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最全最全的哈佛经济课
47881200000221

第221章 劳动力不再“剩余”了——刘易斯拐点

很多研究工作的动力所在,无非是热切希望理解大自然,寻找那种隐匿在复杂性当中的秩序之美。我们一次又一次地发现,研究过程所产生的“没有用途的”真理,实际上对人类实践活动具有最为重要的意义。

——赫伯特·西蒙

在飞往印度尼西亚的飞机上,科特勒汽车配件公司的生产总监兰德尔正认真地阅读着手中的文件。兰德尔的公文包中还有一大沓资料,不过他已经看两遍了。

这也不是兰德尔第一次去印度尼西亚了。上次来到这片土地还只是来度假,心情很悠闲。但这一次,身负工作任务的兰德尔可不敢掉以轻心。

兰德尔此行主要是在东南亚地区选择一处新生产基地。总部有意将新基地发展成主要生产基地,把原来在中国境内的生产园区逐渐转移出来。

兰德尔知道现在中国市场还是公司的必争之地。抛开生产园区的高产量不说,中国市场的销售额一直占公司业务的很大比重。不过近些年,中国生产园区的人力资源有时无法满足生产需要。虽然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人员流动率高一直是不可避免的。但过去招聘启事发布之后,很容易找到新人。

而现在,一则公司需要的员工不太好找;再则随着中国劳动法的完善,在职员工的工资和保障等费用都上涨不少。原本在中国设立园区的很重要一个因素就是廉价劳动力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如今这点优势在逐年减小。

尤其是国家货币基金组织最新发布的报告中提到中国正处于人口转型的前夕,未来几年,中国适龄劳动人口将达到历史高峰,之后开始一轮急剧下降的趋势。报告甚至预测2020年至2025年,中国将从劳动力充裕国家转向劳动力短缺国家。

一向具有长远发展眼光的科特勒公司决定,不管报告预测是否准确,提早进入劳动力依旧低廉的东南亚市场是不错的选择。于是,兰德尔开始了他在东南亚国家的考察。

课堂收获

任何一个经济体或者国家在工业化的进程中受很多因素的影响,科学技术的先进程度、资金的多少,以及适龄劳动人口的数量。尤其是人力因素,在工业化初期人力资源充足,成本低廉,将为各个产业输送强大的动力。然而当劳动力开始下降时,众多的企业为了吸引有限的劳动力,不得不增加工资水平,这样利润空间就被挤压了。所以,依赖廉价劳动力的发展模式并不是长远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