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为了一湖清水: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47755700000003

第3章 白鹤的故乡

1.罕见的候鸟越冬场面

“鄱湖鸟,知多少,飞时不见云和日,落时不见湖边草。”这是对鄱阳湖越冬候鸟壮观场面的真实写照,若不亲眼目睹,是无法体会其真正的意境的。

由于受暖湿东南季风的影响,鄱阳湖区年降雨量平均1636 毫米,从而形成“泽国芳草碧,梅黄烟雨中”的湿润季风型气候,它水草肥美,鱼虾螺蚌丰富,是著名的“鱼米之乡”。受“五河”及长江来水的双重影响,每当洪水季节,鄱阳湖水位高涨,湖面宽阔、一望无际;枯水季节,水位下降,洲滩出露,湖水归槽,蜿蜒一线。洪、枯水位面积相差极大,形成水域、洲滩、岛屿等地貌。浅水湖和洲滩成了冬候鸟的主要栖息地,丰富的鱼、草、虫等食物引来大量鸟类在鄱阳湖栖息、繁衍。这里人类经济活动较少,基本上保留了天然湿地的结构和功能,其气候条件和环境均适合候鸟越冬。

据多年环湖水鸟调查统计,在鄱阳湖越冬的候鸟种类达136种,其中属于全球濒危鸟种9种,国家一级保护鸟类9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21种。鄱阳湖成为世界著名的“珍禽乐园”,2004年冬至2005年春,这儿直接观察记录到的各种鸟类有82种31.53万只;2005年冬至2006年春,数字上升到105种近73万只;2006年冬至2007年春,为107种46万只;2007年冬至2008年春,达到87种45.2万只。

每年在鄱阳湖越冬的候鸟数量超过国际重要湿地的标准。特别是某些水禽种类具有垄断性,这些水禽几乎全部或绝大部分的种群都在鄱阳湖越冬。例如,鄱阳湖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白鹤越冬所在地,鸿雁越冬数量曾达6万多只。据2007年冬至2008年春调查统计,白鹤、白头鹤、白枕鹤、灰鹤、黑鹳、东方白鹳、白琵鹭、小天鹅、白额雁、鸿雁、罗纹鸭等11种水鸟在鄱阳湖越冬数量曾达到全球迁徙路线总数的30%以上。鄱阳湖区越冬水鸟不仅珍稀濒危种类多,而且经济价值较高的雁鸭类种群数量庞大,曾达36万多只,其中小天鹅8万多只,白额雁、鸿雁、豆雁、灰雁等雁类18万多只,斑嘴鸭、绿翅鸭、赤颈鸭等鸭类8万多只。此外,鄱阳湖湖区还是大量珍稀迁徙候鸟的重要迁徙通道和停歇地,有十余种南北半球间迁徙的鸻鹬类在鄱阳湖停歇补充食物。湖区统计到黑腹滨鹬等鸻鹬类的数量就曾达十多万只,相当于整个新西兰的鸻鹬类的数量。

鄱阳湖越冬候鸟种类之多、数量之大,实属罕见,遮天蔽日的鸟群令人叹为观止,这里也就成了中外游客冬季观鸟旅游的最佳聚集地。

2.世界最大的白鹤群

有这么一则故事:当听到鄱阳湖有白鹤群的时候,国际鹤类基金会主席阿基博等专家半信半疑,亲自到鄱阳湖考察。在目睹成百上千翱翔蓝天、声鸣长空的庞大白鹤群时,他们激动得手舞足蹈、热泪纵横,连声惊呼为“世界奇迹”!专家们为什么会有这么一种激动的举动呢?

白鹤是个古老的物种,是珍禽中的珍禽,属于世界性稀少鸟类。白鹤是一种大型涉禽,体长达135厘米,通身羽毛洁白,只有翅的前端是黑色,故又称“黑袖鹤”,黑袖鹤在地球上已存在6000万年,堪称鸟类中的“活化石”。印度有位鸟类学家写道:“鸟类中最漂亮的就数白鹤,它是鸟类中的‘百合花’,具有最优雅最柔和的曲线美。”白鹤有棕黄色长刀状的嘴,粉红色的长腿,实行“一夫一妻”制,寿命有七十多岁,故被中国人神化为“仙鹤”,它是幸福、吉祥、长寿、高雅、华贵的象征。不幸的是,随着环境的污染、人类的捕杀,在地球上生存了数千万年的白鹤已濒于绝迹。国际鹤类基金会曾经宣布,世界上的白鹤仅存3000多只。

正当举世为白鹤担忧的时候,鄱阳湖传出喜人的消息:鄱阳湖白鹤占全球白鹤总数的98%以上——鄱阳湖成了举世瞩目“白鹤王国”。尤其可喜的是在这里发现了当代世界上最大的白鹤群以及白枕鹤、白头鹤、灰鹤等,总数达4000只以上,其中白鹤竟达2600余只,占全世界白鹤总数的95%。每当晴空日丽,数以百计的白鹤从湖面腾空而起,一对对啼鸣追逐着起舞。远眺时,它们在阳光照耀下银光闪闪,长达一二百米的长蛇阵,仿佛一串珍珠链锁于云水之间,璀璨夺目;近瞧着,它们时而信步徜徉,时而窃窃私语,时而引颈张望,时而展翅嬉闹……在这万籁俱寂的天水之间,群鸟争鸣,引吭高歌,谱就了世上任何乐团也无法演奏的交响曲。

链接:鄱阳湖白沙洲候鸟保护区

鄱阳湖白沙洲候鸟保护区位于上饶市波阳县。与珠湖本是同脉相连,原都属珠湖乡,1976年治水养息,发展农业生产,修建了现在的珠湖连圩,将珠湖与鄱阳湖割开。同年将白沙洲从珠湖乡分立出来,成立了白沙洲水产场,是目前国内为数不多的乡、场合一的单位。

“浩浩鄱阳湖,美在白沙洲。一瓢浮绿水,群鸟舞蹁跹。”白沙洲珠湖大水面本是鄱阳湖水域的最大天然港湾,入口处被防洪大堤截断,形成了鄱阳湖的一个内湖,水域面积达8万亩。这里四季景色宜人。

白沙洲的美不仅反映在它的外表,还体现在丰蕴厚重的历史文化沉淀上。

在白沙洲有一个留传了一千多年的饶娥庙。相传饶娥因父亲溺死,为找父亲的尸体,三日不食,耳鼻流血,气尽伏死,后负父尸浮出水面。此事震动朝野,唐德宗皇帝御封“天下至孝”,乡人自发为其建“饶娥庙”,时任礼部员外郎的柳宗元亲书“饶娥庙碑”碑文。南宋右丞相马廷弯曾亲赴白沙洲主持饶娥年祭,并亲写祭文“饶娥庙祀神歌”。

白沙洲本岛本是鄱阳湖中的一个小岛,现东西两头为防洪大堤与陆地接壤,大堤一侧是鄱阳湖,另一侧是白沙洲大水面,形成堤内、堤外两重景观。白沙洲本岛绿树成荫,是一个无噪音、无灰尘、无污染的三无“净土”。防洪大堤外侧的鄱阳湖,丰水期水天一色,千帆竞发,船逐浪去,恍若“四望疑无地,孤舟若在天”;枯水期水落滩出,河湖密布,芳草萋萋,芦花飞舞,百禽来归,牛羊徜徉。

这里的候鸟主要有大天鹅、小天鹅、白鹤、白头鹤、白枕鹤、灰鹤、黑鹤、豆雁、灰雁、朱缳、驼鹅、鸬鹚、灵鸟、河鸥等等。站在岛上,可见万鸟翔集,和鸟争鸣。鸟儿或嬉戏、或觅食、或翱翔,千姿百态的万鸟图让人流连忘返,陶醉其中。

参考文献

1.王晓鸿等著:《山江湖工程》,科学出版社2006年10月版。

2.傅修延等:《生态文明与鄱阳湖地域文化建设研究》,2008年江西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重大招标课题。