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李鸿章发迹史上册
4803300000050

第50章 尾 声

尾 声

咸丰二年(公元1852年),四十二岁的曾国藩回老家守母丧,守孝不到一百天,朝廷就下达紧急命令,让他在湖南帮办团练,抵抗一路横冲直闯的太平大军。曾国藩由此组建湘军,开始了与太平天国长达11年的生死激战,期间曾国藩数次命悬一线,直到太平天国败亡。

同治十一年(公元1871年),六十二岁的曾国藩带病担任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3月12日,午后散步时突然双腿发麻,被人扶回书房后,端坐三刻逝世,朝野为之震动,同治皇帝悲痛万分,亲自为曾国藩撰写祭文和碑文,追赠他为“太傅”,赐谥号“文正”。

天地苍茫,光阴飞驰。曾国藩去世45年后,一位名叫毛泽东的湖南青年,在给友人的长信中写道:“近代人物当中,我唯一佩服的就是曾国藩(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附录1

曾国藩最新年表

纪年公元年龄大事记嘉庆十六年 18111岁曾国藩生于湖南省双峰县荷叶乡天平村,乳名宽一。嘉庆二十年 18515岁在家识字读书。道光六年 182616岁参加长沙府试(童子试),名列第七。道光十年 183020岁就读于衡阳唐氏宗祠,改号涤生,意为涤去旧日污垢,以求今日新生。道光十三年 183323岁迎娶欧阳氏。同年秋,参加湘乡县试,考取秀才。道光十四年 183424岁入岳麓书院。秋,参加湖南乡试,中第三十六名举人。冬,入京准备会试。道光十五年 183525岁会试落第,留京寓长沙会馆读书。道光十六年 183626岁恩科会试再次不第,出京返家。道光十八年 183828岁进京会试,中进士,更名国藩,意为“国之藩篱”。同年,进入翰林院。道光二十年 184030岁期满引见,实授从七品翰林院检讨。

纪年公元年龄大事记道光二十三年 184333岁初,贬为候补检讨。6个月后,升授五品翰林院侍讲。搬出会馆,开门立府。同年,钦命四川乡试主考官。入蜀途中,在河南开封得《冰鉴》一书,在洛阳首次入狱。由蜀回京,因向皇上进献药丸而二次入狱,不久出狱。道光二十四年 184434岁移寓前门内碾儿胡同,写信嘱咐弟弟曾国葆:“每日须读史”。道光二十五年 184535岁升授正五品詹事府右春坊右庶子。同年又升授从四品翰林院侍讲学士。门庭热闹,家小入京。道光二十六年 184636岁初,因查保定李纯刚一案,第三次入狱。

是年出狱后,钦命协建文庙,不久被贬为翰林院检讨。3个月后,因揭发主管贪污行径有功,升授正四品詹事府少詹事。年底,祖母王太恭人去世,赴湘乡奔丧。年底封三年一次的京察,破格升授正三品太常寺卿。道光二十七年 184737岁钦命赴湖南办案,回京后升署广东巡抚,时值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期,力主与英国作战被免职,改授正二品内阁学士署礼部侍郎。道光二十八年 184838岁赴山东赈灾。回京后,赴大兴考核县学,斩皇族子弟,被贬为正四品都察院六科掌印给事中。年底,依老例主持对户部银库进行核查。核查毕,升署礼部右侍郎。祖父星冈公病逝。得《挺经》一书。

纪年公元年龄大事记道光二十九年 184939岁太平天国战争前夕,实授礼部右侍郎。道光三十年 185040岁道光帝驾崩,咸丰帝即位。监察御史曲子亮因参奏广西巡抚郑祖琛而获罪,曾国藩因出班替曲子亮辩护而入狱,旋官复原职,署兵部侍郎。不久,又署刑部侍郎,牵头主审琦善。旋署工部侍郎。咸丰元年 185141岁赴山西查捐。回京,钦命顺天府乡试大主考。同年,重审王正夫案。署吏部侍郎。咸丰二年 185242岁钦命江西乡试主考官。行至安徽境内的小池驿,闻母亲病逝,遂上折改道返湘丁母忧。同年11月,由湖南巡抚衙门传旨,诏命其帮同办理本省团练。恳请为母守制,朝廷不准许。咸丰三年 185343岁1月下旬,接帮办湖南团练旨。9月,奏准移驻衡州练兵。年底派人赴广东购买洋炮,筹建水师。咸丰四年 185444岁练成水陆湘勇万人,北上迎战太平军;四月初二日,靖港战败,自咎调度无方,投水三次,被亲兵救起;八月,因收复湖北全省,命其署理湖北巡抚,旋改兵部侍郎衔,专心办理军务。咸丰五年 185545岁统率湘军追击太平军,进入鄱阳湖后,湖口被太平军封锁,湘军战船被烧毁百余艘,死伤无数。朝廷为示勉励,实授兵部右侍郎。

纪年公元年龄大事记咸丰六年 185646岁赴南昌收集溃勇,调集水陆各军防守省城,并奏左宗棠接济军饷有功。咸丰七年 185747岁因父丧回籍守制,一度被剥夺军权。咸丰八年 185848岁其弟曾国华在安徽庐州三河与太平天军交战中阵亡,李鸿章投奔帐下。咸丰九年 185949岁驻抚州,七月返南昌,太平军暂退。奉命节制湘、鄂、赣、皖四省军事。湘军军威复振。咸丰十年 186050岁赏加头品顶戴兵部尚书衔署理两江总督;六月二十四日,实授两江总督,并授为钦差大臣,督办江南军务。咸丰十一年 186151岁钦命统辖江苏、安徽、江西、浙江四省军务,所有四省巡抚提镇以下各官悉归节制。同治元年 186252岁命以两江总督领协办大学士,正式入阁拜相。同治二年 186353岁筹建江南制造局,派容闳赴美国购买机器。同治三年 186454岁太平天国覆灭。以 “湘军作战年久,暮气已深 ”为由,主动向朝廷请旨裁减湘军。赏加太子太保衔,赐封一等侯爵,世袭罔替,并赏戴双眼花翎。同治四年 186555岁奉命与捻军作战。因攻克天京有功,被授一等侯,并加“毅勇”二字。同治五年 186656岁因剿捻无功遭弹劾,11月回任两江总督。

纪年公元年龄大事记同治六年 186757岁补授大学士仍留两江总督之任。同治七年 186858岁补授武英殿大学士;七月二十七日,调补直隶总督。同治八年 186959岁奏陈直隶应办事宜,以练兵、饬吏、治河为至要,奏请按湘军制改造直隶练军;提出儒学有义理、考据、经济、辞章四科,唯义理为治学根本。同治九年 187060岁奉旨赶赴天津查办教案;八月初二,两江总督马新贻在南京被刺;初四,调补两江总督,查办刺马案。同治十年 187161岁与李鸿章联名奏请,选派聪颖子弟,前赴西洋各国学习技艺。上准。同治十一年 187262岁二月初四,在南京病逝,举国皆惊。朝廷辍朝三日,谥号文正。

附录2

词条解释

科举

院试:为了取得参加正式科举考试的资格,先要参加的考试,也叫章试。各地考生在县或府里参加考试,由省里的提督学政主持,考取者称生员,俗称秀才(茂才)或相公,有资格参加乡试。

乡试:每三年举行一次,地点在省城,由皇帝派的考官主持考试。考试分三场,一场三天,一共考九天。考中即为举人。举人里面的第一名叫做解元。乡试的考试是在秋天,所以叫“秋闱”。乡试考试的第二年,就举行会试。

会试:会试也是每三年举行一次,地点在北京。一场考三天,三场考九天。会试的第一名叫“会元”,取得会试的资格才能进行第三级考试,就是殿试。

殿试: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殿试考中了,即为进士,进士分三等,叫一甲、二甲、三甲。一甲的前三名由皇帝亲自定,考官把参加殿试的考卷大约选出十份,送到皇帝面前,由皇帝最后点前三名,点出第一名就是状元,第二名是榜眼,第三名是探花。

连中三元:接连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考中了第一名,称“连中三元”,现在常用这个词形容某人才高八斗,学富五车。

一榜:考中举人者。二榜——考中举人后再取中进士者。

官署

翰林院:掌编修国史、草拟有关典礼的文件等事。最高长官为掌院学士(从二品),属官有侍读学士(从四品)、侍讲学士(从四品)、侍读(从五品)、侍讲(从五品)、修撰(从六品)、编修(正七品)、检讨(从七品)等。

都察院:是监察、弹劾及建议机关。最高长官为左都御史(从一品),属官有左副都御史(正三品,例由在京部、院大臣兼)、六科掌印给事中(正四品)、御史(从五品)等。右都御史(从一品)例由地方总督兼,右副都御史(正三品)例由地方巡抚兼。

大理寺:为最高法庭性质。最高长官为大理寺卿(正三品),属官有大理寺少卿(正四品)、大理寺左右寺丞(正六品)、大理寺左右评事(正七品)等。

太仆寺:掌马政。最高长官为太仆寺卿(从三品),属官有太仆寺少卿(正四品)、太仆寺员外郎(从五品)、太仆寺主事(正六品)、太仆寺主簿(正七品)等。

太常寺:掌宗庙祭祀事务。最高长官为太常寺卿(正三品),属官有太常寺少卿(正四品)、太常寺员外郎(从五品)、太常寺满汉寺丞(正六品)、太常寺协律郎(正八品)等。

詹事府:是文学侍从、词臣迁转之阶。原归翰林院,后单设。最高长官为詹事府詹事(正三品),属官有詹事府少詹事(正四品)、詹事府左右春坊庶子(正五品)、詹事府左右春坊中允(正六品)、詹事府左右春坊赞善(从六品)、詹事府主簿(从七品)等。

宗人府:是管理皇室宗族事务的机构。最高长官称宗人府令(正一品),由宗室王公大臣兼领,属官有宗人府丞(正三品)、宗人府理事(正五品)、宗人府副理事(从五品)、宗人府经历(正六品)等。

吏 部:掌全国文官品秩、铨叙、考课、黜陟和封授。最高长官为尚书(从一品)、左右侍郎(正二品),属官有郎中(正五品)、员外郎(从五品)、主事(正六品)等。

户部:掌财赋户籍等事。最高长官与属官设置同上。礼部:掌礼仪、祭祀、贡举、教育。最高长官与属官设置同上。工部:掌各项工程、工匠、屯田、水利、交通。最高长官与属官设

置同上。兵部:掌全国武官黜陟、兵籍、军械、关禁、驿站等。最高长官与属官设置同上。刑部:掌全国刑狱。最高长官与属官设置同上。

官名

殿阁大学士:为正一品,相当于宋朝的丞相,由皇帝指定分管的

部、院。协办大学士:为从一品,地位低于殿阁大学士高于各部院尚书。总督:掌一省或几省军民要政,为正二品。兼殿阁大学士者为正一品,兼协办大学士或都察院右都御史、兵部尚书者为从一品。总督侧重于军政。巡抚:掌一省的军、民、吏、刑各项,为从二品,地位略低于总督。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或礼部侍郎者为正二品。巡抚侧重于民政。布政使:督、抚属官,管一省的财赋和人事。按察使:督、抚属官,管一省刑名。

称谓

大学士:中堂。总督:制军、大帅、制台、制宪或督宪。巡抚:中丞、抚军、抚台、抚院或部院。提督:军门或提台。总兵:军门、总镇或镇台。

副将:协镇或协台。吏部尚书:天官。礼部尚书:大宗伯。户部尚书:大司徒或大司农。刑部尚书:大司寇。兵部尚书:大司马。工部尚书:大司空。左都御史:总宪。各部院左右侍郎:左堂或右堂,自称部堂。布政使:藩台。按察使:臬台。学政:学宪或学台。道员:观察或道台。知府:太守、府台、黄堂或太尊。通判:别驾。知州:州牧。州同:州驾。知县:父母或明府。都察院御史:都老爷或侍御。

官员的服饰及轿饰

清朝的官员共分九品十九级。一品:红珊瑚顶戴(纯红),九蟒五爪蟒袍,仙鹤补服。准乘八人抬绿呢大轿。二品:红起花珊瑚顶戴(杂红),九蟒五爪蟒袍,锦鸡补服。准乘八人抬绿呢大轿。三品:蓝宝石及蓝色明玻璃顶戴(亮蓝),九蟒五爪蟒袍,孔雀补服。准乘八人抬绿呢大轿。四品:青金石及蓝色涅玻璃顶戴(暗蓝),八蟒五爪蟒袍,雪雀补

服。准乘四人抬蓝呢轿。五品:水晶及白色明玻璃顶戴(白),八蟒五爪蟒袍,白鹇补服。

准乘四人抬蓝呢轿。六品:砗磲及白色涅玻璃顶戴(白),八蟒五爪蟒袍,鹭鸶补服。

准乘四人抬蓝呢轿。七品:素金顶戴(白),五蟒四爪蟒袍,鸂鶒补服。八品:起花金顶戴(白),五蟒四爪蟒袍,鹌鹑补服。九品:镂花金顶戴(白),五蟒四爪蟒袍,练雀补服。未入流:镂花金顶戴(白),王蟒四爪蟒袍,练雀补服。监察御史、按察使等监察、司法官员的顶戴、蟒袍均按正常品级,

但补服的图形却一律绣獬豸,以示司法公正。

附录3

要员录

道光帝:本名爱新觉罗.旻宁,嘉庆第二子,是清朝入关后第六代皇帝。咸丰帝:本名爱新觉罗.奕,道光帝第四子,是清朝入关后第七代皇帝。奕:爱新觉罗氏,道光帝第六子,咸丰帝异母弟。咸丰帝登基,

遵道光帝遗命封其为恭亲王。曾竟希:曾国藩之曾祖父,一世务农。曾玉屏:曾国藩之祖父,号星冈,一世务农。曾麟书:曾国藩之父,字竹亭,出身秀才,教书为业。穆彰阿:满洲镶蓝旗人,郭佳氏,字子朴,号鹤舫,两榜出身,是道光年间的重臣。历任内务府大臣、步军统领、兵部尚书、吏部尚书、大学士。耆英:满洲正蓝旗人,军功出身,爱新觉罗氏,字介春,与穆彰阿同属道光年间的重臣。历任副都统、侍郎、大学士等职。琦善:满洲正黄旗人,博尔济吉特氏,字静庵,军功出身,袭侯爵,是道光年间重臣。历任巡抚、总督、将军等。祁藻:山西寿阳人,字叔颖,又字实甫,号春圃,嘉庆进士。咸丰二年,以大学士总领军机处。

周祖培:河南商城人,字芝台,嘉庆进士,咸丰二年任刑部尚书。花沙纳:蒙古正黄旗人,乌米氏,字毓仲,号松岑,两榜出身,道光年间重臣。历任翰林院编修、顺天府府丞、内阁学士、侍郎等。陈孚恩:江西新城人,字子鹤,拔贡出身。道光末年官至协办大学士、刑部尚书,咸丰帝登基被勒令致仕。恒春:满洲正白旗人,萨达拉氏,字宜亭,嘉庆进士。咸丰元年任刑部尚书,咸丰二年开缺。和春:满洲正黄旗人,赫舍哩氏,字雨亭,军功出身。道光末年署理山东巡抚,旋赴广西带兵。杜受田:山东滨州人,字芝农,两榜出身,辅奕读书十余年。咸丰帝即位,立时得到重用,被破格拔擢至大学士。

林则徐:福建侯官人,字元抚,一字少穆,晚号村老人。两榜出身,是道光年间的重臣。道光二十年一月任两广总督,同年十月被革职。咸丰帝登基被重新起用为钦差大臣赴广西督理军务。

文庆:满洲镶红旗人,费莫氏,字孔修,两榜出身,道光年间重臣。咸丰二年,以大学士之位管理内务府。唐鉴:字镜海,两榜出身,著名理学大师,道光年间任太常寺卿,后辞官游学。倭仁:蒙古正红旗人,乌齐格里氏,字艮峰,与唐鉴同为道光年间的理学大师。咸丰初年任大理寺卿。

肃顺:满洲镶蓝旗人,字雨亭,一字豫庭或裕亭,郑亲王端华之弟。宗室。大内侍卫出身。道光中,考封三等辅国将军,授散秩大臣、奉宸苑卿。咸丰初年任户部侍郎。

英桂:满洲正蓝旗人,赫舍哩氏,字香岩,一榜武科出身。历任军机章京、国史馆提调、青州知府、山东按察使等,道光二十三年任河南按察使。

宝兴:满洲镶黄旗人,全名觉罗宝兴,字见山,又作献山。宗室。两榜出身。历任翰林院编修、詹事府少詹事、盛京将军、成都将军等。道光二十三年以大学士之位出任四川总督。

江忠源:湖南新宁人,字常孺,号岷樵,一榜武举出身,因练勇得授知县。咸丰二年,在广西前线带勇配合作战,积功被保举到三品衔。

李鸿章:安徽合肥人,字少荃,两榜出身。咸丰二年,任翰林院编修。清末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淮军创始人和统帅。左宗棠:湖南湘阴人,字季高,一榜出身。曾国藩好友。刘蓉:湖南湘乡人,字孟蓉或孟容,号霞仙,出身秀才。做过曾国藩的幕客。罗泽南:湖南湘乡人,字仲岳,号罗山,出身秀才。曾国藩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