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破冰前行:改革初期的复杂局势与中央高层决策
47880100000011

第11章 华国锋的晚年生活

1980年9月,华国锋辞去国务院总理。1981年6月,华国锋辞去中共中央主席、中央军委主席,60岁的华国锋平静地结束了自己的政治生涯。

华国锋退出领导岗位后,依然享受国家最高领导人的待遇,秘书、医生、警卫、司机、公勤等人员都配备齐全。据说国家给他配两辆轿车,他说有一辆就够了,便退掉一辆。华国锋夫妇生活很朴实。家中陈设很简单,但很大气,绝没有现代装潢富丽堂皇的痕迹。客厅很大,要从侧门进入,客厅内放着不少沙发,同时可以座十几个人,沙发的样式与颜色与毛泽东中南海书房里的一样。

华国锋无论在高层,还是在民间,都有着很好的口碑。退下来后,与后来各届中央领导及许多老同志保持了良好的个人关系。每逢节日领导同志多予慰问,有时也会通报一些人事安排。据华国锋的儿子苏斌讲:父亲这时经常说的一句话,“你们干的好”!并能说出一些具体事情。来源:《中国新闻周刊》,2008年32期。

华国锋主要生活内容,一是到各地农村搞点调查研究,毕竟从事过多年农村工作,毕竟当过国家最高领导人,有许多观点高屋建瓴,很有价值。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华国锋对袁隆平领导的杂交水稻科学研究课题组始终给予关注和支持。2008年4月18日华国锋在为《袁隆平院士访谈录》一书所作的序言中指出:在我撰写此篇序言的时候,世界范围亮起粮食危机的红灯。导致粮食危机的原因及其教训不管有多少条,有一条教训是确定无疑的,这就是毛主席早就说过的,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粮食安全对我们这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来说,无疑是最重要的经济安全。所以,我认为袁隆平从事的杂交水稻研究,是解决人类吃饭问题和保障粮食安全的战略性研究之一。参见人民网,2008年9月13日。二是潜心书法。华国锋的书法端庄稳重,自成特色,很见功夫。近年来的作品多被人收藏,并与书画名家时有切磋。三是接受访问。全国各地几乎每天都有来自各个层面的访问华国锋。华国锋平易近人,和颜悦色,给来访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对自己退出领导岗位,表现得很平静、很从容、很大度,这在中国政治人物中是很难得的。有一篇记述访问华国锋的文章写道:他以平民身份,平和心态,平淡生活的境界安度晚年。”这些语言是恰如其分的。

华国锋逝世后,中共中央发布的讣告中,称他是“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曾担任党和国家重要领导职务”。给予华国锋很高的历史评价。

中共中央在华国锋生平中,对于他的重要贡献和优秀品质作了高度的概括:《人民日报》,2008年9月2日。

1976年9月9日,毛泽东同志逝世,全国人民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在党和国家的几位主要领导人相继逝世后,华国锋同志同“四人帮”篡党夺权的阴谋活动进行了坚决斗争,并提出要解决“四人帮”的问题,得到了叶剑英、李先念等中央领导同志的赞同和支持。同年10月,他和叶剑英等同志代表中央政治局,执行党和人民的意志,采取断然措施,一举粉碎“四人帮”,挽救了党,挽救了社会主义事业,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翻开了新的一页。华国锋同志在粉碎“四人帮”这场关系党和国家命运的斗争中起了决定性作用。党和人民不会忘记他作出的重要贡献。

粉碎“四人帮”后,华国锋同志担任了中共中央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和国务院总理等职务。在此期间,他先后主持了党的十届三中全会、十一大、十一届三中全会等重要会议。他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支持下,拨乱反正,恢复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正常秩序,动员组织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投入经济建设各项工作,揭发批判“四人帮”的罪行,清查他们的帮派体系,取得了很大成绩。他根据广大干部群众的要求,开始复查、平反冤假错案。他强调千方百计把经济搞上去,使工农业生产得到比较快的恢复和发展。在他的推动下,教育科学文化工作开始走向正常,外交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华国锋同志在领导揭批“四人帮”和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方面作出了很大努力。

华国锋同志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后,仍关心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关心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注意调查研究,遵守党的纪律,严格要求自己。他拥护党中央的领导,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充满信心。

华国锋同志在70年的革命生涯中,对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和伟大事业坚贞不渝,对党和人民无限热爱,始终以党的事业为重,为民族的独立、人民的解放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事业奉献了毕生的精力。他党性原则强,自觉维护团结,顾全大局,不计较个人得失,光明磊落,作风正派。他勤于学习,重视调查研究,工作深入细致,善于总结经验。他始终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遵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兢兢业业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工作。他作风民主,善于倾听不同意见,集思广益,注意调动和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他为人宽厚,平易近人,关心同志,爱护干部。他谦虚谨慎,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生活俭朴,对家属和身边工作人员严格要求,始终保持了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华国锋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他的品格和风范,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赞誉。

华国锋的逝世,使人们对于他的记忆逐渐又清晰起来,对于他一生的业绩又有些悲情式的人生轨迹有了较为统一的认识。他曾担任党和国家重要领导职务,作为前后三十年承前启后式的重要人物,见证了一个时代的结束和新时代的开始。党和人民不会忘记他作出的重要贡献,在这点上中共中央对他已经作出充分的肯定。在中共中央发表的华国锋生平里,我们主要看到对华国锋在粉碎“四人帮”中的重要贡献和以后在拨乱反正、维护大局中的历史作用,而没有看到与“两个凡是”有关的表述。这样的设计与评价,让很多人感动,尤其让改革初期复杂局势的参与者和对那段历史铭记在心的人感动。确实,作为当时的党政军最高领导人,华国锋尽管在对毛泽东、对“文化大革命”的评价、对新时期的路线的理解等方面有其历史的局限性,但他仍然在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拨乱反正、恢复和发展工农业生产,推进科教工作正常化等方面都作出过很大努力。与华国锋的历史局限比,他的历史贡献更大。人民网:《华国锋告别仪式上的两个“没想到”》,载强国论坛,2008年9月2日。

在新华社编发的华国锋的生平中,党史专家认为,这基本上还原历史又尊重历史的原貌,把华国锋重要贡献放到当时的环境中去评价,并没有刻意地纠葛历史上有争议的问题,更没有按照很久以来对待华国锋的一些结论来做铺垫,这些充分体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从一个侧面反映中国共产党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的实践,已经成为在政治上、思想上、实践上都充分成熟的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