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代言情默洛传
48059000000009

第9章 卷一(九)回家

人只要投入某件事,心无旁骛,时间就很快溜走了。对我来说,孤身一人的日子总是要想方设法忘记一些事情,譬如默存。

其实默存定时不定期的给我来过一些信,都很简短,看的出来他很自由。在我和默存不知不觉的通信中,很快就要中考了。

那段时间我总是最后一个离开教室,不知怎么的每次关上教室门的时候,我总是要向黄洛伊的位子上再瞥一眼,然后路过汪园的小花园,昏暗的路灯在深夜里总是令人安静。这时我就会想一些其他的事情,甚至开始憧憬,夏夜的蟋蟀自在的叫着。有时,人都不如这些弱小的生灵。

在高度专注的压力和偶尔的闲适中,不知不觉我就混过了中考。自负的我又一次自负的考上了江陵一中。

讲到这里,刘默台忽然沉默了。这样的叙述听得我津津有味,又戛然而止。我不明就里,“默台,然后呢?”“然后?然后我们就要到站了。”默台抿嘴,看了看手表。天色将晚,凉意渐起。

我还是不明白,默台不是说我能从这个故事里得到启发的么?可是我还是半知半解,那个默台口中的“朋友”是谁?是刘默存还是黄洛伊?这个小伙子年纪不大,倒会吊人胃口。这时,默台望着我,“大哥,故事需要耐心来叙述,也需要耐心来消化。”我大概懂了,刘默台是要将他的所有故事都告诉我了。

车辆在长江渡口上来来往往,只要过了江就到江陵了。隔着江远远地望江陵古城,江面上的雾气缓缓升腾,江陵城仿佛蒙着一层薄纱。江陵城我还没有来过。

过了江,默台行色匆匆的找了一辆出租车,我两径直往他老家的方向去了。这时,天已经完全黑了。“张大哥,我们今晚就住在外面的宾馆吧。家里我也好长时间没回去了。”我刚刚想问默台家里的祖父。默台转头望着车窗外,我也不多说。车渐渐行驶到一片宽阔的乡间公路,这周围像是一个繁华的小镇。沿街是满满当当的古镇风味,青石板砌成的宽路全是热闹的行人。车在这里已经不好走了。我和默存拖着行李走在路上,晚上都是小吃摊和小酒馆的吆喝声,腾腾的热气在夜色里显得生气十足。

“这里完全不一样了。”默台自言自语道,“我们的村子现在已经被地产商开发成古镇了。”“那你们村子里的人呢?”我问道。“基本都搬走了,只剩下些鳏寡的老人。”默台告诉我,像默存那样的人家在市区、南陵其他的地方都有房产,而且拆迁下来他们得到的赔偿只多不少,村子里有很多这样的人。

“就住这家吧。”默台指着前面一家“淮派客栈”招牌的人家,说着我就跟着他进去。这是一家临街的宾馆,外面都是清一色的白色骑墙,两层高。“王妈妈,我回来了。”默台笑着对柜台的中年妇女说,“默台回来啦。”中年妇女见到默台笑着走出来帮默台拿行李,“这次回来可要住长些。”默台抿嘴笑了笑,“带了个朋友办点事。”说完,默台带我往楼上去。

我们安置完毕,房间里都是古色古香的摆设。默台斜倚在一张太师椅上,仿佛很累的样子。我看见他细长的睫毛随呼吸抖动着,那张脸随着多日奔波显得有的黑,胡子也似乎很久没刮,看样子比我还老些。这时默台口中的“王妈妈”端着几盘菜上来,“默台,还有这个小伙子一定饿了吧。都是些小炒,赶紧趁热吃了吧。”默台连连称谢,起身将王妈妈送出去。其实默台外表看上很冷,可是这几天相处,他还是很懂人情世故的。尤其他那双深邃的双眼在笑起来的时候,那两道卧蚕真要迷死人的。

默台关上门,坐下来吃饭。“那个人是你的亲戚吗?”“不是,她是我们村的寡妇。在拆迁的时候,我的爷爷帮过她。”“那你的爷爷呢?不在家吗?”我把这个疑惑说出来,默台沉默半晌,“他老了(去世的意思)。”他手中的筷子停了。由于他之前同我讲的那些故事在他上初中的时候就戛然而止,又突然听到默存祖父去世的消息,我心底的波澜可想而知。

默台停下的筷子又动了起来,去夹那块糖醋鱼,然后不徐不快的咀嚼起来,缓缓的说出了他过去的结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