也许正因为如此,人生的整个过程才会显得波澜起伏,让人百味丛生。可以借鉴的是,美国学者利波特是这样阐释的,他认为:“发展指的是成长和才能在时间上变化的过程,这是成熟和同环境的相互作用这两者的函数。”仔细品味他的话,中心意思还是以自己的资源为本,努力寻求与周围环境的和谐互动。

在此之前,我一直以为成熟是成长的必然归宿,也是发展的顶点,“百花凋零是为秋”。但又发现,只要意志不减,即使是在肃杀的严冬也可以如沐春风。“梅花香自苦寒来”,人可以终身成长,我们的事业也一样。

富力作为企业、作为品牌也在成长着,到2005年富力北上已经三度春秋了,富力继2003年取得43亿元、2004年取得64亿元的业绩后,2005年再次获得高速增长,共获得82亿元的销售金额,比04年同期增长28%,其中广州19个项目总销售金额41亿元,北京及天津5大项目总销售金额41亿元,这个从改革开放前沿阵地摸爬滚打过来的地产民企如今已经成为创下国内民企香港H股融资之冠的上市公司,成为综合实力名列全国之冠的地产先锋。今天人们形容他,总喜欢用诸如“蒸蒸日上”、“前途无量”等字眼,然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今日富力之一大步又凝结了多少坚实的小步。

富力作为南派发展商企业运作以稳健著称,纵观富力十余年的发展历程,富力进京绝对可以说是富力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个重要一步。而成为富力北京代表作的富力城项目则为富力品牌全国扩张战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富力城项目是对富力品牌的完美诠释,是富力全国扩张的桥头堡,富力城项目的成功运作使富力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都得到了巨大的提升,并且作为外来开发商也给新的市场带来了新的气象。

在广州经过了将近十年的经济与经验的积累,在“规划与时俱进,紧扣城市化建设”拓展原则指引下,2002年,富力集团正式启动面向全国的发展战略。在区域拓张模式上,富力和万科走的是泾渭分明的道路,万科的路子是“全面开花”,形成了聚焦以深圳、广州为核心的珠三角地区,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区域,以京、津为核心的环渤海区域的全国化布局,但在京城确显得有点小打小闹,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尴尬。

而富力以近32亿元拍下北京广渠门外地块、成为全国“标王”的一场战役使富力在全国的房地产行业中一夜成名。而此际,从广州大本营至北京、天津、西安、重庆、成都、沈阳……直至海南,富力地产已成功布局多个核心城市。

作为民营企业,富力进京与全国拓展体现了中国民营企业普遍具有的敢打敢冲,勇于进取以及团结作战的精神,就仿佛一支所向披靡的球队。不停奔跑、不辍努力、拒绝平庸、永无止境的竞争与进攻,永无止境的追求完美……可以给足球下千百种定义,但绝没有一种定义可以涵盖足球的全部精神。

足球传递的精神被无限放大和复制,在富力的品牌拓展历程中都可见足球精神的影响力。

首先是扎实训练。

2003年前后,北京的开发商还在琢磨如如何提高技战术水平加强防守之际,一支带着全新技战术打法的南方劲旅突然在北京爆出冷门。富力城这个名字像是一夜间从北京城里长出来一样:精装的房间和园林、完善的配套和高品质的物业费让富力城迅速成为京城房地产界的明星。

1994年,富力地产在广州成立时只是一家开发中低住宅项目的小型公司,由于产品质量好,高性价比,很快就打开了市场。8年磨一剑,8年里,富力磨产品质量、磨运营模式和管理经验。2002年,广州富力的资金和人员储备日渐充足,富力军团挥师北上,以32亿元摘得中国住宅用地标王,富力带着自己的标准打法开始驰骋京城赛场,并由此开始了所向披靡的全国联赛。

其次就是标准的打法,这其中有包括:

一、控制成本、完善机制:

作为富力地产进京的先锋一脚,富力城开盘之初,每平米售价只有7000元,而这一脚有力地刺激了北京三环以内不断飙升的房价,当时有人说:“富力城赔了。”我们当然不会赔,售价不高,是因为管理机制完善,成本控制严格。高价不代表高质,平价不代表质差。

我们是低开高走的策略,这也是最有效的策略,我们不仅是富力城的项目,我们公司旗下的所有楼盘都会用这样的状况,早期参与投资我们这些项目的购房者,越走参与得到的回报也越大,这个我们不会改变,我们把利让给最早捧场的客户。所有的消费者都是明白人,一个项目挣了他多少钱,事后他都会明白过来。所以,一个暴利发展的项目,迟早都会让消费者感觉到上当受骗,至少心里不平衡。而一个微利发展的项目,最后都会得到消费者的极大认可,成为富力品牌的追随者甚至忠诚拥护者。

而对于富力而言,为市场提供“高性价比”的产品是其进入市场屡试不爽的法宝。这也是由其项目客户消费群特性决定的,早在“旧城改造”的时候,富力的产品最吸引消费者,凭借的是优质地段的高性价比产品;同样2001在北京以32亿元天价拿下富力城地块时,也采取了低价入市的策略,短短十个月即实现13亿元的销售额。但是,富力的价格优势是并不仅仅是牺牲利润为代价的,而是通过对产业链的垂直整合得以实现的:自己买地、自己设计、自己提供泥沙、水泥、钢材、自己建设、自己卖楼,富力对成本的严格控制是其实现“高性价比”产品的最大保障。也就是说,别的开发商外包的成本早已成为富力利润的一部分,价格当然具有极大的竞争力,实现产品的价格优势也是必然。

此外,富力在产品设计上也颇费功夫,其户型设计多为“紧凑户型”,虽然舒适度降低,但面积相对较小,总房款因此较低,高性价比的产品对消费者尤为有吸引力。高销售速度也缩短了大盘的运作周期,有效降低大盘运作因经济周期的波动而产生的风险。

房地产企业能不能持续的保持竞争能力,关键就看能不能把握住客户,同时为客户创造价值。而产品的价值是贯穿于开发的全程,最终通过市场价值决定的,开发商在拿地前如果不研究客户需求,不锁定目标细分客户,也就没法体现客户价值。

随着富力地产的稳健发展,除了总资产规模、销售额还有土地储备等硬性指标外,最突出的优势,也是最被业界称道的就是富力的盈利能力了,而这一点正是取得商战胜局的关键。李思廉就常说:“控制好成本,保证一定的利润率,比什么理论都重要。”在富力地产香港上市首日张力曾表示:由于上市后富力地产融入了公众的资金,所以今后企业在运作上必须更加透明化,每一分钱都要对股民有交代。今后富力的利润率要更高,成本控制要更严,赚的钱要更多,在当时就成了管理层的共识。

二、销售从设计开始:

富力只要盖房就不愁卖房。无论市场冷暖富力城总能迎来客户的追捧,创造出一个又一个销售奇迹。原因在于我们推崇的销售方式不同于常规的推销式卖房,销售从设计就已经开始。产品定位和设计、采购施工、配套建设……销售全面参与每个环节,这种参与甚至精细到门把手的挑选。销售及时将市场建议和客户需求传达给设计施工单位,设计施工单位再迅速作出调整,使得富力产品一入市场便得到认可。说白了就是不在后期的吆喝,而在于前期的介入。我们为项目目标开辟打造适合他们要求的产品”,“根据市场需求,做合适的产品”,我把它归纳为四个字:“产品主义”。正是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无论在广州还是在北京、天津、西安等地,富力地产都坚持在周密的市场调研后,做符合市场需求的并能和公司核心竞争力相结合的产品,不玩概念,不耍噱头,踏踏实实,实实在在地做产品。

三、以美誉度促品牌

在品牌价值方面,富力由一个区域品牌逐渐跃升为全国品牌,甚至开始走向世界。从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不断提高,“企业公民”形象日益深入人心,2005年11月,李思廉作为广东省慈善会推荐的唯一代表获得中华慈善总会颁发的“中华慈善奖”。十几年来,富力的各类捐赠遍及文教、卫生、治安、敬老、扶贫等多个领域,捐赠金额累计超过人民币1.5亿元。良好的企业形象,也为富力赢得了市场的口碑。但在这方面,富力似乎依旧无法超越万科,毫无疑问,优质的物业服务对早期万科市场口碑的建立,品牌形象的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王石从索尼的经验中引进和变通得来的“物业管理”模式和“优质服务”口号的运用和推广,因为首创而迅速形成强烈的影响力,万科的物业管理模式的创立正是其独特的品牌标签,并由此拉开了房地产优质服务的卖点,掀起物业管理浪潮,为众多房地产开发商所效仿。这是万科品牌之路的起始,这个开始使得万科在品牌个性和品牌知名度上获得了双丰收。此后万科在开发新项目时对这一模式的坚持事实上具备了无形的外部传播力,使得万科品牌的印象在市场中得以扩展和加强。而富力在建筑品质、服务水平方面都有很大的改进空间,这方面已经得到了富力的高度重视,必将会成为富力品牌成长与升级的利器。

另外,还有团队精神。

在足球场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都有自己明确的任务,各司其职,或进攻或防守。每个位置的队员都要严格遵守主教练的战术安排,协同作战,互相配合,并给予同伴充分的信任。当球被攻到本方禁区时,将球踢到远离自己球门的位置是守门员和后卫的职责,而其他的队员也有义务去帮助后卫和守门员将球踢出危险地带。将球踢到对方的门里就是前锋和其他进攻队员的职责,而后卫们也可以适当插上进攻。

足球队和企业有一个共同点:都要拥有团队精神。作为企业要注重团队精神,就是要求我们不把公司的成就简单看成是哪一个人或者哪一个部门的功劳。足球比赛是集体项目,个人表现也是和团队配合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一个企业的成功要取决于决策者怎么带好这个团队,让整个团队的力量发挥到最大化。

十余年来富力地产在李思廉和张力两位老板的带领下脚踏实地,“富而思进,力创新高”,以科学的管理理念为工具,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以现金流为核心,在专业化中做精细化和集约化,走上健康、稳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我对这支劲旅的团队精神概括为“富有战斗力、富有创新力、富有凝聚力和富有生命力”,富力军团是一支强有力的、高效、善战的团队。只有大家拧成一股绳来做事,互相补位才能保证了团队的高效运转。富力强调责任感、凝聚力,团队的荣誉和精神支撑每一个人,这是前进中最重要的力量。

一切问题,人是关键。只有团队成员都带着精气神,那这支队伍才能够越战越勇。

除此之外,还要敢打客场,敢挑战国际赛场

北京是富力品牌走向全国市场的第一站。大获全胜,壮大了富力地产的实力以及客场作战的信心。之后富力全国化战略展开,富力地产带着低成本运作、高效率管理的成功模式客场作战于其他城市。产品线的丰富和多样化正是让富力地产更加富于挑战精神,事实上,富力地产从成立之初就一直在不断地向市场挑战、向自身挑战。从最初在广州单一项目起家,到全国多个项目同步开发;从在广州单区域开发,到走进北京、走向全国多区域开发;乃至从国内市场运作,走上国际市场运作,富力地产都是凭借着独到的眼光、精准的决策、良好的资金运作能力、稳打稳扎的工作态度,在每一次挑战中取胜并不断壮大的。

之后富力还要涉足商业地产,标志着富力谋求“一体化地产运营商”道路的发展和延续。这个领域里他们再次如客场作战。在北京,富力的商业重点放在了东三环商务综合体项目上,这个项目和富力城、富力双子座、富力星光大道围合成“富力城商圈”。泛CBD区域中高档商业配套设施不足、人均商业面积匮乏,使得“富力城商圈”的成功,有水到渠成之势。

面对新的挑战,富力地产并不否认,这对公司在资金和人员等资源积累方面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是一次并不轻松的考验。但富力有信心通过自身资源整合的强大能力战胜挑战,相信经过这几年的历练之后,富力将完全进入一个成熟阶段。

最能考验一支球队综合实力的赛场是国际赛场。富力地产进军香港资本市场,就是一次向国际进军的尝试。上市的成功不仅可以保证富力地产更加充足的资本实力,有助于富力地产进一步做大做强,而且有助于企业运作更正规化。更重要的是,此举迅速提升了富力地产品牌在国际上的知名度与美誉度,不断创新开拓,使富力成为一个国际性品牌。

富力的成长是在市场的风雨洗礼中完成的,这支球队靠着灵活机动的战术和勇于拼抢的作风赢得了一次次的胜利,“富而思进,力创新高”的企业座右铭让富力人有胸怀有气魄去不断挑战新的赛场。当然,强手还很多,老将新秀都将成为富力的对手,只有不断成长才能战胜新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