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共青团工作项目管理
47860000000022

第22章 项目的启动(3)

2005年3月11日,贵州省第1000所希望小学“谢洒村普云助学长征苗圃希望小学”落成。

2005年3月24日-29日,团贵州省委组织调研工作组,就“手拉手一起走”工作赴遵义、毕节、六盘水、安顺调研。

2005年5月10日,全省“手拉手一起走”工作会议在遵义市召开。

2005年5月30日,“城乡手拉手——百万图书进山村”活动在贵阳举行启动仪式。

2005年6月10日,“城乡手拉手——十万学子来助学”活动在贵阳市毓秀路小学启动。

2005年6月17日,“城乡手拉手——万封书信大赛”活动在全省范围正式拉开帷幕。

2005年7月24日,“城乡手拉手——百对少儿会亲会”活动在贵阳举行启动仪式。

2005年7月25日,以“做一个了不起的中国人”为主题的“龙子心贵州行,手拉手献真情”公益活动在贵阳举行。

2005年8月21日,贵州与深圳、青岛、大连、宁波共青团泛(4+1)合作年会在贵阳开幕。

2005年9月1日,《助学长征百日行活动新闻纪实》出版。

2005年9月7日,贵定音寨世聪希望小学落成。

2005年9月14日,贵州省希望小学教师培训基地挂牌暨首期贵州省希望小学校长培训班开班。

第三部分方案实施保障

三、狠抓落实,强力推进,努力构建团内外长效合作机制

1.高度重视,形成合力。贵州省各级共青团组织把开展“手拉手,一起走”活动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以高度的责任意识重视、落实好“手拉手,一起走”活动的各项工作。各地共青团组织切实加强领导,积极寻求党政支持,加强与有关部门联系,按照求真务实、积极探索、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统一规划部署和组织实施,要充分发挥各方面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确保“手拉手,一起走”活动顺利开展,取得实效。各条战线、各个部门、各企事业单位的团组织都要发挥自身优势,主动开展工作。

2.规范制度、抓好落实。定期召开共青团组织“手拉手,一起走”工作相关会议,推动各项任务的落实;定期进行“手拉手,一起走”调查与前沿热点问题的分析,为制定政策提供可靠依据;定期开展“手拉手,一起走”活动的课题调研和论文评比工作,总结新做法、推广新经验;定期开展对口帮扶城市、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专家、海外捐方、合作单位相关人员以及社会志愿人员的各种联谊活动,广泛凝聚社会力量。

3.形成机制,构建体系。努力探索长效合作机制,打造省内、省内外、海内外长期合作三个交流平台。一是组织工作体系。团贵州省委成立“手拉手,一起走”活动领导小组,负责协调指导全省团队组织开展活动。团各市、州、地委和县(市、区、特区)委两级要成立相应领导机构,负责指导当地活动的开展。在开展“手拉手,一起走”活动过程中,各地共青团组织应积极探索和建立务实高效的工作运行机制。市(州、地)共青团组织要研究制订方案,加强对基层工作的指导,加强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沟通联系和协作。

县(市、区、特区)级和乡(镇)村团队组织要把“手拉手,一起走”活动的有关信息及时进行采集、登记、整理和上报。二是跟踪服务体系。要及时掌握“手拉手,一起走”活动的进展状况,与结对地(单位、对象)保持经常性的联系,通过多种方式了解掌握他们的动态,为他们提供跟踪服务,形成自主自愿、和谐友好的氛围。要通过建立合作论坛、合作年会等形式,构建有效机制,把“手拉手,一起走”

活动纳入团队工作的整体部署,作为对各级共青团组织工作考核的重要标准,不断推动活动的深入开展。

4.宣传典型,表彰先进。各地随时掌握总体工作进展情况,注意总结经验,发现典型,并充分利用各种方式进行大力宣传,努力营造一个服务开发式扶贫、服务“两基”攻坚、服务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氛围。要积极争取新闻媒体、广播影视、文化出版等部门的支持,广泛开展各项活动。团属新闻媒体、相关网站要加大对此活动的宣传,以扩大活动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对在开展“手拉手,一起走”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和模范个人要适时予以表彰和奖励。各地务必将工作情况及时上报。

第四部分效益分析

1.加强团的合作能力建设,提升共青团地位。

2.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创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新载体。

3.创新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切入点。

4.拓展了有效服务大局、服务青年的常项工作。

5.促进了贵州共青团实现历史性跨越发展。

案例

武汉市青年文化创新行动项目分析报告书一、项目名称

青年文化创新行动(重点突出文化人才和文化实体)二、推进理由

1.符合武汉市情。武汉市地处中部,经济优势不明显,从历史上看,有楚文化;从近代看,有首义文化;从现代看,武汉高校、科研院所均在全国有影响。

2.符合青少年特点。青年是最善于接受和吸收一切文化元素的,在青少年中抓好文化教育,用主流文化占据青少年思想,是共青团责无旁贷的义务。

3.符合上级精神。团中央提出青年文化行动,武汉市提出打造文化名人活动。

三、推进基础

1.文化人才:

(1)团市委各部门均有一大批青年人才资源。

(2)市委宣传部正在推行打造武汉文化名人的活动。

2.文化实体:

(1)青少年宫新楼落成。

(2)校外教育基地众多。

(3)高校资源优势明显。

(4)两大图书城硬件到位。

四、推进方式

(1)拿出整体推进方案,制定一个中长期规划及目标(如三年内打造百名文化名人、百所文化教育基地、百项文化精品等)。

(2)借青少年宫新楼落成之际,开展一次大型青年文化节,联合武汉城市圈乃至中南片或长江流域经济圈(如共饮长江水——黄鹤青年文化节等)。

(3)文化内容可包括网络文化、社区文化、广场文化等。网络文化:主要以青少年网络文明教育等为主题开展系列社区文化活动;以青年中心建设为抓手开展系列活动,在中心开设文化名人讲坛、读书俱乐部等各类广场文化活动;以传统品牌(如武汉之夏、江滩之夜等)为主体,充分发挥各级青年文明号、青年志愿者的积极性,相对固定时间、地点为广场文化日,统一标识、佩戴,开展各类广场文化活动(4)树一批有代表性的文化名人,开展身边的青年偶像评选活动。

(5)建一批青年文化教育基地,通过抓文化教育,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统一标识、宣传等)。

(6)利用图书城及图书馆、书店等联合开展青年读书行动,向广大青年征集推荐优秀书目,以征文、沙龙、网聊等方式掀起读书热潮。

问题

1.你认为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全面吗?如不全面,还要补充哪方面内容。

2.你认为该项目可行吗?

练习

1.确定项目目标应注意哪些问题?

2.“成功开展青年活动”这样的项目目标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你认为应该怎样来描述这个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