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最全最全的哈佛经济课
47881200000235

第235章 知识丰富,但却饿肚子——劳动力过剩

宿命论是那些缺乏意志力的弱者的借口。

——罗曼·罗兰

史密斯·泰勒正在西雅图人文学院学习人文学,他刚刚在新一轮的公司裁员中失去工作。这已经是他第三次失业了。现在他连合租一间公寓的钱都没有,偶尔会寄宿在姐姐家,更多的时候他靠以前要好的同学接济。

这并不是泰勒第一次失去工作。他回忆起自己丢掉工作的经历,感到十分沮丧。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小型的音乐餐厅做收银员,收入微薄,于是他决定不干了。第二份工作是在一家制陶厂当制陶工人,他做出的次品实在太多了,于是他再次丢了工作。最后一次失业,造就了他现在的状况,他刚入职没多久,未能通过公司的考核,被划入了裁员名单。

“我总是在找工作,我可能随时会丢了工作,现在我只想着,今天晚上我该去哪里睡觉……”

事实上,泰勒并不是那么糟糕,他在人文学院曾经有过自己的辉煌:他是人文学院最年轻的研究生,并且还是轮滑高手。他不擅长和人交流,却又着丰富的舞台经验,他在毕业的时候还在学院开了一场自己的小型演唱会。

泰勒身边有很多和他一样,未充分就业和失业青年,很多人都已经放弃寻找工作了,他们认为没有适合他们的工作机会。他们中许多取得过大学学分或拥有工作经验。可是高学历和知识并不能让他们填饱肚子,反而让他们成了“无助的流浪者”。尽管如此,这些渴望独立的青年还骄傲地不愿意承认他们需要帮助、无家可归。

泰勒终于意识到,高学历不能当饭吃,他决定改变现状,放下了所谓高学历的清高,开始在一家小型广告公司从头做起,跑广告单、做策划助理、客串演出……周末还参加沟通与口才培训。功夫不负有心人,这家广告公司被一家大型4A广告公司收购,他也成为未来部门主管的最佳人选。

课堂收获

十几年寒窗苦读,初出校门的踌躇满志显然会被现实狠狠地开一个玩笑。象牙塔里的年轻人未来生活往往容易理想化。他们逐渐成为剩余劳动力中的一分子,其实,只要转变心态,放下架子,也许就能找到一份养活得起自己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