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最全最全的哈佛经济课
47881200000218

第218章 气候是全球最大的公共产品——气候经济学

今天与五年前的区别在于,那时信息系统只有有限的功能,也不决定公司的成败,但今天却完全不是这样。

——威廉·格鲁伯

肯尼斯是一名芝加哥大学气象学专业的学生,他很喜欢自己的专业,预测天气的变化让每一天的工作都充满成就感和新鲜感。肯尼斯打算毕业后找一家气象研究所工作,这样他就能一直研究自己热爱的气象问题了。

这次回家过假期的时候,肯尼斯的叔叔询问他是否也能预测季度天气的变化。肯尼斯听到叔叔这个问题有点诧异,因为家人一直觉得他所学的专业知识不太好理解,所以日常谈话中很少谈及肯尼斯的专业问题。

原来,肯尼斯的叔叔瑞恩经营着一家服装公司,而一般服装行业需要提前半年开始接单生产。气温对公司的销售和订单的数量有非常大的影响。过去所有的公司都面临同样的未知气温问题,瑞恩并不在意。

然而,在过去的几年中,瑞恩发现自己的竞争对手似乎对订单的准确程度和生产原料的控制越来越精准了。这也就意味着竞争对手能够降低生产成本,对瑞恩而言竞争力更强了。瑞恩不得不考虑问题的所在了。

经过多方打听,瑞恩得知竞争对手特地聘请了气象专业咨询公司。为了获得较为准确的气象信息,聘请气象专业咨询公司需要投入的花销并不少。这时,瑞恩想到了学习气象学的肯尼斯,即使肯尼斯不能提供一些预测信息,至少也能帮自己聘请到服务较好的公司。

听了叔叔的问题之后,肯尼斯觉得自己能够处理。之后,肯尼斯又专程去了叔叔的公司,了解了服装公司需要的一些气象数据。在实验室工作了几天后,肯尼斯拿出了较为准确的数据。

现在,肯尼斯在叔叔的资助下也开始了自己的小生意——一家私人气象咨询工作室,这样肯尼斯不但能够继续自己喜爱的专业,还比在研究所收入提高好多倍。

课堂收获

随着气候经济学开始大行其道,天上也能掉馅饼了。全球气候的快速变迁使得一些与气候相关的产业都不得不关注这门学科。准确预估未来的气候意味着更多的竞争优势,获取更多的财富。据研究,气象投入与产出的比为1∶98——企业在气象上每投入1元,就可以得到98元的经济回报。所以在很多发达国家,气象资讯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巨大的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