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中国农民组织化问题研究
47874400000004

第4章 研究框架和方法

1.4.1 研究框架

本研究运用交易费用理论、制度变迁理论从诱因、均衡、效率三个维度对农民组织化的历史变迁加以研究,评述了农民组织从互助组、初级合作社、高级合作社至人民公社再到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双层经营体制的诱致性因素。其次,从横向上对产业化经营组织的典型“公司+农户”、产地批发市场、农村经纪人、合作组织的绩效进行比较,得出合作经济在农业领域异常活跃的原因;再次,运用合作经济理论从横向上对社区合作经济组织、农村信用合作社、供销合作社、专业合作组织的绩效进行了比较,得出发展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重要的组织形式;最后对发展农产品行业协会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可行性加以论证。

1.4.2 研究方法

(1)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规范分析法是依据一定的价值判断标准,通过分析与推理,研究事物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的方法;实证分析法则是通过对事例的经验性归纳和分类整理,回答事物是什么、具有哪些特点、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及变化的结果等有关规律性的结论的方法。本书对农民组织化的界定、指标体系的设定属于规范分析法,概括了农民组织化应该包括的内容,对组织化程度的衡量指标从四个角度进行了设计。农民组织的历史变迁、各种农民组织模式的个案研究采用的是实证分析法,其中对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研究采用的是三个具体的案例,回答了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特点、绩效和成功的经验。在解释合作组织应遵循的原则时使用规范分析法,解释合作组织的现实特征时采用实证分析法,进而将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解释了合作组织在发展过程中体现的有违原本的合作原则的特征,但这些特征是合理的、现实的选择,是与国际合作运动的发展趋势一致的。

(2)比较分析法。

比较分析法是将属于同一范畴的两个以上的事物进行对比研究,分析它们的共性与区别,研究事物存在、变化的共同条件以及不同特点,从而找出双方可以相互借鉴的方面。农民组织模式的选择是通过比较研究法获得,比较了产业化经营组织、产地批发市场、农村经纪人和合作组织这四种组织模式的优、劣势,得出合作组织是提高我国农民组织化程度的现实选择。本书还比较了社区合作社、供销合作社和信用合作社,得出了发展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必要性。

(3)辩证分析的方法。

辩证分析的方法是按照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自身运动的规律进行分析和研究的方法。辩证分析法注重事物对立统一的特性,强调矛盾的相互依存与相互转化。从其取得的成绩、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三个角度研究农民组织化的现状,既看到了农民组织化的制约因素,又看到有利条件,辩证地分析了农民组织化问题。在研究农民组织模式的个案时也采用了辩证分析法,分析了各种农民组织模式的优势和劣势,而不是偏重任何一方面。

(4)定量分析。

本书对农民组织化的衡量指标进行了量化,这属于定量分析。另外,农民组织化的现状描述和农民组织化的组织模式个案分析采用了大量的数据,采用的也是定量分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