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代言情默洛传
48059000000026

第26章 卷三(六)围城

晚秋的时候,默台感觉自己正在变得冰冷,直到回到老房子的那一刻。

默台下了车,独自步行回家,一样窄小的路。他知道自己为什么焦虑,那种见不到洛伊的无助,抑或今后黄诚的命运也会将他们推向另一个极端。他踟蹰不前,呆坐在门口。

然而祖父和家族的秘密又促使着他有一种责任感,他推开了门。像是冥冥之中注定一般,默台被命运推搡着拿起祖父的遗照相框,里面一张写满祖父的遗书。

“默台,爷爷希望又不期望你能看到这个东西。事实上,在你小时候,当你和我提及你那个姓黄的小姑娘时,我已经开始不安了。你的爷爷,曾经是个坏人,刘姓和黄姓都令我惶恐。”默台颤抖着解开积满灰尘的秘密的锁。

那还是60年初期,刘绍清因为战功和本身的学历受到贵人的赏识,平步青云。刘绍清虽说是勤勤恳恳的人,但也不是傻头傻脑。当时的局势,他已经看出一些端倪,何况自己的背景在那个时代也是难以洗清的“污垢”,所以他不得去找退路。

这个时候,他想到了回老家。于是主动打报告上去,降级回老家当文职。刘绍清背后的贵人出于保护他的目的,同意帮忙。就这样,刘绍清成为了江陵的副书记。后来,贵人也不幸在那场浩劫中牺牲了性命,刘绍清为了避难。早在几年前,以主动接受劳动改造的名义回到老家。老家民风淳朴,也没有受到太大波及。

然而事情在80年代末发生了转机,这个时候刘绍清的两个儿子已经二十多岁。刘绍清的老同学和老上司也已经帮他平反。刘绍清在默台丧考妣之前,确实回到了旧日的岗位上。黄诚这个时候凭着圆通的本事,已经成为了市政府里最年轻的科员了。大家看他做事勤快,说话圆通,又会做人。就让他去做了刘绍清的秘书。真不想,这个黄诚是一个两面三刀,心术不正的野心家。当时,默台的父亲刘明邦,年轻气盛,卷进当时的学生风波中。虽不是始作俑者,却也推波助澜。刘绍清早有耳闻,急的如同热锅上的蚂蚁。自己的儿子自己最清楚,那个脾气怎么会随便听劝。黄诚了解了刘绍清的难处,便日思夜想如何博得刘绍清的欢心,解决这个麻烦无疑是最棒的方法。

于是黄诚主动请缨,说自己和刘明邦是同龄人,自己有政治立场,绝对会说服默台的父亲。刘绍清当时没有多想,就是抱着让他去试一试的想法就允许了。刘明邦当时已经是沪上学生里闹得比较凶的一个,默台的母亲就是这样同他的父亲认识的。黄诚赶过去的时候,默台的父亲和母亲已经去了京城。

刘明邦和爱人举行了简单的婚礼,在一群朋友的撮合下。这时,这帮文化人做的事已经引起高层的关注。事情愈发焦急,局势已经无法被一两个人掌控。这个时候,默台的父母也不知所措。黄诚来到沪上的时候,发现他们走了。临时起意,但其中包含着他的恶毒,他直接向沪上的领导通报了刘绍清和他儿子情况,领导震怒。但是当时忙于解决危机,也没有对刘绍清采取什么措施。黄诚和领导保持心知肚明的短暂保密。不过该领导最后还是同身边人说了一些,话还是传到了刘绍清耳朵里。

与此同时,刘绍清当年在京城的战友们纷纷出来拉刘明邦夫妇,两人考虑到自己的孩子,也渐渐沉寂下来。虽说躲过一劫,毕竟有案底。之后,沪上的领导直接把刘绍清撸了下去,刘明邦夫妇重操旧业,生下默台,他们就去了南联盟大使馆。一方面是他们自己要求,另一方面当年的领导又升一步,按照他的意思调度过去的。

默台的父母死于那场空袭。

“默台,你父母死的时候,我悔恨不已。我本来自信凭着一身文化和成绩可以一番作为,不想官场的复杂又怎么能用一个读书人的脑袋去想呢?黄诚那样的小人,是不怕害人的。虽说你父母的死不是他造成的,但我如何释然。你上小学的那个时候,黄诚还在汪都主政,我害怕。我总说信奉自在随意,可是这一点我总是放不下。你知道了这些,毕竟我对你的爸爸妈妈有交代,无论你对自己怎么交代,你的父母都不会怪你的。”

默台读后大哭,没有父母的陪伴,他一直掩饰和封闭自己,他的心里有一座围城。只能远远地看着,却不能走进。现在他知道了这些,他只觉彷徨,那个唯一住在他的围城里的女人,她的父亲却使他不得不讨厌。

电话响起,是默存的声音,略显焦急:“哥,汪司业和大嫂的婚礼要提前了,三天后。你快回来吧。”默台一怔,现在他只想睡一会儿。拖着空洞的身体,默台睡了下来,以至于手机都没有挂,只听到默存大喊着“喂!喂!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