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研究
47874200000022

第22章 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为适应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新要求,自觉坚持以邓小平新时期执政党建设理论为指导,把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到应有的理论和政治高度加以认识,对改进和加强党的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从理论和实践上深化和发展了党的建设学说,进一步提高了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

(一)为什么要坚持党的领导——“关键在党”论

“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对这个问题要清醒。”“要聚精会神地抓党的建设”,这是邓小平对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政治警示。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纠正了过去一个时期存在的忽视、淡化和削弱党的建设的做法,把加强党的建设的极端重要性提高到应有的理论和政治高度,要求全党务必重视并努力搞好。1992年6月,江泽民在中共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全面推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关键是把党建设好。1993年6月,在“七一”座谈会上,江泽民在回顾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的战斗历程和社会主义的实践后指出:“在中国,没有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就不会有社会生产力的不断解放和发展,就不会有社会的全面进步,就谈不上社会主义现代化。”“要团结凝聚十一亿多人民,通过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集中力量把经济搞上去,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关键在党;要深化改革,成功地创建人类历史上没有先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关键在党;要坚持‘两手抓’,搞好两个文明建设,关键在党;要保持社会政治稳定,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关键在党。”1997年9月,在党的十五大上,江泽民进一步指出:“把我们的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关键在于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进一步把党建设好。”这些重要讲话也从另一个角度告诉人们,不能把改革开放、发展经济与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对立起来、割裂开来,面对国内外敌对势力对中国“西化”、“分化”的图谋和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条件下党所面临的严重考验,党的建设和党的领导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在深化全党对加强党的建设认识的同时,为适应党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切实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中共中央先后颁布了一系列重要文件,对党的建设的指导方针、原则、整体规划、具体操作的规章制度、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的具体内容以及对中央和地方组织的要求等内容,作出了规定和要求,从而在思想上和制度上保证了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改进和加强,探索出在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条件下党的建设的新思路,也把党的建设提高到与现代化相适应的新水平。

(二)建设什么性质的党——“两个先锋队”论

江泽民明确提出:“面对我们肩负的历史重任,面对国际国内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和各种风险的考验,我们党要始终成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等重要思想,这是江泽民对党的性质思想的重大突破和发展,它从根本上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性质的执政党”的问题。

深刻理解和把握“两个先锋队”论断的科学内涵及其实质,对于始终坚持党的先锋队性质,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党的正确领导,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两个先锋队”的论断,首先强调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江泽民指出: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宣布自己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又指出:“我们党要始终成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把中国共产党看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这是从党的阶级性上来说明党的性质的,说到底就是从工人阶级代表的先进生产力来说明党的先进性的。

“两个先锋队”的论断,强调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的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首先是因为它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政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所以,“两个先锋队”的论断不存在改变党的阶级性质和先锋队性质的问题。在阶级仍然存在的情况下,全体人民和整个民族的利益总是通过一定阶级的政党的领导来实现的。工人阶级的阶级地位和本性,决定了他们的利益与全体人民和整个民族的利益是根本一致的,工人阶级在各个历史时期,始终是不断推动社会前进的革命力量,始终是人民利益和民族利益的最忠实的代表。正因为如此,我们说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而且是以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为前提的。党只有成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才能同时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两个先锋队”的论断,它的实质就是“三个代表”,或者说“三个代表”是“两个先锋队”性质或本质的最集中体现和理论概括。这是时代和实践提出的新要求,是时代和实践赋予党的“两个先锋队”性质以新的科学内涵并作出的新说明和新论断。当然,中国共产党不管是以工人阶级为阶级基础,还是以农民和其他新的社会阶层为群众基础,只要真正体现“三个代表”的要求,真正践行“三个代表”,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就不会改变党的先锋队性质,中国共产党就不会改变颜色,其执政地位也不会发生动摇。

(三)建设以什么为基础的党——“两个基础”论

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是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依托,也是认清“建设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基本理论前提。把“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与“增强党的阶级基础”相并列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从而使党的建设理论和实践更加完善,更具有发展潜力和空间,使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和社会影响力更加强大和深化。

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与“建设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即与党的建立、巩固和发展密切相关。党的阶级基础是党所产生和依托的阶级力量,历来是政党建设的首要问题和核心问题,它直接决定着党的性质、宗旨和使命,是一个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一个显著标志。任何政党都是一定阶级的一部分,有着确定的阶级基础。阶级基础是政党所产生和依托的基本的力量源泉。任何政党一旦失去了本阶级拥护,也就失去了生存的根基和存在的价值,就会改变政党的性质。党的群众基础是党所代表和依靠的广泛社会力量和基本的力量源泉,也是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依托。党的阶级基础与党的群众基础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一个政党能否生存和发展,能否有生命力、战斗力和影响力,归根到底在于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同样,一个政党能否夺取政权,能否巩固执政地位,能否发挥领导作用,关键在于能否得到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和支持,也就是在于是否有巩固的阶级基础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阶级性与群众性的统一。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都发生了新的变化,正确认识和把握这些新变化,不断增强和扩大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对于加强执政党建设、巩固执政党地位、发挥执政党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党的阶级基础的新变化。

党的阶级基础发生了新变化集中体现在工人阶级队伍的新变化上。一是工人阶级的队伍迅速扩大。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工人阶级的行列,现在全国在职职工突破三亿人,我国每年还要新增城市就业人口一千多万人。二是工人阶级的内部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工人阶级的生产活动范围逐步从物质生产领域向非物质生产领域扩展,从体力劳动领域向脑力劳动领域扩展,过去工人构成主要包括国有和集体两大部分,如今还包括个体、私营和外企等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三是工人阶级内部的流动、分化和重组不断加快和频繁。职工个人可以进入劳动力市场,可以在单位、地区、部门之间自由流动。四是工人阶级的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熟练工人、科技知识分子、管理人员在工人阶级队伍中的比重不断增加。五是工人阶级整体生活水平在普遍提高的同时不同群体间的收入差距正在拉大。不同地区、行业、所有制单位职工收入的增长幅度也不平衡,特别是由于部分职工下岗失业又直接导致收入差距的拉大等。面对工人阶级状况的这些变化,进一步端正对党的阶级基础新变化的认识,就显得尤为重要。

其次,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党的群众基础的新变化。

党的群众基础发生的新变化集中体现在新的社会阶层的出现上。江泽民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阶层构成发生了新的变化,出现了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而且,许多人在不同所有制、不同行业、不同地域之间流动频繁,人们的职业、身份经常变动。这种变化还会继续下去。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引下,这些新的社会阶层中的广大人员,通过诚实劳动和工作,通过合法经营,为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和其他事业作出了贡献。他们与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和解放军指战员团结在一起,他们也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新的社会阶层”的出现和发展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新事物,也是一个客观现实,这为党的群众基础的扩大提供了新的条件。

(四)怎样建设党——“新的伟大工程”论

江泽民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水平”,“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建立健全依法行使权力的监督制约机制以“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的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思想即“建设什么样的党”的思想,这些思想充分体现了江泽民在党的建设理论上的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在创造性地回答和解决“建设什么样的党”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回答和解决了“怎样建设党”的重大问题和崭新课题。

1.党的历史方位与推进党建新的伟大工程的指导思想

江泽民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我们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我们必须从中国和世界的历史、现状和未来着眼,准确把握时代特点和党的任务,科学制定并正确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认真研究和解决推动中国社会进步和加强党的建设的问题,做到既不割断历史、又不迷失方向,既不落后于时代、又不超越阶段,使我们的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从我们党来看,经过八十多年的发展,党员队伍,党所处的地位和环境,党所肩负的任务,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江泽民这里说的“两个历史性变化”即党的“历史方位”,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八十多年历史发展所取得的胜利、成就和进步,以及我们党今天所面临的挑战和考验,同时也提出了“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的“两大历史性课题”。这一重大历史性课题的考验,说到底,就是我们党能否做到“三个代表”。因此,“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为我们“建设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指明了正确方向。只有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才能正确掌握党建规律、遵循党建规律和运用党建规律,自觉地按照党建规律办事,从根本上解决好“怎样建设党”的问题,真正把党的自身建设搞好。

2.正确把握党建新的伟大工程的目标、重点和要求

党的十六大确定的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总目标是:把中国共产党建设成为“一个领导核心”、“两个先锋队”和“三个代表”的工人阶级先进政党。这是对“建设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目标任务的高度集中概括。

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点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党的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执政的能力、总揽全局的能力。

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总要求是:真正做到“四个一定要”。

一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全面反映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时代发展的要求;一定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进一步解决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一定要准确把握当代中国社会前进的脉搏,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制度,使党的工作充满活力;一定要把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既立足于做好经常性工作,又抓紧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

3.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战略部署

其一,把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江泽民指出:“党在思想理论上的提高,是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发展的思想保证。”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最根本的是坚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体党员,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其二,不断完善和发展党的民主集中制。江泽民指出:“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对人民民主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事实表明,什么时候党内民主坚持和发扬得好,我们党和党所领导的事业就充满生机,蒸蒸日上,兴旺发达,即使犯了错误、出了偏差,也能够及时纠正。什么时候党内民主受到削弱和破坏,党就会犯错误,党的事业就会遭受严重挫折。因此,要进一步健全党员民主权利的保障机制,疏通和拓宽党内民主渠道,建立健全党内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以保证党内重大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其三,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江泽民指出:“培养讲政治、懂全局、善于治党治国的领导人才尤为重要。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能不能巩固和发展下去,中国能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长盛不衰,关键看我们能不能不断培养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领导人才。”他还指出:“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方针,建设一支能够担当重任、经得起风浪考验的高素质的领导干部队伍,特别是培养造就大批善于治党治国治军的优秀领导人才,是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大计。”

其四,打牢党的基层组织这个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党的基层组织,是我们党领导和执政的重要基础,是党的全部工作的重要基础,也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重要基础。如果基层组织软弱涣散,没有战斗力和凝聚力,那是十分危险的。因此,必须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扩大党的工作的覆盖面,不断提高党的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使党的基层组织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

其五,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努力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江泽民指出,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反对因循守旧、不思进取;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反对照抄照搬、本本主义;坚持密切联系群众,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反对独断专行、软弱涣散;坚持党的纪律,反对自由主义;坚持清正廉洁,反对以权谋私;坚持艰苦奋斗,反对享乐主义;坚持任人唯贤,反对用人上的不正之风。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对任何腐败分子都必须彻底查处,严惩不贷。党内不允许有腐败分子的藏身之地。我们一定要以党风廉政建设的实际成果取信于民、赢得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