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最全最全的哈佛经济课
47881200000058

第58章 通货膨胀与失业——此消彼长的伴随

当政府增加经济中的货币量时,一个结果是通货膨胀,另一个结果是至少在短期内降低失业水平。

——格里高利·曼昆

新西兰著名的经济学家菲利普斯在英国任教时研究了1861年至1957年间英国的统计资料,他发现货币工资率和失业率之间有着很奇妙的非线性的负相关关系。简单来说,当经济繁荣时,劳动者的工资就高,失业率低;当经济走向萧条时,劳动者的工资变低,失业率高。这就描绘出了著名的菲利普斯曲线。

后来,美国的经济学家索洛和萨缪尔森将货币工资率的变化代入一般价格的变化率上,发现当劳动者工资高时,人们持有的货币量就多,购买力上升,渐渐物价也会上升,就会发生通货膨胀,但生产者获得利润增加,便会扩大生产,进而雇用更多的工人劳动,于是失业率下降;反之,当劳动者货币工资低时,通货膨胀率降低,失业率上升。简洁而言,在一定的水平内,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是负相关关系,你高我低,你低我高。

美国2013年11月份核心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的数据,要远远低于年初经济学家预测的第四季度的核心通货膨胀率1.8%、整体通胀率1.9%。这种情况让美联储很担忧,他们希望能提高2014年的通货膨胀率,使其达到一个较低的水平而不是现在过低的水平。通胀率较低,隔夜利率就会降低,就能创造足够的支出,劳动力才能得到充分利用。

课堂收获

通货膨胀不是一味的物价上涨,在可控制的范围内,它不仅可以通过合理的物价上涨刺激经济发展,还会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降低失业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